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淵閣是什么地方
文淵閣之名始于明代,其閣亦始建于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始創宮殿于南京,即于奉天門之東建文淵閣,盡貯古今載籍”。此即文淵閣建閣之始。明成祖遷都北京,仿南京已有規制營建北京宮殿,北京宮中的文淵閣隨之建成。
文淵閣位于故宮東華門內文華殿后,原明代圣濟殿舊址。明朝的內閣就設在這里。清朝 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一年(公元1774—1776年)建成,是皇家收藏《四庫全書》的圖書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皇帝下詔開設「四庫全書館」,編纂《四庫全書》。三十九年下詔興建藏書樓,命于文華殿后規度適宜方位,創建文淵閣,用于專貯《四庫全書》。 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成。
文淵閣座北面南,閣制仿浙江寧波范氏天一閣構置。外觀為上下兩層,腰檐之處設有暗層,面闊6間,西盡間設樓梯連通上下。兩山墻青磚砌筑直至屋頂,簡潔素雅。黑色琉璃瓦頂,綠色琉璃瓦剪邊,喻意黑色主水,以水壓火,以保藏書樓的安全。閣的前廊設回紋欄桿,檐下倒掛楣子,加之綠色檐柱,清新悅目的蘇式彩畫,更具園林建筑風格。閣前鑿一方池,引金水河水流入,池上架一石橋,石橋和池子四周欄板都雕有水生動物圖案,靈秀精美。閣后湖石堆砌成山,勢如屏障,其間植以松柏,歷時二百余年,蒼勁挺拔,郁郁蔥蔥。閣的東側建有一座碑亭,盔頂黃琉璃瓦,造型獨特。亭內立石碑一通,正面鐫刻有乾隆皇帝撰寫的《文淵閣記》,背面刻有文淵閣賜宴御制詩。
文淵閣自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成后,皇帝每年在此舉行經筵活動。四十七年(1728年)《四庫全書》告成之時,乾隆帝在文淵閣設宴賞賜編纂《四庫全書》的各級官員和參加人員,盛況空前。
《四庫全書》連同《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入藏文淵閣,按經史子集四部分架放置。以經部儒家經典為首共22架和《四庫全書總目考證》、《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放置一層,并在中間設皇帝寶座,為講經筵之處。二層中三間與一層相通,周圍設樓板,置書架,放史部書33架。二層為暗層,光線極弱,只能藏書,不利閱覽。三層除西盡間為樓梯間外,其它五間通連,每間依前后柱位列書架間隔,寬敞明亮。子部書22架、集部書28架存放在此,明間設御榻,備皇帝隨時登閣覽閱。乾隆皇帝為有如此豪華的藏書規模感到驕傲,曾作詩曰:「丙申高閣秩干歌,今喜書成鄴架羅,……」。 清宮規定,大臣官員之中如有嗜好古書,勤于學習者,經允許可以到閣中閱覽書籍,但不得損害書籍,更不許攜帶書籍出閣。
《四庫全書》編成后,最初用了六年的時間抄錄正本四部,除一部藏文淵閣外,另三部分別藏于文源閣、文津閣、文溯閣,四閣又稱「北四閣」。后又抄三部藏于文宗閣、文匯閣、文瀾閣,稱「南三閣」。 七部之中或已亡失,或為各圖書館收藏。文淵閣本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歷史變遷:
近代以來,清朝統治由盛轉衰,列強入侵,戰亂頻仍,統治者窮于應付“千百年來未有之大變局”,再也無心典籍,文淵閣《四庫全書》便一直深宮扃藏,處于無人過問的境地。經歷了一百多年的風風雨雨,文淵閣《四庫全書》幸得以保存下來。辛亥革命以后,清皇室尚居宮中,文淵閣書籍仍屬內務府管轄。1917年春,內務府大臣紹英、世續、耆齡等因時移世易,恐文淵閣書籍有所遺失,便派遣堂主事漢章、堂掌稿筆帖式晉昌、錫泉、錫彬等人,按照原目、原函、原卷,對文淵閣《四庫全書》進行全面清查,前后歷時兩月,方始畢事。檢查結果發現經、子、集三部各有闕書、闕卷現象,其中經部闕《四書大全》十卷,子部闕《天經或問前集》四卷;《天步真原》一卷、《天學會通》一卷、《鄧子》一卷、《公孫龍子》三卷、《鬼谷子》一卷、《關尹子》一卷,集部闕《李太白集注》一卷,總計二十三卷。內務府大臣當即委派堂筆帖式廣仁、廣齡、裕寬、裕蔭等人,按照文津閣《四庫全書》原本補鈔齊全,經校勘無誤后,照式裝潢,安置于原闕架槅之上。為便于掌握文淵閣《四庫全書》裝函排架及書目、卷數情形,主管人員還將此次檢查結果,參照《四庫全書總目》及《四庫全書排架圖》,編成《清查四庫全書架槅函卷考》四冊,裝成一函,存放于文淵閣內,作為今后利用或校閱閣書的參考書目。
1924年底,清皇室遷出故宮,文淵閣《四庫全書》暫歸清室善后委員會接管。次年十月,故宮博物院成立,下分古物、圖書兩館,閣書遂正式交由故宮博物院圖書館保存。1930年,圖書館組織有關人員,再次根據《四庫全書總目》,對文淵閣《四庫全書》進行清點,統計閣書凡3459種,36078冊,6144函,無闕失現象。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日本帝國主義占領東北,華北局勢也動蕩不安。為防止國寶遭到破壞,故宮博物院圖書館于1933年將文淵閣《四庫全書》全部裝箱,運往上海。其后隨著戰爭形勢的變化,文淵閣《四庫全書》又輾轉遷往重慶、南京等地,最終運至臺灣。此后一直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如今,距清代乾隆四十年(1775)建閣已整整230年,距乾隆四十七年(1782)第一部《四庫全書》纂成貯閣也已經過去了223年。其間時代風云諸多變化,人間世事幾度滄桑。盡管由于歷史的原因,造成今日書與閣天各一方,相互分離的狀況,但令人欣慰的是,無論是位于北京故宮的文淵閣,抑或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四庫全書》,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