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成語典故簡介
胸有成竹,比喻熟練有把握。"胸有成竹"和"心中有數"都是"心中已有打算"的意思。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胸有成竹成語典故簡介,希望能幫到你。
胸有成竹成語典故簡介
北宋畫家文同,字與可。他畫的竹子遠近聞名,每天總有不少人登門求畫。文同畫竹的妙訣在哪里呢?原來,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種上各種樣的竹子,無論春夏秋冬,陰睛風雨,他經常去竹林觀察竹子的生長變化情況,琢磨竹枝的長短粗細,葉子的形態、顏色,每當有新的感受就回到書房,鋪紙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畫在紙上。目積月累,竹子在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不同時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筆,在畫紙前一站,平日觀察到的各種形態的竹子立刻浮現在眼前。所以每次畫竹,他都顯得非常從容自信,畫出的竹子,無不逼真傳神。
當人們夸獎他的畫時,他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畫下來罷了。”
有位青年想學畫竹,得知詩人晁補之對文同的畫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補之寫了一首詩送給他,其中有兩句:“與可畫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dāng谷偃竹記》。“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準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胸有成竹成語資料
拼音:xiōng yǒu chéng zhú
成語:胸有成竹
出處:宋·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解釋:成竹:完整的竹子;胸:心里。原指畫竹子時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做事之前早有通盤的考慮和謀劃。
結構:主謂式
近義:成竹在胸、勝券在握、心中有數、輕車熟路
反義:心慌意亂、驚慌失措、心中無數、茫無頭緒。
猜燈謎:個個記在心【歇后語】心口窩生筍子
示例:◎革命大家庭的暖暖春意更加反襯出在嚴重態勢下我軍指戰員胸有成竹、從容不迫的氣概。
◎畫竹要求落筆之先,成語"胸有成竹"的意思就是指作者畫前要有充分的謀劃,不要想一筆,畫一筆,勉強湊成。
◎胸有成竹,指的是在藝術創作中,動手作畫之前,應先在心里構思出要描繪的完整的形象,當審美意象在胸中孕育成熟,呼之欲出時,必須抓時機"振筆直逐"。
◎唯有他在自己的一生中,完全自發地、胸有成竹地玩弄繪畫技巧,像魔術師似不斷變幻招數,畫出無數杰作。
◎胸有成竹者自然對竹子認識深刻,能夠落墨不多,而雨態風姿,各得其妙。
人物簡介
文同(1018~1079年),字與可,號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縣(今屬四川綿陽市鹽亭縣)人。著名畫家、詩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進士,遷太常博士、集賢校理,歷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陜西洋縣)等知州或知縣。元豐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吳興)就任,世人稱文湖州。元豐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陳州(今河南省淮陽縣)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歲。他與蘇軾是表兄弟,以學名世,擅詩文書畫,深為文彥博、司馬光等人贊許,尤受其從表弟蘇軾敬重。
看了胸有成竹成語典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