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么要挾天子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曹操挾天子的原因,歡迎大家閱讀。
曹操挾天子的原因
在東漢末年,皇帝早已失去了原先的威嚴和權力。各路諸侯都蠢蠢欲動,想著能把皇帝拉下馬,自己稱王。在這點上,曹操是很聰明的,或者說是曹操身邊的謀士很聰明。曹操不是自己上位而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旬彧是曹操早期那段時間的一位謀士,就是此人提出的“下天子以令諸侯”再遷都許昌。那個時間先是董卓叛亂,挾持天子。但不久董卓就被呂布殺死后,之后司徒王允并不赦免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這一些人,而是逼這他們再次叛亂。
漢獻帝當時覺得曹操是一位忠義兩全的勇士,于是得到了個機會就向曹操求救。曹操在思考之后就親自帶兵前去。之后成功的救出了漢獻帝。漢獻帝得到了曹操的盛情款待,對其十分感激。不過漢獻帝還是斗不過曹操那只老狐貍,曹操用都城被那些反賊燒毀了作為理由,勸(實際是威脅)漢獻帝前往許昌(許昌市曹操勢力大本營)。
漢獻帝這時是看透了曹操這個人的本質,但是迫于曹操手上的兵力,也就只能跟著曹操去了許昌。曹操去救漢獻帝的根本目的是想用漢獻帝作為一個被自己控制的工具來號令天下,當時許多諸侯也有這樣的想法,但是沒有曹操果斷,于是就是曹操得了這個先機,達到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有了天子的名義,曹操做什么事都方便了不少,也名正言順了不少。
曹操與獻帝
獻帝劉協是劉宏的第二個兒子,后來他被董王后撫養長大,開始劉協被封作渤海王,后來被封為陳留王。董卓廢了劉辯,他立了劉協使其成為皇帝。后來董卓被殺,曹操控制住了劉徹,并挾天子以令諸侯。
劉協其實自小天資聰穎,但是因為當時的時局動蕩,每個人都想爭奪權力坐上皇位。怎得無奈,劉協當時年幼,不得已成為了這些人的傀儡,成為他們爭奪權力的工具。剛開始的時候,曹操向劉協獻上了無數的珍寶和難覓的山珍海味,以此來博取他和一些大臣的信任和好感,讓他們放松對自己的警惕心,以便將來登上王位。
當時劉協并不認為曹操會謀朝篡位,反而是會輔佐他更好的成為一個君王,所以他冊封了曹操成為他的大。但是后來曹操逐漸露出了狐貍尾巴,開始排除異己,以此增加自己的勢力。劉協還是過于年輕,對于曹操的種種行為卻沒有忍住,過早的打草驚蛇,沒有等到自己的軍事政治勢力成熟的時候再來一舉剿滅曹操。
但是現在說來也只是如果,畢竟歷史無法重演。后來曹操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劉協,使其成為國丈,徹底控制了劉協。在那時的天時地利人和似乎都站在了曹操的一邊,劉協那時18歲,也有了自己的一定謀略安排,他有自己一邊的漢室大臣。但是畢竟曹操當時的實力已經壓倒了劉協,劉協鏟除曹操的計劃被曹操所知曉,結果可想而知,劉協失敗,成為了亡國之君。
怎么評價曹操
曹操是一個比較復雜,擁有多重人格的人。對于曹操的評價,我們也要一分為二,不能片面的認為他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大壞人。
在曹操的一生中,充滿了矛盾和對立面。他姓曹名操,他的父親就希望他是一個有操守,有品德的。但是曹操正是一個即善即惡的人。善良時的他可以原諒殺愛子殺愛將的仇恨,寬宏大度,重新接納他人。惡恨起來的曹操可以瞬間變成一個殺人如麻,輕易將恩情拋至于腦后的人。但是曹操在政治上,農業上都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他發展農業生產力,提倡要做到節儉,這在當今,也是有十分重要意義的。雖然他愛才惜才,即使有過恩怨仇恨,也會招賢納為己用,但是只要這個人成為了他前進路上的絆腳石,不管當初有多么深的情誼,照樣殺之,絕對不留一絲情分。
曹操在文學方面的造詣極高,他的作品至今流傳,很多的描寫手法和感情抒發都體現了一種憂國憂民,氣勢磅礴之感。所以曹操在另一方面確實是一個有才華的人,文化涵養極高。這一點,曹操確實值得我們佩服。
曹操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他寧負天下人,不肯天下人負他。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了當時的北方,平定了北方的安定,使北方的農業經濟得以發展,解決了人民的糧食問題和打戰軍人的軍糧問題,同時也加強了社會穩定。
曹操的智謀和勇氣也是令人佩服的。他利用想象,望梅止渴,讓行軍可以繼續前行,而非停滯不前,最后全軍覆沒。
看了“曹操挾天子的原因”還想看:
1.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典故
2.挾天子以令諸侯典故
3.曹操死亡原因
4.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