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利尊氏的成就
和很多偉大的歷史人物一樣,足利尊氏的出生也伴隨著傳說的祥瑞之兆。不可否認的是,足利尊氏建立室町幕府這一成就或功績,而且他也為日本的統一及社會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足利尊氏的成就,歡迎大家閱讀。
足利尊氏的成就
足利尊氏生于1305年,死于1358年,,母親是上杉清子。足利尊氏是貞氏次子,由于長子早夭,他就成為了嫡長子。足利尊原名足利高氏,“高”字是當時幕府統治者北條高時賜的,后來的“尊”字是醍醐天皇賜予,賜名是日本統治者用來籠絡部下的慣用手段,但是能夠獲得這一殊榮的人卻在少數,足見足利尊氏之才能。
足利尊氏成就主要是建立了室町幕府,幕府是日本歷史上一種在天皇之上的權力機構。幕府的最高統治者是幕府,又叫做征夷大,足利尊氏是室町幕府的第一任征夷大,是日本北朝時期軍權的掌握者,所以室町幕府最早叫做足利幕府。
室町幕府之前是鐮倉幕府,晚期的鐮倉幕府存在著很多矛盾,幕府內部的管理很混亂,幕府和天皇之間的矛盾激化到不可調和的地步,室町幕府比較鐮倉幕府有很多先進的地方,足利尊氏頒布的《建武式目》反映出日本各階層人士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拉攏人民的支持,為足利尊氏的后代統一南北朝奠定基礎。
足利尊氏成就還在于后來他擁立后醍醐天皇,推翻了鐮倉幕府。可是他后來向后醍醐天皇請求賜封征夷大遭到拒絕,因不滿后醍醐天皇對武士的輕視,再次反叛后醍醐天皇,立光明天皇。他一生立兩位天皇,也導致了日本出現對立的南朝和北朝,南北朝之間經常發生戰爭,不過足利尊氏也一直都在為南北朝統一而努力,直到足利尊氏的孫子足利義滿才統一南北朝,結束日本的分裂。
足利尊氏的成就還有他推動了社會向前發展,看到鐮倉幕府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積極尋求改進的方法,只是他背叛鐮倉幕府和后醍醐天皇的行為不被日本正統思想所接受,對他的批評到近代才有所好轉,而重新正視他對日本歷史做出的貢獻。
足利尊氏殺足利直義的原因是什么
日本歷史上著名的觀應之亂指的是足利尊氏殺害其弟足利直義,并消滅其勢力的事件。歷史學家普遍認為,足利直義是被足利尊氏毒殺的,那么,本為親密手足的二人為何反目以至于兵戈相見呢?
足利尊氏在這一年(1336年)五月的“湊川之戰”中擊敗了楠木正成,掌握了天下霸權。就在向清水寺敬獻祈禱文的兩天前,他又讓光明天皇作為北朝的天皇即位。此時應該是足利尊氏的“全盛時期”了。然而,足利尊氏的心情卻并不好。他是躁郁循環氣質(即情緒高昂時的狂躁狀態與情緒低落時的抑郁狀態交錯出現),此時正處于嚴重抑郁的狀態。篤信宗教的足利尊氏真心實意地想要出家,并將權力移交給弟弟足利直義。但足利尊氏沒有隱遁,而是把自己一部分的權力交給了足利直義。冷靜且理性的足利直義與胸襟開闊的足利尊氏這一對性格形成鮮明對比的兄弟倆攜手合作的關系很好,但他們因各自手下都聚集有武將,隔閡不斷加深。
足利幕府初期實施的是擁有軍事最高指揮權的足利尊氏和直屬執事高師直以及足利直義管理政務的評定方的政軍二元體制。但是,作為希望建立新秩序的武士代表——高師直,希望打破當時的莊園體制,與尋求恢復原有秩序、保持社會穩定的評定方的矛盾日益激化。隨著南北朝初期南朝方著名的將領:楠木正成、楠木正季兄弟;北昌顯家;新田義貞等相繼敗亡,1339年(延元四年)后醍醐天皇駕崩后,畿內漸趨穩定,高師直勢力逐漸減退,足利直義從而推進了其對國家的治理。
觀應元年(1350年),足利尊氏與足利直義的對立發展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這就是“觀應之亂”。兩年后的觀應三年(1352年)一月,二人在薩埵山(位于今靜岡市)兵戎相見,足利尊氏獲勝。足利直義被幽禁于寺廟,并在二月二十六日突然離世。描寫南北朝動亂的《太平記》寫道:“有傳言(足利)直義乃為(足利)尊氏所毒殺。”學者也大多認同毒殺說。
幕府成立后,曾先后壓制南朝勢力,平定接踵而來的“土岐氏之亂”(1391年)與“明德之亂”(1391年12月)。但幕府內部就如何對待皇室、貴族等政策方面發生分歧。足利直義與幕府執事高師直之間的矛盾與斗爭越演越烈,以至1350年2月足利直義背叛北朝,投奔南朝。1351年1月,直義率南朝軍大敗北朝軍。2月足利尊氏與直義兄弟和好。不久又因關于南北統一的主張不同,兄弟再次反目。1352年2月,尊氏在鐮倉殺死了直義。
看了“足利尊氏的成就”還想看:
1.成就的作文 關于成就的作文
2.堅持成就成功的勵志語錄
3.努力成就成功的例子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