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蚌生珠成語典故簡介
老蚌生珠漢語成語,原比喻年老有賢子,后指老年得子。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老蚌生珠成語典故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老蚌生珠成語典故介紹
后漢時大將韋端,生有二個兒子:大的叫元將,次的叫仲將,他們都是很優秀的人才,和孔融是世交。一次,孔融寫給韋端一封信,寫道:〔前天元將到來,我看他那一套高深的學問,透徹明快,才華豐富;他度量很寬大,意志又堅定;將來必然是一個有很大本領,能創立偉大事業的人才。
昨天仲將又來,我看他在學問和做事方面,都很有條理;資質聰明,心思敏捷;性情敦厚老實,熱誠懇切;將來一定是個能繼承家業的好子弟。想不到這一對寶貴的珍珠,就在一只老蚌的身上產生出來!〕當時韋端的年紀實在不小了,所以孔融就借著老蚌來比擬他夫妻兩人;又借兩顆珍珠來比擬他那兩個優秀的兒子。直到現在,恭頌人家晚年生子的時候,也常常引用這句成語。
老蚌生珠成語基本信息
【成語拼音】lǎo bàng shēng zhū
【成語釋義】釋義為原比喻年老有賢子。后指老年得子
【成語出處】《北齊書·陸印傳》:"吾以卿老蚌遂出明珠。"漢·孔融《與韋端書》:"不意雙珠近出老蚌,甚珍貴之。"
【成語示例】已見熊羆入夢,行看~。(明·趙弼《蓬萊先生傳》)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
典源
《三國志》卷十〈魏書·荀彧傳〉~30~
天子拜太祖大,進彧為漢侍中,守尚書令。常居中持重,太祖雖征伐在外,軍國事皆與彧籌焉。太祖問彧:「誰能代卿為我謀者?」彧言「荀攸、鐘繇」。先是,彧言策謀士,進戲志才。志才卒,又進郭嘉。太祖以彧為知人,諸所進達皆稱職,唯嚴象為揚州,韋康為涼州,后敗亡。南朝宋·裴松之注:「康字元將,亦京兆人。孔融與康父端書曰:『前日元將來,淵才亮茂,雅度弘毅,偉世之器也。昨日仲將又來,懿性貞實,文敏篤誠,保家之主也。不意雙珠,近出老蚌,甚珍貴之。』」
《蘇軾詩集》卷十二〈虎兒〉
舊聞老蚌生明珠,未省老兔生于菟。老兔自謂月中物,不騎快馬騎蟾蜍。蟾蜍爬沙不肯行,坐令青衫垂白須。于菟駿猛不類渠,指揮黃熊駕黑貙。丹砂紫麝不用涂,眼光百步走妖狐。妖狐莫夸智有余,不勞搖牙咀爾徒。
釋義
喻人有賢子。亦稱頌人老而得子。
示例
《北齊書·陸印傳》:"吾以卿老蚌遂出明珠。"
漢·孔融《與韋端書》:"不意雙珠近出老蚌,甚珍貴之。"
唐 白居易《見李蘇州示男阿武詩自感成詠》:"自憐滄海畔,老蚌不生珠。"
宋 蘇軾《贈山谷子》詩:"笑君老蚌生明珠,自笑此物吾家無。"
看了老蚌生珠成語典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