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軍隊的等級制度
秦朝之所以強大,能夠在10年內掃平六國,與秦軍的強大離不開關系,兒童秦軍的軍事制度又可以說是戰國時期最為先進的軍事制度,有著非常完善的軍事等級制度,讓我們一同來了解這只部隊的軍事等級制度吧。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秦朝軍隊的等級制度,希望對你有用!
秦朝軍隊的圖片
秦朝軍隊構成
秦朝的軍隊分三個部分,即京師兵、郡縣兵、邊防兵。京師兵,由于任務不同,分三個系統:郎中令管轄的侍衛官,包括貝(錢財)選、蔭任、軍功特拜而產生的傳中、中郎等,有俸祿,主要負責殿內值勤、從皇帝:衛尉管轄的皇宮警衛兵,由郡縣輪番服役的正卒充當,稱衛士,主要職責是守衛宮門;管轄的京都成衛兵,成員是輪番服投的內史地區正卒,主要職責是保衛都城的安全。遇特殊情況,京師另設屯兵。郡縣兵,指在當地輪流服一年兵役的正卒。由郡尉縣尉管轄。平時訓練,并兼管地方安全,戰時奉調出征、因所處地理環境的不同,又分為材官(步兵)、騎士(騎兵)、樓船士(水軍)三類。大體北方、西北方多騎士,山丘陵地帶多材官,江誰及沿海多樓船士。有的郡既有材官,又有騎士。
邊防兵,指邊郡騎士、材官、邊郡屯兵和邊塞皮卒。邊郡騎士或材官,是本地服兵役的正卒。屯兵是集中駐扎的機動作戰部隊,由朝廷派遣的統率,如蒙恬曾長期領兵屯于上郡。戊卒包括輪番服役的各郡正卒和嫡發的官吏、商人及農民。除分散擔任警戒、候望任務外,還構筑維修軍事工程。兵種區分秦軍分為步兵(含弩兵)車兵騎兵和水兵種。步兵稱材官,有輕裝與重裝之分,前者無甲,持弓、弩遠射兵器;后者上體著甲,持戈、矛、戟之類長兵器。著甲持弓、弩者稱駕兵,是步兵的主力。車兵仍然裝備單轅雙輪四馬木質車,每車3人,皆著盔甲,御者居中,甲士2人分立兩側,持戈矛類長兵器。騎兵稱騎上,著短甲,執弓箭,所乘之馬有鞍,無鞍蹬。水軍稱樓船士,具有一定規模。秦始皇陵兵馬低坑的布陣表明,步兵數量較多,是主要兵種,車兵仍是重要作戰力量,騎兵尚處于從屬地位,彎兵且智較大辭容。作戰中,車、騎、步、駕大休混編列陣,配合而行。
秦朝軍隊的編制
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二伍為什,設什長一人;五什為屯,設屯長一人;二屯為百,設百將一人;五百人,設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設二五百主一人。其中,“二五百主”也稱“千人”,已屬中級軍官。騎兵的編制,以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情況看,很可能是四騎一組,三組一列,九列一百零八騎為一隊,并能屬戰車六乘。這和《六韜均兵》篇所說“五騎一長,十騎一吏,百騎一率,二百騎一將”的編制,大致相近,但有所不同。車兵的編制,從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情況看,沒有步兵配合時,每八乘為一偏(即一行),二偏十六乘為一組,四組六十四乘為一隊。這和《六韜均兵》篇所說“五車一長,十車一吏,五十車一率,百車一將”的編制,也是頗為接近的,但有所不同。當有步兵配屬時,則以兵車一乘、甲士三人,步卒八人為一個基層單位,六乘為一組,十八乘加指揮車一乘為一隊。這和春秋時每乘兵車步年多至七十二人的編制大不相同,其原因就在于兵種的發展和車、步的分離。
秦朝二十級軍功爵位制
秦朝二十級軍功爵位制是獎勵軍功,鼓勵殺敵求勝的軍功爵祿制度,它是新興階級提高軍隊戰斗力的一項措施,同時,也是調整當時社會關系的一個途徑。秦朝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共分二十級,分別為:一級公士,二上造,三簪裊,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駟車庶長,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
秦軍的戰績
秦軍是當時強大的鐵軍,橫掃六國,北擊匈奴,南攻蠻族,一統江山。為中國的統一做出巨大貢獻,其秦軍時期著名將領有:白起,王翦,蒙恬等為秦國統一和保衛疆土立下了汗馬功勞。北至陰山,南到廣東云南,都留下了秦軍征戰的影子。
秦軍的結局
秦軍主力為北方大將蒙恬率領的三十萬戍衛邊軍,這支軍隊在蒙恬受冤而死后群龍無首,潰散;保衛咸陽的是蘇角,李由等,駐扎在咸陽有衛尉軍、軍、都尉軍三支軍隊。衛尉軍是負責宮廷的近衛精銳,只有一萬。軍則是護衛咸陽的近衛精銳,約兩萬人。而都尉軍的職責,就是保證咸陽外圍地區的安寧,十萬人左右。這些部隊被項羽殲滅。南方主力是大將任囂與副將趙佗封鎖關口率領的五十萬秦軍,但并沒有北上平亂,留在嶺南繁衍生息最終嶺南劃入華夏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