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嘆評水滸介紹
金圣嘆(1608—1661),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嘆。清初文學家、文學批評家。為人狂放不羈,能文善詩,但絕意仕進,以讀書著述為樂。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金圣嘆評水滸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金圣嘆評水滸介紹
讀《水滸》必須讀《金圣嘆評點<水滸>》,讀完有新的體會,有新的感悟。金圣嘆讀批《水滸》是中國文學史最具特色的評點之一,由此而招致的贊譽、詆毀也可謂鋪天蓋地,對于其是非功過的爭論絲毫不亞于高鶚續《紅樓夢》。
金圣嘆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學批評,他的評點注重思想內容的闡發,往往借題發揮,議論政事,其社會觀和人生觀灼然可見。他斥責“犯上作亂”,釋“水滸”之名為“惡之至,迸之至,不與同中國”,反對“以忠義予之”;然而他又同情民生疾苦,痛恨魚肉良民的官吏和行同盜賊的官軍,并意識到“一高俅”之下還有“百高廉”, “千殷直閣”及其狐群狗黨,結成禍國殃民的社 會勢力,108人“不得已而盡入于水泊”是“亂自上作”,因而肯定了梁山英雄的反抗。他認為, “居其邦,不竊議其大夫之得失,惡傷治也”, “非圣人而作書,其書破道,非天子而作書,其書破治,破道與治,是橫議也”;然而又承認天下無道則庶人敢議,“庶人之議皆史也”。他宣揚“忠恕”、“孝悌”之類儒家道德規范;然而又揭露禮教對人性的摧殘,贊美崔鶯鶯、張生的叛逆行為,譏諷冬烘秀才目《西廂記》為淫書,而推《西廂》為“天地妙文”。他接受佛教的虛無思想,視人生若夢幻,所謂“天地夢境”,“眾生夢魂”;然而他又直面現實,并孜孜于述作,以為“生死迅疾,人命無常,富貴難求,從吾所好,則不著書其又何以為活也”。可以看出,金圣嘆的思想中是充滿著矛盾的。金圣嘆文學批評的精彩之處在于對作品的藝術分析。他的詩文評比較平常,如強分律詩為二解, 套用八股文起承轉合之法說詩,頗為人所詬病。 他評《水滸》、《西廂》二書時的藝術見解則獨 出手眼,繼李贄、葉晝之后將小說戲曲評點推進到新的高度。他自謂評書“直取其文心”,“略其形跡,伸其神理”,實即旨在探索創作規律,在這方面確實頗有創見。他把人物性格的塑造放 到首位,指出《水滸傳》令人看不厭“無非為他把一百八個人性格都寫出來”。而塑造性格成功的關鍵是捕捉住人物的獨特的個性,“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即使是同一類型的性格,也要顯示出同中之異。他的評點中還涉及描寫一個人物的性格應表現出多面性、復雜性,又應表現出統一性、連貫性的問題,如他認為《水滸傳》中先寫魯達以酒為命,后寫魯達涓滴不飲,“然而聲情神理,無有非魯達者”;寫李逵樸至中又有奸猾,而“寫得李逵愈奸猾,便愈樸至”。也涉及人物語言個性化的問題,“一樣人,便還他一樣說話”。在眾多的人物中應突出主要人物,如說“《西廂記》止寫得三個人:一個是雙文,一個是張生,一個是紅娘”,“若更仔細算時,《西廂記》亦止為寫得一個人。一個人者,雙文是也”。他所說的“澄懷格物”,實際上又關及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性格,要靠冷靜細致的觀察,要靠設身處地的體驗,即所謂“動心”、“現身”。他也很重視情節和結構:認為情節要出人意外,用“奇恣筆法”,“龍跳虎臥”,但又要合乎情理,“寫極駭人之事,卻盡用極近人之筆”;又強調結構的完整性,“一部書只是一篇文章”,作者必須“全局在胸”, 因此講究“過接”、“關鎖”、“脫卸”,要求 行文如“月度回廊”,有必然的次第。他所謂的 “靈眼覷見,靈手捉住”,相似于對創作靈感的強調;但他又重“法”,說“臨文無法便成狗嗥”, 并總結出種種表現手法,如“那輾”等等。總之, 金圣嘆已提出了較有系統的小說戲曲創作理論。總結起來就是:首先,他闡發了小說、戲劇等敘事文學創作不同于詩歌、散文寫作的若干規律,他強調小說要“因文生事”,而又非任意杜撰,要遵循生活的邏輯;同時又提出了以塑造人物性格為中心的文學理論批評的觀點和方法。其次,提供了一種以評價作品人物性格分析和性格塑造為核心的文學批評。第三,他還總結出了諸如倒插法、夾敘法、草蛇灰線法、綿針泥刺法、弄引法、獺尾法等全新的創作方法與批評方法。
金圣嘆的人物評價
金圣嘆是中國白話文學研究的開拓者,提高通俗文學的價值,卓有遠見,被視為中國白話文運動的先驅。前人稱贊白話文學大多泛泛而論,他卻以細致深入的評點,證明這些作品如何優秀,能與經典名作相提并論,白話文學自此在士人間更為流行。
金圣嘆的最大貢獻,在于最早提高小說與戲曲的應有地位,是最早和最有影響力的通俗文學提倡者,并開創了細讀文本的文學批評方法,成為中國史上最有創意的文學批評家之一,在小說批評的領域更是首屈一指。金圣嘆受徐增、廖燕等同時代士人的贊美,徐增稱贊他博學多才,見識超卓;1659年,順治帝亦稱贊他是古文高手,叫大臣不要用八股文的眼光衡量他。亦有士人批評他提倡《水滸傳》和《西廂記》,惑亂人心。
20世紀新文學運動中,文學史家都贊揚金圣嘆,胡適認為他是“大怪杰”,有眼光有膽色,林語堂稱他是“十七世紀偉大的印象主義批評家”。但因為他攻擊《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一度被中國大陸學者批評為反動和“封建舊社會統治階級代言人”。金圣嘆在哭廟案中服刑,又被清末革命黨尊為抗清先烈。
金圣嘆所寫評點之詳盡細致,為中國文學批評史上前所未有。在小說批評領域,他的權威地位超越王世貞、李贄和鍾惺諸大家,繼后的毛宗崗評《三國演義》與張竹坡評《金瓶梅》,亦屈居其下。李漁贊賞獨有金圣嘆能指出《西廂記》優勝之處,深入至一字一句;清人如馮鎮巒、毛慶臻都贊賞金圣嘆《水滸傳》評語匠心獨運,周作人說“小說的批,第一自然要算金圣嘆”。金圣嘆評語具原創性,個性分明,趣味盎然,而且準確清晰,細致入微,著眼于個別字詞的藝術功能,遠勝于中國其他詩話的含糊籠統。金圣嘆強調細讀文本,與20世紀西方文學批評中的新批評流派有相通之處,西方學者因其評點與西方文論可以互相發明,特別加以關注。金圣嘆指《西廂記》第5本并非王實甫原作,乃后人續寫,成為權威觀點,清代毛聲山等人都同意其說。亦有同時代人如董含批評他的評點雜亂無章,胡適則批評其《水滸傳》評語用了評八股文眼光,也批評他對宋江詆毀過于主觀,無中生有,現代讀者已毋須再看其批語。金圣嘆對杜詩的評解,詩學上則無重要地位,重要性則遠不如他對《水滸傳》和《西廂記》的評點,仇兆鰲《杜詩詳注》最為權威,收羅完備,但并未提及金圣嘆。
看了“金圣嘆評水滸介紹”還想看:
1.水滸傳作者作品簡介
2.文學批評家金圣嘆簡介
3.文學學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