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襟見肘成語典故介紹
捉襟見肘形容衣服破爛。比喻顧此失彼,窮于應付。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捉襟見肘成語典故,希望能幫到你。
捉襟見肘成語典故介紹
曾子是春秋時期魯國人,他是孔子的弟子,學識廣博。他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雖然逍遙自在,但很清苦。據說,他在衛國居住時,生活十分困苦。他身著的一件袍子,很破舊,是用亂麻做絮,沒有像樣的面料做袍面。腹中也常常無食,臉色浮腫,手和腳上都長滿了繭子。經常幾日不動火做飯,10年也沒有添過一件新衣服。他戴的帽子,好幾年沒有換新的了,甚至戴帽子時,稍一用力,帽帶就會拉斷。他穿的衣服破爛不堪,一拉衣襟,胳膊肘就露出來了。
后世常說,孔子有“賢人七十,弟子三千”,曾子是賢人之一,頗受人們尊敬。曾子雖然生活潦倒不堪,但是,他總保持著樂觀的精神。史料中記載,他經常穿著不跟腳的破舊鞋子到各地講學,而且常常高唱著《商頌》,有人形容他的歌聲像敲擊金石一樣洪亮,傳遍四方。
捉襟見肘成語概覽
基本信息
捉襟見肘【漢字簡體】捉襟見肘
捉襟見肘【漢語注音】zhuō jīn jiàn zhǒu
【漢語注釋】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兒,形容衣服破爛。比喻生活困難或處境窘迫。 襟,衣襟;肘,胳膊肘。
【英語譯文】to run short of ways in dealing with the situation;to have too many difficulties to cope with; to be out at the elbows
【成語出處】 《莊子·讓王》:“曾子居衛,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履而踵決。”
成語應用
基本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非常貧困。在現代漢語中,捉襟見肘可比喻成資金、物質條件,以及能力上的匱乏或欠缺,有時還指某件事物的不完善。
典型例句
◎也許因為力量的限制,致有捉襟見肘的情形。”(鄒韜奮《被關在門外的教職員》)
◎平時所過的早就是捉襟見肘的生活,更那有什么余錢來做歸國的路費呢?(郭沫若《學生時代·創造十年》)
◎“曾子捉襟見肘,納履決踵,貧不勝言。 ”(明·程允升《幼學瓊林·貧富》)
其他信息
【感情色彩】貶義詞
【語法結構】連動式
【近義詞語】 入不敷出(敷:夠,足。收入不夠支出。)
百孔千瘡( 注釋:比喻毛病很多,問題嚴重,已經到了難以收拾的地步。)
遍體鱗傷( 注釋:渾身受傷,傷痕象魚鱗一樣密。形容受傷很重。)
殘缺不全( 注釋:殘:殘破;缺:缺少;全:完整。殘破、缺少,很不完全。)
滿目瘡痍( 注釋: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災禍的景象。)
衣不蔽體( 注釋:蔽:遮。衣服破爛,連身子都遮蓋不住。形容生活貧苦。)
衣衫襤褸( 注釋:襤褸:破爛。衣服破破爛爛。)
【反義詞語】 綽有余裕、綽綽有余、完美無缺
看了捉襟見肘成語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