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準噶爾叛亂的背景介紹
平定準噶爾叛亂發生在1690年—1757年,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期間發生多次戰爭,統稱為“平定準噶爾”,最終弭叛息亂,取得了完全勝利。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平定準噶爾叛亂的背景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平定準噶爾背景介紹
明末清初,中國北方的蒙古族分為三大部:在今內蒙古地區的是漠南蒙古,在原外蒙古一帶的是漠北喀爾喀蒙古,游牧于天山以北一帶的是漠西厄魯特蒙古。厄魯特又稱衛拉特,又分為四部,即和碩特(游牧于今新疆烏魯木齊地區)、準噶爾(游牧于今伊犁河流域)、土爾扈特(游牧于今新疆塔城地區)、杜爾伯特(游牧于今額爾齊斯河流域)。四部中,準噶爾部勢力最強,先后兼并了土爾扈特部及和碩特部的牧地,迫使土爾扈特人轉牧于額濟勒河(今伏爾加河)流域,和碩特人遷居青海。
平定準噶爾結局與評價
乾隆二十二年春,清廷遣軍從巴里坤等地分路進擊,清軍攻勢凌厲,加上此時準噶爾地區瘟疫流行,叛軍很快潰敗,阿睦爾撒納兵敗后,逃往哈薩克,在哈薩克首領阿布賚追捕下,只身帶了七八人逃入俄占區謝米巴拉廠斯克要塞,于九月得痘身亡。由于清政府的堅持,俄國最后交驗了阿睦爾撒納的尸體。清軍平定準噶爾貴族分裂叛亂的戰爭,至此取得了勝利。
清軍平定準噶爾貴族分裂叛亂戰爭的勝利,不僅維護、鞏固了西北邊陲,消滅了準噶爾貴族分裂勢力,而且也打擊了沙皇俄國侵略中國準噶爾的野心,對于以后挫敗帝國主義勾結利用民族敗類分裂祖國的陰謀,捍衛西北邊疆的斗爭,產生了良好影響。清軍之所以取勝,首先,清軍進行的是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準部貴族分裂叛亂的正義戰爭,因而得到各族人民支持。其次,清廷剿撫并用的策略運用的比較成功。第三,清廷此時內部穩定,國力強盛,軍隊紀律嚴明,戰斗力較強。第四,在戰爭指導上,能依據客觀情況,制定出切合時宜的作戰方針;針對作戰地區地理條件的特點,認真作好戰爭準備,注意發揮騎兵快速機動作戰的能力和發揮火器部隊的作用。
當然,清軍平定叛亂的戰爭所以延續70年之久,除了沙俄極力插手和支持叛亂者以及民族關系等原因,增加了戰爭的復雜性外,清軍在作戰指導上的一些失誤也是重要原因。而準部貴族在沙俄支持下掀起的民族分裂叛亂戰爭,是違背各族人民利益的不義之戰,必然遭到各族人民的強烈反對,政治上的不得人心,及其統治集團內部的爭權奪利和軍事上存在許多不可克服的致命弱點,決定了其失敗是必不可免的。
看了“平定準噶爾叛亂的背景介紹”還想看:
1.平定大小金川功臣舒赫德介紹
2.倉央嘉措個人簡介
3.平定西漢七國之亂有哪些功臣
4.歷史上最出色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