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寶藏之謎介紹
李自成于1629年因欠餉問題殺死參將王國和當地縣令,發動兵變,隨后南征北戰,并于西安稱帝,以李繼遷為太祖,建國號“大順”。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李自成寶藏之謎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李自成寶藏之謎
李自成被吳三桂趕出北京城后,曾經留下多個神秘寶藏。然而李自成把明朝二百七十年積累幾乎搜刮盡,留下不只有一個寶藏。樂昌李自成寶藏尚未開掘,有人說這只是李自成寶藏的一部分,另有說法表明李自成的寶藏早就沒有了。
在《永歷實錄》一書中記載:1645年南明川湖總督何騰蛟與大順軍商談聯合事宜時,李自成的夫人高桂英,帶著老營正好在湖南常德一帶,老營正是管理大順軍物資機構,而大順軍的寶藏就歸老營保管。
茅麓山百羊寨有一間老屋,據說就是大順軍的藏寶庫,高桂英和老營人員就駐扎在這個村里。由于當時清兵密探經常混入大順軍營部,所以在老營金庫的大門入口,設立七步半臺階,如果來人邁步登階,不知玄機,就會被哨兵抓獲。專家猜測,高桂英最終把大順國的寶藏轉移到這里,可能考慮到茅麓山形勢險要,萬無一失。而且這里距離陜北故鄉不太遙遠。
史料記載:李來亨在1664年8月4日,他安排祖母高桂英和其他將士安全下山后,自己卻與妻子兒女一家人舉火自焚。他為什幺不逃走呢,后人猜測,他覺得反清無望,萬念俱灰,不如舍生取義。
距李自成失蹤之年過去二十一年。清兵曾經在這里掘地三尺,尋找大順軍的寶藏,可惜一無所獲。當地村民在這里,也只是找到一些銅錢和用具。
高桂英與老營從此在歷史記載中,永遠消失了。大順國的寶藏埋藏在何方,大順皇帝李自成最后結局如何,這些成為360年來,最大的一樁歷史疑案。
湖北省通城縣李自成研究會就在修水縣白嶺鎮,征集到有永昌元年、永昌二年、大順軍和老營等款識的大順文物數百件,還有一些玉器相當精美,可能是明皇宮和明官府之物。
從1985年開始便潛心研究大順王朝歷史的丘陵在22年間走遍了湘粵交界處的千山萬水。經過多年的深山實地考察,他有了驚人的發現:在二省交界的險峻之處,鐫刻著許多石刻、巖畫、造像,其主要的神像都包括一男一女的“曹國公”夫婦畫像。他認為:“打著南明勛爵‘曹國公’旗號長期活躍于粵湘邊境地區的抗清將領,便是清軍在中原苦苦搜尋而不得的大順帝李自成!”
他解釋說:“眾多‘建像、藏像’都是頭戴通天冠或多寶式皇冠,非皇帝不能為之。曹國公頭像在一些畫像中標有‘天子’二字,冠冕與袍服都有龍的標志,在萬古金城的四方寨(曹國公部隊指揮部)刻有‘天子石’字樣,這些都示意主人為‘天子’。”巖畫上的曹國公像有的標有“李”字,與當地民間記載“曹國公姓李而非曹”一致。而在明末清初,李姓之真龍天子,只有李自成。
在幕阜山一帶,大順國的遺物至今還在不斷出現,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大順國的全部寶藏就會大白于天下。
李自成的歷史評價
馬世奇:“今闖、獻并負滔天之逆,而治獻易,治闖難。蓋獻,人之所畏;闖,人之所附?!?/p>
吳偉業:“闖獻同起延綏,擾亂中原,十數載間,卒亡明室。說者以為當時將相異心,剿撫失策所致。然余竊怪此二賊者,心相忌而事若相倚:自成再起,既因房竹所追;獻忠復興,亦藉朱仙兵潰。豈圣王肇造,天必先使若輩為之驅除乎?”
張廷玉:“盜賊之禍,歷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張獻忠 極矣。史冊所載,未有若斯之酷者也?!?/p>
蔡東藩:“李闖為亂十余年,忽盛忽衰,終不得一尺寸土,迨用牛金星、李巖等言,稍稍免殺,而從賊者遂日眾。可見豪杰舉事,總以得民心為要領,兇狡如李闖,且以稍行仁義,莫之能御,況其上焉者乎?”
毛澤東 :“當時陜北大饑,自成乘機而起,至山西、張家口、南口、土木堡等處,后至北京,卒為清兵所敗……后被三桂引清兵入關,迫至無路可走。這可見李自成是代表農民利益的。不過他們的舉動,多為暴動,是其失敗之主要原因也。”“我們歷來的造反領袖,后來都腐化了,做了皇帝的都不好了,但李自成始終是好的,老百姓都稱贊他,因為他代表農民利益向地主階級造反。”
郭沫若 :李自成是農民革命史中一位偉大的人物。他從陜北發動革命,以抗糧均田為號召,轉戰十余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統治。但是,可惜他的戰友們,特別是丞相牛金星,為勝利所陶醉,忽視了關外的大敵,終于為滿洲人所乘,遭受了失敗。
阮英梓:名山掩英骨,九宮千古,闖王千古;雋水添勝景,浩氣長存,業績長存。
看了“李自成寶藏之謎介紹”還想看:
1.野史秘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