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為什么忍受趙高的欺騙
李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后為秦朝丞相,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與趙高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為趙高所忌,腰斬于市。那么李斯為什么忍受趙高的欺騙?
李斯是個天分很高的人,佐助秦始皇統一天下彪炳千秋。不過再聰明的人只要貪圖利益,往往也會受辱。即使如李斯這樣的人,也會被人忽悠的無可無不可。
故事是這樣的:當時秦始皇剛死,趙高想讓胡亥做皇帝,但是又害怕丞相李斯不答應,于是對李斯說:“始皇去世,賜給長子扶蘇詔書,命他到咸陽參加喪禮,并立為繼承人。我不想讓扶蘇繼位。皇帝賜給長子的詔書和符璽都在胡亥手里,立誰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話而已。元芳,你怎么看?”李斯當然不贊成,說這是亡國之論。趙高一看小樣,我還治不好你,就問:你想不想長久榮華富貴,說:“您自己估計一下,和蒙恬相比,誰有本事?誰的功勞更高?誰更謀略深遠而不失誤?天下百姓更擁戴誰?與長子扶蘇的關系誰更好?”接著又說:“我本來就是一個宦官的奴仆,有幸能憑熟悉獄法文書進入秦宮,管事二十多年,還未曾見過被秦王罷免的丞相功臣有封爵而又傳給下一代的,結果都是以被殺告終。皇帝有二十多個兒子,這些都是您所知道的。長子扶蘇特別有本事,即位之后一定要用蒙恬,很顯然,您也會被罷免;不過如果是胡亥,那就不一樣了,我是他的老師,我了解這個人,他聰明仁愛,輕財重士,心里聰明但不善言辭,竭盡禮節尊重賢士,在秦始皇的兒子中,沒人能趕得上他。”李斯還是不答應。
趙高說,我看你不想活了,繼續冷冷地說:“現如今天下的權力和命運都掌握在胡亥手里,我趙高能猜出他的心志。更何況從外部來制服內部就是逆亂,從下面來制服上面就是反叛。順者昌逆者亡,您怎么連這些都沒看到呢?”李斯語重心長地說:“廢長立幼,是天下不安定的因素。我聽說晉代換太子,三代不安寧。我李斯還是人啊,怎么能參與這些陰謀呢!”趙高說:“上下齊心協力,事業可以長久;內外配合如一,就不會有什么差錯。您聽從我的計策,就會長保封侯,并永世相傳,現在放棄這個機會而不聽從我的意見,一定會禍及子孫,您到底想怎么辦呢?”
李斯仰天長嘆,揮淚嘆息道:“唉呀!偏偏遭逢亂世,既然已經不能以死盡忠了,將向何處寄托我的命運呢!”于是李斯就依從了趙高。后來李斯和趙高共同尊胡亥為皇帝,并且殺死了長子扶蘇和大臣蒙恬等。當然還有秦始皇的其他兒子女兒。正在李斯竊竊自喜的時候,屠刀再一次架在了他的脖子上。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處五刑,判在咸陽街市上腰斬。李斯出獄時,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他回頭對次子說:“我想和你再牽著黃狗一同出上蔡東門去打獵追逐狡兔,又怎能辦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對痛哭,三族的人都被處死了。
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李斯是一個著名的政客。他沒有想到其實政治家的話是不算數的,有的只是說說而已。只因為盲目相信了趙高的言論,李斯曾經看不起趙高,因為自己是大秦朝的功臣,而趙高不過是刀筆小吏,甚至是個不長胡須的假男人,如此豈能和自己相提并論。不過在趙高的威逼利誘之下,李斯一步步劃入萬惡的泥潭,最終不能自拔,終于得到了不愿看到的結果。可見人不能有貪欲,更不能做壞事,否則,必然被別人俘虜。最后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
人物評價
李斯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實踐著法家思想的。他重新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后,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遠見,輔助秦王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趨勢。秦朝建立以后,李斯升任丞相。他繼續輔佐秦始皇,在鞏固秦朝政權,維護國家統一,促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他建議秦始皇廢除分封制, 實行郡縣制。又提出了統一文字的建議,之后又在統一法律、貨幣、度量衡和車軌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這些措施,都是以法家的加強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為指導的。李斯在他生平的后期,雖然將法家的思想推向了極端化,但是他僅僅是一個提出者,而不是一個完全的執行者。并且,此時的李斯,已經徹底蛻變,他寫《督責書》,很大的原因是為“阿二世意,欲求容”,此時的李斯,已經沒有了“以法治國”的志向。他已經不再代表法家了。因此,李斯后期的思想是否應該歸入法家的體系,是值得商榷的。因此,李斯歸根到底還是一個法家的最完全的執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