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和納蘭容若有什么關系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經濟上很有作為,使得清帝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為遼闊、人口眾多、經濟最富庶的帝國。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康熙和納蘭容若的關系,歡迎大家閱讀。
康熙和納蘭容若的關系
除去皇帝身份來說,康熙、納蘭容若都是清朝著名的文人,倆人不僅文武雙全,而且博學多才。要說康熙、納蘭容若的聯系時,的確具有幾點值得探討的地方。康熙皇帝生于公元1664年,納蘭容若生于公元1665年。從年齡來看,康熙和納蘭容若差不多大,可以稱得上為同齡人。
除此之外,納蘭容若和康熙都有著尊貴的貴族血統。康熙皇帝自然不必多說,他是愛新覺羅家族的繼承人,也是清朝第四位統治者。納蘭容若是葉赫那拉的后代,父親納蘭明珠是朝中重臣。從才能來說,康熙和納蘭容若都是文武全才,并且都熱衷漢家文化。如果從血緣上來探討的話,康熙和納蘭容若還是近親關系。納蘭容若的母親是愛新覺羅的后人,而納蘭容若的曾祖父金臺吉是葉赫那拉部的貝勒,而金臺吉的妹妹為孟古格格,孟古格格嫁給努爾哈赤后生下清太宗皇太極。所以納蘭容若和康熙是近親關系。
其次,康熙和納蘭容若是君臣關系。納蘭容若22歲參加科舉考試,一舉奪得進士。隨后,康熙皇帝欣賞納蘭容若的才情,便封任納蘭容若為一等侍衛。此后,納蘭容若陪同康熙皇帝多次出巡,并奉旨巡查沙俄等地的情況。在私下,康熙和納蘭容若還是志趣相投的朋友。倆人在書法、詩詞上都有頗高的建樹,所以經常在一起探討文學知識。
縱觀康熙、納蘭容若,倆人在很多方面都有相同點。
納蘭容若與顧貞觀的關系
納蘭容若雖是滿人,在后人看來,納蘭容若的骨子里更像是漢人。他喜歡詩詞歌賦,喜歡和才高八斗的漢人把酒言歡,談天論地。在納蘭容若所交往的漢人朋友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顧貞觀。納蘭容若與顧貞觀的友情,至今被后人津津樂道。
常言道,朋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對納蘭性德而言,顧貞觀就是他一輩子的藍顏知己。說起納蘭性德與顧貞觀的友情歲月,還得從倆人第一次見面說起。康熙十五年,懷才不遇的顧貞觀在滿腹憤懣中認識了納蘭容若。一次,納蘭容若讀了顧貞觀所寫的《金縷曲》,仿佛心中悵然之情一掃而過,心中只剩下歡喜與開心。顧貞觀見納蘭容若謙遜有禮,內心非常尊崇納蘭容若。
納蘭容若與顧貞觀在性格和對詩詞的追求方面,簡直一模一樣。當時,在世人看來,詞是閑適無聊的消遣方式,難登大雅之堂。但是,納蘭性德與顧貞觀對詞有共同的見解和追求,倆人經常在一起談論詩詞歌賦,心中無限暢快。在顧貞觀眼里,納蘭性德出身好,才氣高,官途順,仿佛自己才是最失敗的人。納蘭性德得知好友的憤懣,專門寫了一首《金縷曲》送給顧貞觀,讓他不要在乎身外之物,要敢于迎合本心。
后來,顧貞觀母親病逝,顧貞觀不得已離開京城,納蘭性德依依不舍地送別了友人。公元1685年,年僅30歲的納蘭性德去世。納蘭性德去世的第二年,顧貞觀回到家鄉過上了隱居生活。在對好友的緬懷中,顧貞觀將納蘭性德所寫的文稿,整理成《側帽集》一書,這本著作流傳至今。
納蘭容若書法作品欣賞
納蘭容若是位博學多才的文人,他不但擅長寫作詩歌,而且在書法領域也有很高的造詣。納蘭容若書法在當時乃至當下,都有很高的名氣。說到納蘭容若書法,首先先從納蘭容若的書法作品說起吧。納蘭容若書法作品流傳下來的非常少,據說有兩幅書法作品。
一幅是《納蘭性德手書詞稿真跡》,一幅是納蘭容若所寫的對聯。《納蘭性德手書詞稿真跡》是納蘭容若行書作品,整幅作品大氣豪邁,有行云流水般的美感。1989年,在《中國書畫報》一書中,提到了納蘭容若曾寫的一幅對聯。對聯內容為:“萬卷藏書宜子弟,十年喬木長風煙”,對聯下方還有署名,即“成德”二字。通過署名可知,納蘭容若在寫這幅對聯時,應該是在公元1675年之前。對聯字體嚴謹整齊,下筆遒勁有力度,從整體來看,書法卷面整潔飄逸,有很高的品鑒價值。后來,經有關專家鑒定,這幅對聯的確為納蘭容若的真跡。此話一出,引起了納蘭容若研究會極高的興趣。
那么納蘭容若書法是如何練成的呢?納蘭容若剛接觸書法時,學習的是褚遂良的書法技藝,隨后通過《莊子》一書,體會出字體變化特色。所以,納蘭容若書法靈動瀟灑,字體飄逸極具美感,給人一種率真自然的感覺。在《八旗通志》一書中,對納蘭容若書法有過描述和記載:“容若工書,妙于撥錫法,臨摹飛動”。從中可得知納蘭容若在書法上不俗的造詣。
看了“康熙和納蘭容若的關系”還想看:
1.歷史上納蘭容若有多浪漫
2.納蘭性德的軼事典故
3.納蘭性德簡介及其作品
4.給納蘭性德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