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懷不亂的典故
提起柳下惠,自然少不了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孔子曾尊稱他為和圣,評價他為被遺落的圣人,柳下惠是人們心中道德的楷模。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坐懷不亂的故事。
坐懷不亂成語解釋
解釋: 春秋時魯國的柳下惠將受凍的女子裹于懷中,沒有發(fā)生非禮行為。形容男子在兩性關(guān)系方面作風(fēng)正派。[1]
“坐懷不亂”的說法出自《詩經(jīng)·小雅·巷伯》毛亨傳。毛亨注釋《巷伯》這首詩時講了一個故事:魯國有一個獨處一室的男子,鄰居是一位獨處一室的寡婦。一天夜里暴風(fēng)雨大作,寡婦的房子被摧毀,婦人來到男子這里請求庇護(hù)。男子不讓婦人進(jìn)門。婦人從窗戶里對他說:“你為何不讓我進(jìn)來呢?”男子說:“我聽說男女不到十六歲不能同居。現(xiàn)在我還年輕,你也一樣,所以不能讓你進(jìn)來。”婦人說:“你為何不像柳下惠那樣,能夠用身體溫暖來不及入門避寒的女子,而別人也不認(rèn)為他有非禮行為。”男子說:“柳下惠可以開門,我不能開門。所以我要以我的‘不開門’,來向柳下惠的‘開門’學(xué)習(xí)。”這個故事說明,最晚也在西漢初年的時候,就有了關(guān)于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傳說,只是有些語焉不詳。
坐懷不亂主人公簡介
柳下惠生于公元前720年,是周朝時期的魯國人,曾任魯國大夫一職,原名展獲,因為死后謚號是惠,人們才常稱他為柳下惠。
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
《論語》中記載,柳下惠在做一個小官時,因為性格耿直,不愿意巴結(jié)其他官員,所以很容易得罪高官權(quán)貴。柳下惠因此遭到其他官員的排擠,連續(xù)三次被罷官。柳下惠雖然連受打擊郁郁不得志,但因為他的才能聞名天下,各國都想請他任職,可是柳下惠卻一個邀請都沒同意。因為柳下惠覺得,他因為堅持了做人的原則,才一而再、再而三的被罷免,這樣就算他到了其他國任職還是會碰到這樣的事,還不如一直留在自己的家鄉(xiāng)。
柳下惠坐懷不亂的說法
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最早出現(xiàn)在《荀子》中,這個故事一直流傳下來,至今一共存在兩個版本。
第一種說法是,在一個寒冷的冬夜,柳下惠在城門旁邊睡覺,遇到了一個前來投宿的女子。柳下惠怕這個女子凍死,就抱著這個女子取暖,又解開外衣裹緊女子,兩個人就這么坐著過了一夜。因為柳下惠并沒有對女子有什么非禮的行為,所以人們夸他坐懷不亂。
第二種說法,柳下惠外出拜訪朋友時遇上大雨,只好跑到古廟中避雨。但是柳下惠一走進(jìn)古廟就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未著寸縷的姑娘,他連忙走出寺廟,站在外面的槐樹下躲雨。這件事流傳出來后,才有了坐懷(槐)不亂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