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經是誰的兒子
鄭經曾經多次參與鄭成功的戰事。鄭成功病逝承天府時,鄭經人在廈門,聞叔父鄭襲準備繼位消息,在周全斌襄助下,前來臺灣弭平鄭襲,自稱“招討大世子”。那么鄭經是誰的兒子?
鄭經是鄭成功的兒子,生于1643年(明崇禎十六年)。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鄭成功率師取臺灣,命鄭經鎮守思明(廈門),調度沿海各島。當時鄭經19歲,已娶尚書唐顯悅之女為妻,但兩不相得,與四弟之乳母陳氏私通,生下一子,取名鄭克臧。當時的士大夫認為這是亂倫,鄭成功遂下令處死昭娘,鄭經卻暗她藏起來。
1662年(康熙元年),唐顯悅致書鄭成功,責其“治家不嚴,安能治國?”鄭成功大怒,命兄鄭泰到思明斬其妻董氏并子鄭經及孫。鄭泰與洪旭等人議曰:“主母、小主其可殺乎?”僅斬陳氏及其子復命。鄭成功不允,于是發生諸將聯合抗命。加上當時鄭芝龍在北京被殺,又聞永歷帝朱由榔在緬甸遇害,鄭成功數痛攻心,遂于五月初一日病逝。
1663年(康熙二年)正月,鄭經返回思明。六月,以其伯父鄭泰支持黃昭擁鄭襲拒己,假意置酒邀鄭泰議事,伏甲兵而殺之。鄭泰死后,其弟鄭鳴駿、子鄭纘緒即率所部入泉州降清。十月,清廷調集大軍,會合投誠諸軍及荷蘭艦隊進攻金、廈,鄭經不敵,退守銅山(今東山縣)。這時,耿繼茂、李率泰又遣人議撫,鄭經仍執前議,聲言:“若欲削發、登岸,雖死不允。”
經營臺灣
1664年(康熙三年)三月,在許多將領叛去的情況下,鄭經與洪旭等率師東渡,于初十日抵達臺灣。
到達臺灣后,鄭經繼承鄭成功的政策,分配諸鎮墾荒,寓兵于農。在臺灣建立行政體制,設立六部管理政務。任命洪磊管吏部、楊英管戶部、葉亨管禮部、陳繩武管兵部、柯平管刑部、謝賢管工部。厚待明朝到達臺灣的諸宗室,擁立寧靖王朱術桂建立監國名號。在承天府起蓋房屋,安插諸宗室及鄉紳。八月,改東都為東寧,升天興、萬年二縣為州。把政事委于陳永華。陳永華善治國,督諸鎮墾田,栽種五谷,插蔗煮糖,修埕曬鹽,廣事興販,國用日足。又采納陳永華“建圣廟,立學校”的建議,并以陳永華為學院,“自此臺人始知學”。還接納洪旭“文事、武備,兩者不可缺一”的建議,令各鎮于農隙時教習武藝,“春、秋操練陣法”;并檄各鎮,入深山采辦桅舵,修葺、興造船艦。平時裝載貨物,興販各國。從此,“臺灣日盛,田疇市肆,不讓內地”。
當時,英國和西班牙先后遣人來訪,鄭經許其通商,但拒絕西班牙在臺設教的要求,并面告西班牙使者:華人到呂宋(菲律賓)經商,“不許生端勒掯”,“茍背約,立遣師問罪”。1667—1669年(康熙六至八年),清廷又兩次派人到臺灣議撫,鄭經均堅持“照朝鮮事例”,和議均未成。
鄭經退守臺灣后,試圖透過貿易來提升國力。因為清朝實施遷界令,他接受陳永華的提議,賄賂清朝將領進行走私。由沿海流民負責轉運貨物,當時臺灣的漢人男多女少,甚至進行婦女的人口販賣。流民也負責替鄭軍據守島嶼。
德川幕府是鄭氏王朝重要的貿易伙伴,臺灣大量輸入日本銀、銅、鉛、盔甲,以支援戰爭的需要,雙方的貿易量在1665年到1672年達到高峰,而為了加強鄭、日的貿易關系,鄭經允許日本商人住在基隆。
英國東印度公司也因鄭經的邀請前來臺灣,雙方于1672年(康熙十一年)簽訂通商條約。鄭經因此透過英國獲得火藥和兵器,英國人也幫助鄭軍訓練炮兵,鄭經還借用英軍炮兵作戰。
渡海西征
1674年4月21日(康熙十三年),耿精忠響應吳三桂發起的三藩事變,以提供戰船給鄭經,換取出兵,鄭經答應。五月,鄭經從臺灣出發,抵達廈門,要求耿精忠將漳州、泉州交給自己。耿精忠這時已經擁有整個福建,認為鄭經兵力太少,早已取消和他共同作戰,拒絕鄭經的要求。鄭經于是占領海澄、同安,耿精忠則以斷絕和鄭經貿易作為報復,雙方開始交惡。
但是泉州、漳州、潮州陸續投靠鄭經,耿精忠見鄭經聲勢逐漸高漲,向他交涉,希望將泉州交還,鄭經不允許。耿精忠決定用武力奪回泉州,鄭經派劉國軒于涂嶺(今泉港區涂嶺鎮)擊退耿軍,接著又為了爭奪漳浦而發生戰斗。直到永歷廿九年(1675年)正月,耿精忠履行之前的約定,提供5艘戰船給鄭經,并以楓亭(今仙游縣楓亭鎮)為界線,北方屬耿精忠、南方屬鄭經,雙方才停止斗爭。
鄭經雖于之前兩次擊退廣東的清軍,仍然有潮州府的轄縣不肯服從。與耿精忠和解之后,鄭經打算南征潮州,他先派劉國軒擊敗尚之信,自己率軍抵達海澄。這時漳州守將黃芳度私底下和清朝聯系,鄭經懷疑他的忠誠,要他出城和自己見面、或者是派兵一同進攻,這兩項命令黃芳度都不服從,并于六月舉兵反抗。鄭經親自包圍漳州,于十月初六(11月22日)將漳州攻陷,迫使黃芳度投井自殺。為了報復黃梧破壞鄭家祖墳,鄭經車裂黃梧、黃芳度的尸體,黃芳度留在漳州的族人都被處死。
1676年(康熙十五年),尚之信再次遭鄭軍擊敗,只得加入三藩反清陣營,并將惠州割讓給鄭經。這時鄭經已經擁有漳州、泉州、潮州、惠州四座首府,但附近都是盟友,沒有清軍的領土讓他奪取,因此容易因領土爭奪和盟友起沖突。五月,耿精忠打算會合吳三桂進攻江南,征召汀州總兵劉應麟出師,劉應麟不愿派兵,暗中聯絡鄭經,攻下汀州。
這件事造成鄭、耿同盟再次破裂,耿精忠面臨鄭、清包圍,只好向清朝投降。少了耿精忠,鄭經必須直接對抗清軍主力,他先派3萬人進攻福州,卻于十月十五(11月20日)在烏龍江被清軍擊敗,其他領地也相繼失守,鄭經只得退回廈門。
人物評價
美國學者丹尼·羅伊(DennyRoy):鄭經在臺灣雖然稱為延平郡王、奉明為正統,但當時明朝實際上早已經滅亡,而清朝又尚未統治臺灣,因此實際上臺灣是獨立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