武則天簡介歷史圖片精選
武則天是我國唯一的女皇帝,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武則天簡介歷史圖片,希望能幫到你。
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十四歲的武則天入宮成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唐太宗最初非常寵愛她,賜名“武媚娘”,但不久便將她冷落一邊。武則天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終沒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間,武則天和當時的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這一年,武則天和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們一起入感業寺出家為尼。后來,唐高宗將她重新召回宮中,封為昭儀。
公元683年,高宗病死。不久,武則天立太子李顯為帝,是為唐中宗。不久又廢中宗為廬陵王,改立另一個兒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平定了徐敬業領導的反叛后,于公元690年,武則天廢睿宗稱帝,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稱圣神皇帝。公元705年,許敬琿和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擁立中宗李顯復位,恢復了唐朝的政權。同年,武則天病死,享年八十二歲,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并令人在陵前豎起一座無字碑,是非功過任后人評說。
武氏為唐開國功臣武士彟次女,母親楊氏,祖籍 并州 文水縣(今山西省文水縣),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廣元市),(本名 二女,十四歲時因長得很美,豆蔻年華,美艷絕倫,光彩照人,而入后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 媚娘。高宗時為昭儀,后封為皇后,又上尊號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為皇太后,臨朝稱制后改名。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于天空之上。
關于武則天的生辰和出生地一直撲朔迷離,相傳唐高祖武德七年正月二十三(根據現代萬年歷相關軟件推測,624年正月二十三為陽歷的2月17日,亦有2月21日、2月25日之說,資料僅供參考)生于利州(亦有利州之說,即四川省廣元市);其父武士彠家境殷實。隋煬帝大業末年,李淵任職河東和太原之時,因多次在武家留住,與其結識。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資助過錢糧衣物,所以唐朝建立以后,武士彠因“元從功臣”出任光祿大夫,封太原郡公,后來歷任工部尚書、黃門侍郎、判六尚書事、揚州都督府長史、利州都督、荊州都督等職,貞觀中,改封應國公。
兩塊碑,一塊是高宗的墓碑,上有武則天的題詞:另一塊是武則天的無字墓碑。一個迷信文字的女皇石碑卻沒有刻一個字。其說法有幾種:第一種說法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達;第二種說法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因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還是不寫碑文為好;第三種說法認為,武則天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立“無字碑”是聰明之舉,功過是非讓后人去評論,這是最好的辦法;還有一種說法,武則天的兒子恨透了自己的母親,她本寫好碑文,卻被她的兒子藏在了墓室之中,留下一塊無字碑。也有學者認為,石碑原本計劃刻字,但武則天死后政局動蕩,各派政治勢力,始終不能對武則天作出適當的評價,因而便不了了之。還有一種說法,因為武則天既是皇帝又是皇后,別人不知如何寫碑文,所以沒有文字。對于武則天歷來褒貶不一,李白把武則天列為唐朝“七圣”之一。
看過武則天簡介歷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