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的故事介紹
父親蒙武也為秦將,曾任秦內史,與秦將王翦聯手滅掉楚國。蒙恬出身于一個世代名將之家。祖父蒙驁為秦國名將,事秦昭王,官至上卿。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蒙恬的故事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蒙恬的故事介紹
造筆傳說
公元前223年,秦國大將蒙恬帶兵在外作戰,他都要定期寫戰報呈送秦始皇。當時,人們用竹簽寫字,很不方便,蘸了墨沒寫幾下又要蘸。一天,蒙恬打獵時看見一只兔子的尾巴在地上拖出了血跡,心中不由來了靈感。他立刻剪下一些兔尾毛,插在竹管上,試著用它來寫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蒙恬又試了幾次,效果還是不行,于是隨手把那支“兔毛筆”扔進了門前的石坑里。有一天,他無意中看見了那支被自己扔掉的毛筆。撿起來后,他發現濕漉漉的兔毛變得更白了。他將兔毛筆往墨盤里一蘸,兔尾竟變得非常“聽話”,寫起字來非常流暢。原來,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質。經堿性水的浸泡,兔毛的油脂去掉了,變得柔順起來,傳說這就是毛筆的來歷。事實上,出土的文物已證明,毛筆遠在蒙恬造筆之前很久就有了。
但蒙恬作為毛筆制作工藝的改良者,其功亦不可沒。據說,蒙恬是在出產最好兔毫的趙國中山地區,取其上好的秋兔之毫制筆的。湖北云夢秦墓中出土的三支竹桿毛筆,用竹制筆管,在筆管前端鑿孔,將筆頭插在孔中,另做一支與筆管等長的竹管做筆套,將毛筆置于筆套之中,再用膠粘牢。為取筆方便,筆套中間鏤有8.5厘米長的長方孔槽,竹筒涂以黑漆,并繪有紅色線條??梢姡@支秦筆的制作已采用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藝,而且與現代的筆及其制法頗為相似,較之戰國時期的楚國筆已大有進步。
相傳蒙恬曾在善璉村取羊毫制筆,在當地被人們奉為筆祖。又據說蒙恬的夫人卜香蓮是善璉西堡人,也精通制筆技藝,被供為“筆娘娘”。蒙恬與夫人將制筆技藝傳授給村民,當地筆工為了紀念他們,在村西建有蒙公祠,繞村而過的小河易名為蒙溪,蒙溪又成了善璉的別稱。
相傳農歷3月16日與9月16日是蒙恬和卜香蓮的生日,村民們就要舉行盛大敬神廟會,以紀念他們的筆祖。因此,蒙恬雖然不能獲得毛筆的專利權,但他制的筆精于前人,對毛筆的改革是有貢獻的。
歷史上對于蒙恬造筆的說法有一些記載。《太平御覽》引《博物志》曰:“蒙恬造筆。”崔豹在《古今注》中也說:“自蒙恬始造,即秦筆耳。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所謂蒼毫,非兔毫竹管也。”但事實上,出土的文物已證明,毛筆遠在蒙恬造筆之前很久就有了。意謂蒙恬作為毛筆制作工藝的改良者,其功亦不可沒。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說:“秦謂之筆,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先秦書籍中沒有“筆”字,而“聿”字早在商代就出現了,而秦始皇只是統一了筆的叫法,可見筆是早于秦代就存在了。清代大學者趙翼在《陔余叢考》中的“造筆不始蒙恬”條中寫道:“筆不始于蒙恬明矣?;蛱袼欤谇叭?,遂獨擅其名耳。”唐代韓愈《毛穎傳》以筆擬人其中也提到蒙恬伐中山,俘捉毛穎,秦始皇寵之,封毛穎為“管城子”。后世又以“毛穎”、“管城子”為筆的代稱。除此之外,毛筆的別名還有“毛錐子”、“中書君”、“龍須友”、“尖頭奴”等。
造箏傳說
漢代應劭著《風俗通》記載:“僅按《禮樂記》,(箏)五弦筑身也。今并涼二州箏形如瑟,不知誰所改作也?;蛟幻商袼?。”后人根據這段文字,又有如下說法:“古箏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為十二弦,變形如瑟,易竹以木,唐以后加十三弦。”
西晉傅玄駁斥這種說法,見《箏賦》序:“箏以為蒙恬所造,今觀其器:上圓似天,下平似地,中空準六合,弦柱十二,似十二。設之則四象存,之則五音發。體合法度,節究哀樂,斯乃仁智之器也,豈亡國之臣所能開思運巧哉,或以為蒙恬所造,非也。”
蒙恬為秦國大將,傅玄用“亡國之臣無法創造樂器”的陰陽五行論調,似嫌勉強?!杜f唐書·音樂志》也稱箏非蒙恬所造:“箏本秦聲也,相傳云蒙恬所造,非也。制與同而弦少。”在中國的第一部紀傳通史的《史記·蒙恬列傳》中并沒有蒙恬造箏的記載。而《風俗通》的說法也僅用疑問的口吻說蒙恬造箏,一件樂器若出現在史籍上,其必已經流傳一時間了,很可能記史者將此樂器的創造記為當時某領導者之功,或者蒙恬為了適應自己的戎馬生活,將箏改制為瑟。
精修秦道
在蒙恬打敗匈奴,拒敵千里之后,他帶兵繼續堅守邊陲。蒙恬又根據“用險制塞”以城墻來制騎兵的戰術,調動幾十萬軍隊和百姓筑長城,把戰國時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防護城墻連接起來,并重新加以整修和加固。
建起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長達五千多公里的萬里長城,用來保衛北方農業區域,免遭游牧匈奴騎兵的侵襲。蒙恬在修筑萬里長城的壯舉中,起了主要的作用,這延綿萬余里的長城給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文化瑰寶。其實,司馬遷《史記》中蒙恬修筑長城的評價是片面的,他只看到修長城對人民的勞役,卻沒有看到修長城對中原地區的長久安定的重要意義。其次,蒙恬只是連接了秦、趙、燕三國的長城,工程量遠沒有司馬遷所想的那么大。最后就是蒙恬和公子扶蘇曾經多次上書秦始皇請求減免徭役,同時,和扶蘇商議如何合理安排人力,來減輕徭役。
同時,蒙恬沿黃河河套一帶設置了44個縣,統屬九原郡。還建立了一套治理邊防的行政機構。又于公元前211年,發遣三萬多名罪犯到兆河、榆中一帶墾殖,發展經濟,加強軍事后備力量。這些措施對于邊防的加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另外,蒙恬又派人馬,從秦國都城咸陽到九原,修筑了寬闊的直道,克服了九原交通閉塞的困境。這不但加強了北方各族人民經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更重要的是對于調動軍隊,運送糧草器械物資等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蒙恬駐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受到始皇的推崇和信任。
蒙恬怎么死的
始皇在巡行的路上病死。隨行的趙高和李斯一起密謀,修改了遺書,想幫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奪取皇位。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須害死秦始皇的大兒子扶蘇;他們就給扶蘇下了一道圣旨,讓他自殺。同時也給蒙恬送去了同樣的一道旨,因為扶蘇與蒙恬的關系十分親密,趙高怕蒙恬會懷疑,如果他率領手下三十萬大軍幫助扶蘇造反,那后果就不堪設想了。
果然,蒙恬根本就不相信使者送來的圣旨,堅決不肯自殺。蒙恬對扶蘇說:“您是皇上的大兒子,很可能就是以后的皇帝,您怎么能這么輕易就自殺呢?這說不定是別人的陰謀,想害死您啊。我們還是再去問一問皇上,如果是真的,到時候我們再死也不遲啊!”扶蘇不聽,還是自殺了。蒙恬也被關了起來。
秦始皇死后,胡亥當上了皇帝,也就是秦二世。趙高一直和蒙家有仇,現在又掌握了國家大權,因此一心想要除掉蒙家的人。于是他趁機對胡亥說:“其實先帝很早就想立您為太子,讓您繼承皇位了。可是蒙毅卻在先帝面前說您沒有足夠的才能治理國家,不應該立您為太子。還說扶蘇比您強多了,他才適合做太子。”皇帝聽了非常生氣,把蒙毅也關進了大牢。蒙毅經不住嚴刑拷打,不久,就死在了獄中。
蒙毅死后,趙高又挑撥皇帝,讓皇帝再派使者去殺蒙恬。蒙恬知道自己一定要死,就希望使者能幫他轉達幾句話給皇上。蒙恬說:“我們蒙家世世代代對秦國一片忠心,多次為國家立下大功,皇上怎么能懷疑我們呢?雖然我現在被關在這里,但我手下有三十多萬士兵,如果想造反的話,現在也來得及??墒俏也]有這樣做,那是因為我對皇上仍是忠心耿耿啊!不知道皇上有沒有聽過周成王聽信小人讒言錯怪忠臣周公旦的故事。最終周成王知錯能改,殺死了造謠的人,重新重用了周公旦。正因為周成王犯了錯能夠立即改正,所以國家才能昌盛?;噬喜辉撀犘判∪说脑挘瑧岩晌覀冞@些忠臣啊!希望皇上也懸崖勒馬,否則國家將會滅亡。”
使者聽完后說:“我是執行命令來殺你的,我可不敢把你的話說給皇上聽。”蒙恬無奈,長嘆了一口氣,吞下毒藥自殺死了。
看了“蒙恬的故事介紹”還想看:
1.史記中的故事簡介
2.歷史上真實的蒙毅
3.名人努力奮斗的故事3個
4.奮斗的名人小故事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