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兵馬俑的歷史
兵馬俑,又稱秦始皇陵兵馬俑、位于中國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qū)東5公里的下河村。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秦朝兵馬俑的歷史,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秦朝兵馬俑·簡介
兵馬俑,又稱秦始皇陵兵馬俑、位于中國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qū)東5公里的下河村。秦兵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以東約1.5公里處,普遍認為秦始皇兵馬俑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圍,有戍衛(wèi)陵寢的含義,是秦始皇陵有機組成部分。世界經(jīng)度109.2733E,緯度34.3853N。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位于西安市臨潼區(qū),距市區(qū)約35公里,是秦始皇嬴政陵墓的一部分。1975年7月10日,陜西省臨潼縣發(fā)現(xiàn)秦代兵馬俑。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并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1994年10月14日,秦始皇兵馬俑二號坑發(fā)掘現(xiàn)場正式向中外人士開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李鐵映為開放典禮剪彩。
秦朝兵馬俑的歷史·歷史文化
1974年3月,在陵東的西楊村村民抗旱打井時,在陵墓以東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間,,經(jīng)考古工作者的挖掘,才揭開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寶藏。1975年國家決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館。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開始向國內外參觀者展出。2009年6月13日下午1點多,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再次開掘,之后在一號坑北部中段,又出土彩色兵馬俑。
秦朝兵馬俑的歷史·公布成果
1974年3月,在陵東的西楊村村民抗旱打井時,在陵墓以東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間,,經(jīng)考古工作者的挖掘,才揭開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寶藏。1975年國家決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館。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開始向國內外參觀者展出。2009年6月13日下午1點多,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再次開掘,之后在一號坑北部中段,又出土彩色兵馬俑。
秦朝兵馬俑的歷史·制作方法
兵馬俑多用陶冶燒制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蓋一層細泥進行加工刻劃加彩,有的先燒后接,有的先接再燒。其實當年的兵馬俑各個都有鮮艷和諧的彩繪。我們發(fā)掘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的陶俑剛出土時局部還保留著鮮艷的顏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氣氧化,顏色不到一個小時瞬間消盡,化作白灰。現(xiàn)在能看到的只是殘留的彩繪痕跡。兵馬俑的車兵、步兵、騎兵列成各種陣勢。整體風格渾厚、健壯、洗練。如果仔細觀察,臉型、發(fā)型、體態(tài)、神韻均有差異:陶馬有的雙耳豎立,有的張嘴嘶鳴,有的閉嘴靜立。所有這些秦始皇兵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藝術魅力。
秦朝兵馬俑的歷史·影響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軍事博物館。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秦始皇陵定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對秦始皇陵園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于。1962年,考古人員繪制出了陵園第一張平面布局圖,經(jīng)探測,陵園范圍有56.25平方公里,相當于近78個故宮,引起考古界轟動。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并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兵馬俑令全中國人自豪,令全世界人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