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魏晉南北朝歷史
魏晉南北朝(222年—589年),又稱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統,而余下朝代替換很快并有多國并存的時代。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魏晉南北朝歷史,希望能幫到你。
一、魏晉南北朝簡介
魏晉南北朝(222年—589年),又稱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統,而余下朝代替換很快并有多國并存的時代。這個時期從222年孫權稱王到589年隋朝滅南朝陳而統一中國,共369年??煞譃槿龂鴷r期(以曹魏正統,蜀漢與孫吳并立)、西晉時期(與東晉合稱晉朝)、東晉與十六國時期、南北朝時期(南朝與北朝對立時期,共150年)。另外位于江南,全部建都在建康(孫吳時為建業,即今天的南京)的孫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等六個國家又統稱為六朝。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由于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使這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受到特別嚴重的影響。其突出表現則是玄學的興起、道教的勃興及波斯、希臘文化的羼入。在從魏至隋的三百余年間,以及在三十余個大小王朝交替興滅過程中,上述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響,交相滲透的結果,使這一時期儒學的發展及孔子的形象和歷史地位等問題也趨于復雜化。
二、各個朝代
所謂的「魏晉南北朝」,它是幾個朝代統稱的復合詞,雖然只有五個字,但其中所包括的朝代或國家,可以多達幾十個。
我們不妨就先從「魏晉南北朝」一詞開始,「魏」指的是三國里的曹魏。由于曹魏受漢室禪讓,在三國時代及后世被肯定為中原王朝,而「蜀」、「吳」兩國為該時代的附屬割據王國,所以「魏」為正統,可以稱為「魏朝」。而「晉」主要指的是三國滅亡后,由司馬氏所建上的西晉王朝與后來割據在南方的半壁江山東晉王朝(此時北方是「五胡十六國」時代),「南北朝」則指晉朝正式滅亡后,南北對峙形成的幾個朝代,南方包括宋、齊、梁、陳四朝,北方則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直到隋朝建立,統一中國南北方后,自東漢滅亡后,長達近四百年的「魏晉南北朝」才算正式結束。
除了魏晉南北朝一詞外,也有以「六朝」來指稱這個時期的用法,六朝指的是孫吳、東晉、宋、齊、梁、陳,這幾個朝代的時間基本上與魏晉南北朝相當,它的特點是這六個朝代都立國于江東地區,而且國都都在建康(或稱建業、建鄴,即今日之南京)。
三國時期
三國包括了魏、蜀、吳,分別是曹丕、劉備及孫權所建立。
曹魏的年代始于公元220年,曹丕篡漢,建都洛陽,史稱魏或曹魏。統治范圍有整個黃河流域、淮河流域,以及長江中游的江北及甘肅、陜西、遼寧的大部分地區。亡于公元265年,共歷五帝、46年。
蜀漢為劉備所建立的國家,公元221年,劉備稱帝于成都,國號曰漢,史稱蜀或蜀漢。統治區域有今四川、云南、貴州全部和陜西的一部分。公元263年為曹魏所滅,共歷二帝、43年。
孫吳為孫權所建立的國家,公元222年孫權稱吳王,229年稱帝,國號吳,建都于建業,史稱孫吳或東吳。統治區域有今長江中下游、浙江、福建和兩廣地區。公元280年為晉朝所滅,共歷四帝、59年。
南朝時期
南朝分為宋、齊、梁、陳四代。宋乃劉裕于公元420年奪取東晉政權后所建立,國號曰宋,建都建康,因皇室姓劉,故史稱劉宋。
強盛時統治區域有今黃河以南、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是南朝當中疆域最大者,后來河南、淮北漸為北魏所奪。公元479年為蕭道成所篡,共歷八帝、60年。
齊,公元479年蕭道成所建,國號曰齊,建都建康,為了與北朝的北齊加以區別,史稱「南齊」,也因皇室姓蕭而稱「蕭齊」。
統治區域有今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各省,東昏侯時國內大亂,公元502年為蕭衍所篡,共歷七帝、24年。
梁,公元502年蕭衍所建,國號曰梁,建都建康,皇室姓蕭,故稱蕭梁」。梁武帝時國力頗盛,統治區域有今長江及珠江流域各地,曾一度取得淮北和漢中。公元557年為陳霸先所奪,共歷八帝、56年。
陳,公元557年陳霸先代梁稱帝,國號陳,建都建康。統治區域有今長江、珠江流域各省,是南朝當中版圖最小者,589年為隋所滅,共歷五帝、33年。
北朝時期
北朝主要為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及隋朝。
北魏乃鮮卑族拓跋部所建,其前身在十六國時代為代國,淝水之戰后拓跋珪重建代國,后改國號曰魏,史稱北魏,或稱后魏、拓跋魏、元魏。
公元398年建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9年改號稱帝,逐步并吞十六國中的夏、北燕、北涼諸國。
公元439年統一北方,統治區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東部,東北至遼西,南大致以淮河、秦嶺為界,與南方的劉宋對峙。
北魏國力頗強盛,孝文帝拓跋宏于公元493年遷都洛陽,進行一連串的漢化運動,但因種種因素,卻造成漢化與反漢化兩大陣營的對抗,引起「六鎮之亂」,瓦解了北魏王朝。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東魏與西魏,隔黃河而治,東魏后為北齊所代、西魏為北周所代。從拓跋珪建魏,到公元557年西魏亡,共歷十七帝、171年,是所有魏晉南北朝王國中立國最長久者。
東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受權臣大將高歡脅迫,逃往關中。
高歡另立元善見為孝靜帝,遷都于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史稱東魏。
統治區域有原北魏領土洛陽以東的地區。公元550年為高洋(高歡子)所代,東魏共歷17年。
西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入關中,將領宇文泰迎之。公元535年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寶炬為魏文帝,定都長安,史稱西魏。統治區域有今原北魏領土洛陽以西的地區及益州、襄陽等地。公元557年 宇文覺(宇文泰三子)所代,西魏共歷三帝、24年。
北齊,公元550年東魏大將高歡子高洋奪取東魏政權稱帝,國號齊,建都于鄴,為與南朝的蕭齊區別,史稱北齊,因皇室姓高,故亦稱高齊,統治區域相當于東魏領土。公元577年 北周所滅,共歷八帝、28年。
北周,公元557年,西魏大將宇文泰子宇文覺奪取西魏政權稱帝,建國號周,都于長安,史稱北周,因皇室姓宇文,故也稱宇文周。
公元577年滅北齊,統一中國北方,并繼續攻取江北、淮南,統治區域擴大到長江北岸。公元581年隋所代,共歷五帝、25年。
公元581年,北周大臣楊堅受禪稱帝,國號大隋,公元583年建都大興(今陜西西安),公元589年滅南方的陳朝,結束南北朝分裂的局面,全國再度統一。東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萬四千八百一十五里。歷代之盛,極于此矣。
看了三國魏晉南北朝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