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之變簡介
沙丘之變是歷史上有名的政變,由于時間久遠,沙丘之變的真實性也引發(fā)人們的爭議。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guān)資料。
沙丘之變發(fā)生在哪年
沙丘之變指的是趙高用陰謀詭計使不是太子的胡亥做了皇帝,那么沙丘之變發(fā)生在哪年呢?沙丘之變發(fā)生在中國戰(zhàn)國時期的一次政變,始皇三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10年。
這一年也是秦始皇一生中最后一次出巡。隨行的有李斯、趙高、胡亥,去疾留守。巡游時在沙丘宮因病去世,寫了遺詔讓公子扶蘇主持葬禮,意思是讓他回都登位。而趙高怕在途中公布了皇帝的死訊會引起天下大亂,便沒有將遺詔送去給扶蘇。也正是因為遺詔在自己手里而起了私心,想篡改遺詔,借此機會殺死扶蘇跟自己憎恨的蒙恬,扶胡亥上位。不料在趙高想拉李斯合謀時遭到了拒絕,李斯不愿做不仁不義之人。趙高便以商湯、周武為例子,說是受到世人的稱贊,最終說服李斯。
沙丘之變發(fā)生在哪年?公元前210年趙高篡改詔書說扶蘇與蒙恬十幾年來損兵折將,無任何功勞,還說扶蘇忤逆自己的行為,賜劍讓其自盡。蒙恬與扶蘇同流為臣不忠,跟扶蘇一同刺死。詔書寫好后變讓自己信得過的人做使者,給扶蘇蒙恬送去。扶蘇看到詔書后,痛哭不已,想要自殺,蒙恬覺得此事多有蹊蹺勸扶蘇再上奏折,如果屬實再死也不遲,誰料扶蘇是個大孝子,拔劍自殺了。蒙恬最終也沒有逃過一死。也是在秦始皇三十七年,胡亥登基,秦國正式進入秦二世。胡亥在做了三年皇帝后,秦王朝就滅亡了,這便是沙丘之變發(fā)生在哪年的相關(guān)信息了。
沙丘之變的過程
通過沙丘之變,趙高順利的讓胡亥登上皇帝寶座,而沙丘之變的過程驚心動魄,每個細節(jié)都是必不可少的。
秦始皇出游隨行的還有胡亥、趙高、李斯。他們離開咸陽后到達云夢,然后是浙江,江蘇,到達平原津的時候皇帝病倒了,經(jīng)醫(yī)治無好轉(zhuǎn),終于熬到了沙丘,秦始皇覺得自己時間不多了,才讓趙高寫遺詔給扶蘇,讓扶蘇回咸陽給自己辦喪事。
沙丘之變的過程如何呢?遺詔還沒有送出秦始皇就死在了沙丘。李斯擔心路途遙遠,先把皇帝的死訊公布了會引起天下大亂,便跟趙高商量到咸陽以后再公開。他們把皇帝的尸體安放在一種可調(diào)節(jié)溫度的車中,安排了幾個信的過的宦者陪乘,因為秦始皇平日行動詭秘因此并沒有人懷疑。李斯讓趙高送出遺詔,不料趙高卻想借此機會篡改詔書,扶胡亥登基,遭到了李斯的反對。李斯認為這樣是不忠不義之事,趙高便苦口婆心勸說李斯,終于兩人都因一己之私篡改了詔書。詔書上說因扶蘇與蒙恬率軍屯邊,十幾年來沒有任何功勞,賜劍自盡。
而蒙恬被污蔑與扶蘇同謀,為臣不忠,跟扶蘇一同賜死。詔書由胡亥的心腹做使者送出。扶蘇看到自己的父親要讓自己自盡,痛苦不已。而蒙恬覺得此事多有蹊蹺勸扶蘇上奏確定一下,扶蘇是個孝子認為父親讓自己死自己必須得死,拔劍自盡了。蒙恬不愿自殺便跟隨使者去往周陽獄中。胡亥趙高開始心虛,不敢回咸陽,待扶蘇死訊傳來才急忙趕回咸陽,將秦始皇安葬后胡亥就順利登基了,這就是沙丘之變的過程。
分析沙丘之變的真實性
《史記》里記載的這件事有很多疑點。秦始皇在沙丘病重身亡,有歷史學家認為秦始皇并沒有病重只是風寒,是趙高趁火打劫送了他一程,后聯(lián)絡(luò)李斯擁立胡亥,刺死扶蘇,逮捕蒙氏兩兄弟。司馬遷在《蒙恬列傳》中寫到:趙高說蒙毅阻止胡亥做太子,胡亥也是以此給蒙毅定罪,說明秦始皇生前至少想過立胡亥為太子。
這樣歷史公認的二世之立能不能定為篡位就成了一個疑團。秦始皇對胡亥疼愛有加,帶他一起出游就能證明,讓趙高做胡亥的老師也能證明。《蒙恬列傳》記載: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但是這也不能排除胡亥通過沙丘之變登基的可能性,反而說明秦始皇生前要立胡亥為太子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胡亥登基是否是秦始皇本意,沙丘之變的真實性是歷史的謎。
沙丘之變?nèi)魏我粋€細節(jié)都是機密,那么司馬遷又是怎么知道的呢?所以司馬遷記錄這一事件的真實性便很可疑。趙高勸說李斯跟胡亥時,與呂不韋勸說異人跟陽泉君的話像復印版一樣。這就不能排除司馬遷寫這一部分的時候是以呂不韋為例子。而《史記》所記載的東西只是大部分是真實的而已。所以僅僅根據(jù)史上記載,是不能來明確判斷沙丘之變的真實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