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來自歷史典故的成語介紹
歷史典故的成語有很多,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關于來自歷史典故的成語,希望能幫到你。
關于來自歷史典故的成語篇1
龍盤虎踞
【龍盤虎踞】
漢·劉歆《西京雜記》載:魯恭王得文木一枚,我以為器,意甚玩之。中山王為斌日;“既剝既刊,見其文章。或如龍盤虎踞,復似鸞集風翔。”
這是以“龍盤虎踞”形容木質花紋的壯美。
后用以形容地形雄觀險要.常特指南京。
梁·庾信《哀江南斌》:“昔之虎踞龍盤,加以黃旗紫氣。”
唐·李白《永王東巡歌》其四:“龍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訪古丘。”
關于來自歷史典故的成語篇2
龍漦帝后
【龍漦帝后】
《國語·鄭語》:“訓語有之曰:‘夏之衰也,褒人之神.化為二龍。以同于王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也。”夏后卜殺之,與去之,與業之,莫吉。卜請其漦而藏之,吉。乃布幣而策告之。龍亡而漦在,犢而藏之.傳郊之。及殷周莫之發也。及厲王之末,發而觀之。漦流于庭,不可除也。王使婦女不幃而噪之,化為玄黿,以入于王府。府之童妾。未既齔而遭之,既笄而孕.當宣王時而生。不失而育。”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里,許多亡國之君大都耽于淫樂,尤其沉溺于女色。一些持有唯心史觀的人,往往把敗壞國家的責任。錯誤地歸咎于“女人禍水”.這種錯誤說法,甚至成了我國封建社會中的一種“傳統觀點”。
這個“龍漦帝后”的典故故事,也帶有這種觀點的濃厚色彩。
夏代末期。有二神龍蟠止于王庭,自稱是褒之二君所化。夏帝占卜后,卜辭說只有把龍涎沫藏起來才吉利。
夏帝使人請得“龍漦”藏在匣中,直至周厲王時才打開觀看。龍漦流到庭中,化為大龜 。有一童女遇之而孕,后生下一女,棄于野外。此女嬰被一對逃避追捕的失婦拾到,帶她逃往褒地,把她養大成人。這就是褒姒。
后以“龍漦”比喻禍國女子。
唐·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曌檄》:“燕啄皇孫,知漢柞之將盡;龍漦帝后,識夏庭之遽衰。”
關于來自歷史典故的成語篇3
六子盡赤
【六子盡赤】
宋‘鄭文寶《南唐近事》:“劉信攻南康,終月不下。義祖遣信使者而杖之,詈曰:‘語劉信。要背即背,何疑之甚也?,信聞命大怖,并力急攻,次宿而下。凱旋之日,‘師至新林浦,搞錫不至,亦無所存勞。他日謁見,義祖命諸元勛為六博之戲,以紓(住:解也)前意。信酒酣,掬六骰子手曰:‘令公疑信欲背者,傾西江之水,終難自滌。不負公.當一擲偏赤。誠如前旨.則眾彩而已,信當自拘,不煩刑吏耳。’義祖免釋不暇,投之于盆,六子皆赤。義祖賞其精誠昭感,復待以忠貞焉‘”
劉信為表明自已并無背叛義祖之心,覺得用言語表白無濟于事,使借擲骰博戲之機,以擲骰于盆六子盡赤,來證明自己赤心不二。一擲之下,果然六子盡赤。義祖嘆服其精誠昭感,遂釋前疑。
后因用為忠誠信誓之典。
宋·李清照《打馬斌》:“故選床大叫,五木皆盧,瀝酒一呼,六子盡赤。”
關于來自歷史典故的成語篇4
流行坎止
【流行坎止】
《漢書·賈誼傳》:“賈誼.洛陽人也。誼以鵬飛入舍,乃為賦。其辭曰;‘寥廓忽荒,與道翱翔。乘流則逝,得坎則止;縱驅委命,不私與己。’”
賈誼在《鵬鳥賦》中說道,水流順著地面流動.遇到地面低陷的地方就積存下來了。意思是人也應該順應環境而進退。
宋·黃庭堅《豫章集·贈李輔圣》詩:“舊管新收幾妝鏡,流行坎止一虛舟。”
宋.張榘《蕓窗詞·金鏤曲·次韻拙逸劉直孺見寄言志》:“坎止流行原無定,敢一朝挨卻塵泥跡。”
看過關于來自歷史典故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