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為什么要殺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人,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曹丕為什么要殺曹植,歡迎大家閱讀。
曹丕為什么要殺曹植
南北朝山水詩第一人謝靈運道:“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然而縱然是詩才無雙的曹植,在權力相爭的時候,也是那樣的蒼白無力。
在老大曹昂死后,開始了長達將近十年的世子之爭。在曹操臨死之際方才結束。期間記載在史書中的,也就幾件。而且都是以曹丕獲勝而告終。最后一次交鋒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值關羽進攻曹仁所部,曹操命曹植前去救曹仁。曹植因酒誤事,失去了最后的機會。而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就去世了。
大家注意到沒有,曹植的謀臣是楊修,楊修厲害之處是小聰明。曹丕的謀臣是司馬懿,厲害之處在于隱忍。那么在這場權力的斗爭中,至少大部分時間,可以推測曹植都是處于優勢地位,可以肆無忌憚的發起對曹丕的攻擊,而曹丕只能小心翼翼防御,以防被抓到把柄。
然而最后坐在龍椅上的是曹丕。本來就招到曹丕的妒恨。再加上曹植非常的有才華,后人評價曹植,李白,蘇軾擁有的是“仙才”。必然擁有很多崇拜者。在那個時代,曹植的崇拜者們都是士族,大部分都是地主階級。在曹植身邊很容易團結一股巨大的力量。這樣,會威脅到曹丕的皇位。
對于威脅而言,最好的辦法就是鏟除,但是礙于母后卞氏和輿論的壓力,不能直接殺死。只好讓他不停的換封地。不能讓他積蓄屬于他自己的力量。
文章憎命達,歷史就是如此神奇,或許對曹植而言,這并不是一件幸運的事,但是對整個中國的文化而言,卻是一大幸事。在經過鄄城的途中,他寫下了著名的《洛神賦》,名垂千古。
曹植簡介
曹植字子建,沛國譙人,生于公元192年,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的第三個兒子。生前曾任陳王因為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曹植同時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詩人,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曹植的詩筆力雄健,其散文情兼雅怨,體被文質。南朝的薛靈蕓評價曹植天下才有第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可見其文學修養之高。
曹植從小便極其聰慧,才氣逼人,十歲出頭便能誦讀《詩經》、《論語》等辭賦,思路敏捷的他每次在曹操的面前都能對答如流,脫口成章,所以深得曹操的喜愛。加上曹植為人坦率自然,不追求華麗,這更是讓曹操對曹植偏愛幾分。公元206年,15的曹植便隨從曹操第一次出征討伐海賊。此后便經常隨曹操出征,像曹植的《求自試表》、《白馬篇》就是記敘了他出征的事。
雖然曹操十分喜歡曹操,幾次想立曹植為太子,但是在后期和他的哥哥曹丕的爭奪太子之位的過程中,由于曹植過于放縱自己加上曹丕又工于心計,曹丕和曹操打起感情牌,導致曹操對曹植逐漸喪失信心,最終曹操對曹植失去信心,立了曹丕為太子。
但是作為文人,曹植精通詩歌、書法、音樂、圍棋,是當時的文學領袖,為當時的建安文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代表作有《白馬篇》、《洛神賦》、《七哀詩》、《飛龍篇》等等,和曹操、曹丕并稱“三曹”。
看了“曹丕為什么要殺曹植”還想看:
1.曹丕為什么要殺曹植
2.曹植為何會在奪嗣之爭中輸給曹丕
3.曹植為什么晚年經常縱酒
4.呂布為什么要刺殺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