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兵馬俑的價值
兵馬俑,又稱秦始皇陵兵馬俑、位于中國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5公里的下河村。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秦朝兵馬俑相關信息,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秦朝兵馬俑·簡介
兵馬俑,又稱秦始皇陵兵馬俑、位于中國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5公里的下河村。秦兵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以東約1.5公里處,普遍認為秦始皇兵馬俑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圍,有戍衛陵寢的含義,是秦始皇陵有機組成部分。世界經度109.2733E,緯度34.3853N。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位于西安市臨潼區,距市區約35公里,是秦始皇嬴政陵墓的一部分。1975年7月10日,陜西省臨潼縣發現秦代兵馬俑。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并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1994年10月14日,秦始皇兵馬俑二號坑發掘現場正式向中外人士開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李鐵映為開放典禮剪彩。
秦朝兵馬俑·藝術價值
這批兵馬俑在藝術史上具有很高的價值。兵馬俑的塑造,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而創作,藝術手法細膩、明快。陶俑裝束、神態都不一樣。光是發式就有許多種,手勢也各不相同,臉部的表情更是神態各異。從它們的裝束、表情和手勢就可以判斷出是官還是兵,是步兵還是騎兵。這里有長了胡子的久經沙場的老兵,也有初上戰場的青年。身高達1.96米的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種堅毅威武的神情。那個武士俑,頭微微抬起,兩眼直視前方,顯得意氣昂揚而又帶有幾分稚氣。那個身披鎧甲,右手執長矛,左手按車的武士,姿勢動作顯示出他是保衛的車士俑。總之,陶俑具有鮮明的個性的強烈的時代特征。
這批兵馬俑是雕塑藝術的寶庫,為中華民族燦爛的古老文化增添了光彩,也給世界藝術史補充了光輝的一頁。兵馬俑坑內出土的青銅兵器有劍、矛、戟、彎刀以及大量的弩機、箭頭等。據化驗數據表明,這些銅錫合金兵器經過鉻化處理,雖然埋在土里兩千多年,依然刀鋒銳利,閃閃發光,表明當時已經有了很高的冶金技術,可以視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跡。
走進兵馬俑展廳,你一定會為兩千年前這支地下大軍驚嘆不已,他們披堅執銳,軍容嚴整,氣勢磅礴,一種神秘的魔力恍惚間會把人引入戰馬嘶鳴,鏖戰在即的歷史畫面。這是古典寫實主義的巨大魅力,他向世界展示出湮沒兩千多年的中國美術史上的重要一頁,在某種程度上可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神秘篇章。
秦兵馬俑為研究秦代軍事、文化和經濟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它的發掘被譽為“二十世紀考古史上偉大的發現之一”。1987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秦始皇陵(包括秦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清單。據了解,在中央和地方的支持下,計劃投資兩億元進行秦俑博物館二期擴建工程。
兵馬俑是我國古代的藝術寶庫,是秦代寫實藝術的完美體現,形體高大,比例勻稱,形象生動,神態逼真,可謂千人千面,栩栩如生。威武雄壯的軍陣,再現了秦始皇當年為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而展現出的軍功和軍威。它堪稱是一顆異彩獨放的明珠,因為它擁有一支二千多年前秦帝國的雄兵——一個由7000多件兵馬俑組成的氣勢磅礴的地下軍陣而令全球矚目,舉世震驚。兵馬俑是雕塑藝術的寶庫,為中華民族燦爛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給世界藝術史補充了光輝的一頁。
秦朝兵馬俑·歷史文化
1974年3月,在陵東的西楊村村民抗旱打井時,在陵墓以東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間,,經考古工作者的挖掘,才揭開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寶藏。1975年國家決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館。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開始向國內外參觀者展出。2009年6月13日下午1點多,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再次開掘,之后在一號坑北部中段,又出土彩色兵馬俑。
秦朝兵馬俑·影響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軍事博物館。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秦始皇陵定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對秦始皇陵園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于。1962年,考古人員繪制出了陵園第一張平面布局圖,經探測,陵園范圍有56.25平方公里,相當于近78個故宮,引起考古界轟動。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并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兵馬俑令全中國人自豪,令全世界人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