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順序表介紹
二百多年間,從努爾哈赤到溥儀,先后有十二位皇帝統治著這個泱泱大國。無論是一代圣君康熙帝,還是短命的同治帝,都對它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下面是清朝皇帝順序表介紹
清太祖努爾哈赤 天命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1626年),1616年——1626年在位,共11年。
女真族(滿族),明朝時的龍虎,后金國(清)的創立者。1616年(明萬歷四十四年)正月,在赫圖阿拉稱“覆育列國英明汗”,年號天命。在戰爭中為火炮擊傷而死,終年68歲,清朝建立后被追尊為清太祖高皇帝,葬于沈陽福陵(今遼寧省沈陽市東北30里處的東陵)。
清太宗皇太極 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年—1643年),1626年——1643年在位,共17年。
努爾哈赤第八子,滿族。1626年(天命十一年九月),繼后金汗位,以次年為天聰元年。1636年(天聰十年)四月,皇太極在沈陽稱帝,建國號大清,改年號為崇德,并以是年為崇德元年。1643年病死,終年52歲,廟號為太宗文皇帝,火葬,墓在沈陽昭陵(今沈陽市北陵公園北)。
清世祖順治帝 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1643年——1661年在位,共18年。
皇太極第九子,清入關后第一位皇帝。6歲即帝位,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攝政,14歲親政。因愛病歿憂傷過度而死(另一說為出家后病死),終年24歲,廟號為世祖章皇帝,史稱順治皇帝,葬在河北孝陵(今河北省遵化縣西北昌瑞山)。
清圣祖康熙帝 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1722年),1661年——1722年在位,共61年。
康熙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順治皇帝第三子,清入關后第二位皇帝。在位病死,終年69歲,廟號為圣祖仁皇帝,史稱康熙皇帝,葬于景陵(今河北省遵化縣西北)。
清世宗雍正帝 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735年),1722年——1735年在位,共13年。
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關后的第三位皇帝。病死,終年58歲,廟號為世宗憲皇帝,史稱雍正皇帝,葬于河北泰陵(今河北省易縣西)。
清高宗乾隆帝 愛新覺羅·弘歷(1711—1799年),1735年——1796年在位,共60年。
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關后第四位皇帝。病死,終年89歲,廟號為高宗純皇帝,史稱乾隆帝,葬于河北裕陵(今河北省遵化縣西北)。
清仁宗嘉慶帝 愛新覺羅·顒琰(1760年—1820年),1796年——1820年在位,共25年。
清朝入關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1795年(乾隆六十年)九月公開立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歷內禪即位,以是年為嘉慶元年,時年27歲。1799年(嘉慶四年)正月,弘歷死,始親政。病死,終年61歲廟號為仁宗?;实郏贩Q嘉慶皇帝,葬于昌陵(今河北省易縣西)。
清宣宗道光帝 愛新覺羅·旻寧(1782年—1850年),1820年——1850年在位,共30年。
清朝入關后第六位皇帝,嘉慶皇帝第二子。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即位,以次年為道光元年,時年29歲。病死,終年69歲,廟號為宣宗成皇帝,史稱道光皇帝,葬于慕陵(今河北省易縣西)。
清文宗咸豐帝 愛新覺羅·奕詝(1831年—1861年),1850年——1861年在位,共11年。
清朝入關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1850年(道光三十年)正月即位,以次年為咸豐元年,時年20歲。病死,終年31歲。廟號為文宗顯皇帝,史稱咸豐皇帝。葬于河北定陵(今河北省遵化縣西北)。
清穆宗同治帝 愛新覺羅·載淳(1856年—1874年),1861年——1874年在位,共13年。
清朝入關后第八位皇帝。5歲即帝位,終身成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簾聽政的傀儡?;继旎ǘ溃K年19歲,廟號為穆宗毅皇帝,史稱同治皇帝,葬于惠陵(今河北省易遵化縣西北)。
清德宗光緒帝 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1908年),1874年——1908年在位,共34年。
清朝入關后第九位皇帝。醇親王奕譞之子,因其沖齡踐祚,導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簾聽政。在其親政期間,甲午之戰中他力主反擊,大力支持維新變法,但因變法失敗而遭幽禁,直至去世。病死,終年38歲,廟號為德宗景皇帝,史稱光緒皇帝,葬于崇陵(今河北省易縣西50里)。
宣統帝溥儀 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年),1908年——1911年在位,共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