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滅北齊之戰背景介紹
公元576年,北周滅北齊之戰打響,歷時3年時間最終以北齊的亡國而告終,北周滅齊之戰主要戰役有河陰之戰、平陽之戰和鄴城之戰等。這場戰役帶來了怎樣的結果?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北周滅北齊之戰背景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北周滅北齊之戰背景原因
公元550和556年,高氏和宇文氏分別篡奪東魏和西魏政權稱帝,史稱北齊和北周。北齊擁有今河北、山東、安徽及山西、河南大部分地區,軍事、經濟實力較強,但實行縱容各級官史貪贓枉法、魚肉百姓的政策,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銳,至后主高緯時,更是腐敗不堪,不勝其弊。北周占有今陜西、寧夏、甘肅、四川及河南、湖北等部分地區,雖軍事、經濟實力不如北齊,政治卻比北齊好,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國力日漸強盛,于是宇文邕發起攻滅北齊的戰爭。
北周滅北齊之戰的結果
公元576年,北齊帝高緯于平陽(今山西臨汾)戰敗后,退至晉陽(今山西太原)。周武帝率軍乘勝追擊。北齊高阿那肱率軍1萬鎮守高壁(今山西靈石東南)。宇文邕率軍至高壁,高阿那肱望風而逃。十二月,宇文邕與宇文憲在介休(今屬山西)會師。逼降北齊守將韓建業后,向晉陽和北朔州急進。高緯欲奔突厥,隨員多散,乃回奔鄴城。宇文邕親率諸軍攻破晉陽,疾趨鄴城。高緯退至鄴城后,禪位于皇太子高恒,恒時年八歲。
公元577年正月,高恒從鄴城出逃濟州(今山東茌平西南)。宇文邕圍攻鄴城,焚燒西門,北齊軍戰敗。高緯率百騎東走,以慕容三藏守鄴宮。北周軍攻入鄴城,北齊王公以下官員皆降。高恒在濟州遣人持璽紱至贏州(治趙都軍城,今河北河間),禪位于任城王高浩,與高緯等再逃青州(治益都,今山東淄博臨淄)宇文邕派尉遲勤追擊高緯和高恒至青州,齊將高阿那肱降,高緯、高恒率十余騎倉促南逃,欲奔陳朝。在南鄧樹(今山東臨朐西南),被周軍俘獲。二月,周軍攻下信都(今河北冀縣),俘北齊任成王高浩,廣寧王高孝珩等。
隨后,周武帝遣軍平定各地反抗勢力。北齊亡。北周統一北方。
看了“北周滅北齊之戰背景介紹”還想看:
1.北周滅北齊之戰簡介
2.北齊皇帝高緯簡介
3.馮小憐與蘭陵王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