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經典的名言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誕生了許多對后世影響深遠的經典名言,這些或慷慨激昂,或深邃睿智,或發人深省,或蕩人心懷的經言妙語,豐富了人物形象,明析了視角立意,深刻了主旨內涵,讀此十句便可盡知三國精髓,可謂是《三國演義》中最為傳神入化的點睛之言。
三國最經典的名言TOP10 “此城中有妓女否?”——曹操
色,乃人之本性,避之諱之皆人之虛偽也!孟德兄在宛平城中一句“此城中有妓女否?”率真而可愛,坦然而無偽,誠可謂天下所有偷腥男人的楷模,妙哉,爽哉,嗚呼哀哉!其實,在那個妻妾成群的封建年代,以曹操的身份地位擁有千般粉黛、萬種紅顏實屬尋常之極,即使偶爾心血來出入青樓,流連歡場亦不為過。只可惜中國人歷來就有一種“既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的虛偽心態,自古以來的名人政客背地里并不缺少風流韻事和花邊艷談,明面上卻偏偏都要裝出一幅淡薄致遠、白璧無瑕的彬彬君子模樣。唯有孟德兄雖身處高位,雄踞一方,卻敢于坦然而吐心中之欲,磊落而行隱諱之事,雖有下流好色之劣,卻無矯揉造作之偽,遠勝于那些臺上不茍言笑、臺下不堪入目的偽君子們,是雖顯下流的上流之行。羅公為了抹黑曹操可謂煞費苦心,沒想到苦心孤詣之黑反成了錦上添花之美,無意間讓曹操這一人物形象變得愈加飽滿真實,充滿了人情味和親近感,與那些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人圣人們有了涇渭分明的區別。從此曹操敢于以真面示人的率真可愛一面便深植于人們心中,“此城中有妓女否”的名言,因此也成為《三國演義》之中最為光明磊落、最不含羞遮掩的率真之言。
三國最經典的名言TOP9 “父精母血,不可棄也”—— 夏侯惇
夏侯惇武力雖非三國第一,但其戰斗的血性和舍命的精神卻是三國武將之最,他拔矢啖睛的壯舉和“父精母血,不可棄也”的豪言,如同一曲鏗鏘有力的英雄戰歌,伴隨著他泣血而戰的身影一道,響徹寰宇,震爍古今,成為永遠的經典和不朽的傳奇。夏侯惇本人也因此豪言壯語而從呆板乏味的平面文字中躍然而出,成為《三國演義》乃至中國文學史上最為有血有肉的慷慨壯士。
三國最經典的名言TOP8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遙想當年,英姿勃發的溫侯呂布配上風馳電掣的赤兔寶馬,橫戟立馬于虎牢關前,令天下英雄競折腰的場景,是何等得意氣風發,蕩人心魄!堪稱《三國演義》中最令人血脈噴張的激昂畫面。呂布此人受上天眷顧許多,日有風馳電掣、一躍千里的赤兔寶馬為伍,夜有嬌姿欲滴、柔情似水的貂蟬美人相伴,更有縱橫天下、令三國武將無顏色的絕世武功,人生得意也莫過如此,“人中呂布”之言確非虛傳!只可惜,呂布逐小利而失大義,眷嬌妻而輕將佐,數度失去了雄霸天下的良機,最終落得了殞命白樓門、屈作陰曹鬼的凄慘下場,人生際遇可謂從巔峰一墜而入谷底。究其原因,皆其自取也!呂布死后,赤兔馬長久追隨被奉為千古義絕的武圣關公,然而即使極盡所能力挺關羽的羅公卻也未敢再用類似“人中關羽,馬中赤兔”的溢美之詞來形容關羽赤兔組合。足可見在羅公心中,關羽雖堪稱完美,但英雄寶馬的第一位置有且也只有呂布和赤兔配屬。
三國最經典的名言TOP7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
劉備一生名言雖多,但大都充滿了功利的目的,唯有作為遺言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是發自于肺腑,出自于真心的真情告白,包含著對繼任者充滿殷切期望的諄諄教誨和對西蜀政壇基調方向的精心勾勒,是梟雄劉備一生智慧和心血的結晶。“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雖只短短數字,卻蘊含著深刻的哲學內涵,具有非常之廣的涵蓋尺度:大到國家,可以鞭笞當政者要抑惡揚善,關注民生,不要**喜功輕視民疾,不要肆意而為禍害國家;小到個人,可以勸誡個體勤善好施,修身養性,去惡行于未成害之時,修美德于無人注之際。人之將死,其言必善。一代梟雄劉備的臨終之言,沒有驚天動地的豪邁,沒有感人肺腑的溫情,留下的卻是飽含政治智慧和為人處世哲理的深邃之語,時至今日仍是值得后人深切思考的金玉良言。
三國最經典的名言TOP6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劉備
劉備的御人之術和宋江如出一轍,都是以情感之,以義籠之,攻心為上,交心為本。故爾劉備從不似曹操般以重金厚爵籠之,也不似孫權般以破格重用感之,而是用貼心之語、暖人之行融化之,感動之,讓其在對劉備極度感激涕零的誠惶誠恐中為劉家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可以說已經領悟到了御人之術的最高境界。“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之言,正是劉備深韻此精髓后最具代表性的杰作。
張飛因醉酒誤事丟了徐州,將劉備如花似玉的兩位夫人拱手讓給了色中餓鬼呂布,羞愧自慚之下欲拔劍自刎。劉備及時出手制止,并說出了這句影響千古的著名之言。此話一出,頓時如同冬日暖陽般頃刻間便將張飛寒徹入骨的身心徹底溫暖融化,劉備并不出眾的身材此刻在翼德淚光泛濫的牛眼中崔嵬得如同高山險峰般雄壯。劉備毫不費本錢地僅憑三言兩語便再一次俘虜了張飛那顆靦腆的小心靈,讓這頭蠻牛為劉家江山死心踏地地戰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劉備話雖講得漂亮,但實際行動卻遠非如此。在整個三國前期,劉備始終彩衣飄飄,卻任憑兩位兄弟七手八腳地裸奔(張飛就算在家時有衣服,劉老大也沒讓他穿)。關張二人直到入主荊州后才結束了一絲不掛的裸奔生涯,而此時的劉皇叔早已穿過了綾羅綢緞的甘夫人,純棉吸汗的糜夫人,試過了前衛火辣的孫尚香,正在準備體驗一下“吳寡婦牌”二手內衣的柔軟質感。由此可見,所謂的關心兄弟,體恤手足只不過是為了籠絡人心的美麗神話罷了。在梟雄劉備心中,只有打天下的強兵悍將,絕無共天下的兄弟手足。你要是真得相信“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那就是你犯傻了!
三國最經典的名言TOP5 “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也!”——許劭
曹操的雄才大略舉世公認,無人質疑,關鍵是在于對他梟雄身份的評價是否得當。長久以來,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和歷代統治者為防止權臣篡位、宣揚正統的考量,處心積慮地將曹操不斷地陰險化、妖魔化,使曹操淪為千古奸臣的代表人物。因此“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也逐漸成為公認的對曹操最為精辟的總結和定位。不過,姚看江湖卻不愿茍同于此言。曹操這種直言敢諫,率性而言的人,即使生活于治世之中,也難免犯統治者之忌,遭既得者之妒,而最終落得含冤而死,曝尸荒野的悲涼下場,這是挑戰封建權威的必然結果;相反,生于亂世的曹操以其雄霸天下的銳氣和百折不撓的執著,可以終戰亂于危局,救黎民于水火,是于國家有大功,于百姓有大德的明君英主,其功績不壓于匡扶漢室中興的光武帝劉秀,只因一姓為“劉”,一姓為“曹”,方才落得千古忠烈與千古梟雄的天淵之別境遇。然而,天下為人人之天下,而非一人一姓之天下,禍亂天下的始作俑者正是漢室皇族,如此罄竹難書之族,又有何正統可言?天下百姓歷經磨難未去嚴懲元兇已是仁慈,怎可再奉如此之人復為君主?所謂的“君權天授”只不過是封建統治者愚弄百姓、鞏固統治的伎倆和騙局罷了。其實早在陳勝吳廣起義之時就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之言,況且漢室本就取自大秦,曹公取之有何不可?奈何非要定之為梟雄?封建之人尚可言曹公為梟雄,然文明開化的今人則不宜再呼曹公為國賊。若無曹公當年結束國家紛亂之功,而任由漢室江山在獻帝招牌下腐朽墮落,今人的祖先又要經歷多少苛政的蹂躪和戰亂的涂炭,或許當世諸人連出生的機會也沒有,又怎可生出利齒而討伐曹公?姚看江湖以為,“于漢室有大過,于天下有大功”,這才應是對曹公最為中肯的評價。
三國最經典的名言TOP4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羅貫中
這段《三國演義》的開篇之語,傳頌度雖不及其他名言,但其對天下大勢的深刻洞察和對時勢變化的準確判斷,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導意義,是對中國王朝更興歷史最入木三分的總結和揭示,深刻地影響了后世的歷史進程。三國之亂,正是始于兩漢長期統治過程中所集累的諸多矛盾和弊端的總爆發;三分歸晉,則是緣于百姓歷經百年動亂后對平和生活極度渴望的大勢所趨。分與合,皆是矛盾在時間尺度下被放大與被解決的必然結果。如此寥寥數語卻包含著對天下大勢變幻本質最鞭辟入里的剖析,具有揭露一切事物變化規律和本質內涵的哲學意義。因此,它不僅是對三國主旨高屋建瓴的點睛之言,更是幫助我們正確看待事物變化規律和形勢變化的哲學寶典,堪稱古人微言大義的經典代表。
三國最經典的名言TOP3 “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
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才俊橫流的**時代,即使才華橫溢、妙計可安天下的一代奇才周瑜周公瑾,兀自只能在諸葛亮皓如日月的光輝掩映下茍且而生,更別提其他尋常的謀士良臣了,足可見當時英雄齊聚、百舸急流的殘酷與無情。周瑜的才華放在任何時代都是冠絕天下的棟梁奇材,只可惜他時乖命蹇,竟然與千古智絕的諸葛亮狹路相逢在了同一時代,使其只能尷尬地淪為陪襯諸葛亮經天緯地之才的綠葉和墊腳石,這不能不說是周瑜人生際遇的莫大悲哀??上?,聰明一世的周瑜不能像后來的司馬懿那樣以拙御巧,以愚對智,用站位的更高來彌補智慧的不足,在人生的馬拉松長跑中拖垮事必躬親的孔明。心急氣躁的周瑜選擇了最不明智的短兵相接,妄圖在近身**中一役而全殲諸葛亮,帶來的結果只能是屢受羞辱、一敗涂地的尷尬和恥辱。周瑜在人生的最后時刻,終于吐出了壓抑心中許久但卻一直不愿面對的心腹之言“既生瑜,何生亮”,為他曾經風光無限的人生畫上了最為凄美的句號。這樣一句雖無華麗辭藻堆砌的平淡之語,卻有著翻江倒海的強勁之力,強烈地沖擊著每一個讀者的心田。因為它不僅是對周瑜悲劇人生最真實,最殘酷的寫照,同時也是那個天才匯聚年代里所有競雄失敗者們感同身受的一致吶喊。
三國最經典的名言TOP2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曹操
曹操于誤殺呂伯奢之后,說出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駭人聽聞之言,并如一顆毒瘤深刻地影響了此后近千年的人文價值觀。時至今日,仍是許多人奉為金科玉律的哲學寶典,可謂《三國演義》中禍害最廣、毒害最深、貽害最久的一句“經典之言”。
羅公為了詆毀曹操的正面形象而杜撰了這一情節,卻無意中讓它成為貽害千年的洪水猛獸,并非常“榮耀”地成為對中國人劣根性最為精辟的總結之言:君不見倒地老人,恩將仇報,倒打一耙,混淆了善惡,污穢了世風,在榨得他人家破人亡之時,也不惜榨干這個社會的最后溫情,所為者不過些許小利也;君不見養狗之人,不縛繩索,招搖過市,狗屎堆于路,犬吠擾于民,不讓于路人,不避于孩童,滿城盡見流浪狗,神州遍地有咬傷,打著博愛的旗號卻漠視著生命的尊嚴,狗患實為自私自利之人患也;君不見貪官污吏,巧立名目,橫征暴斂,名為公仆,實為公賊,為一己之榮華富貴而不顧國家之大局,民族之大義,賺得盆滿鍋溢之余早已忘記了“為人民服務”所書為何;君不見無良商販,喪失人倫,滅絕人性,于食品、藥品中隨意添加化學毒素,為逐蠅頭小利而殘害國民健康,行徑之險惡不亞于當年臭名昭著的731,孰無半點同胞相惜之誼;君不見房開地產,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絲毫不顧及住戶的安危、公共的安全,一座座樓脆脆橋垮垮崛地而起的虛假繁榮背后卻是危機四伏的住宅安全。如今這種只為自己,不顧他人的極端自私行徑,已經到了罄竹難書的地步,實是中華民族的一大恥辱。曹公雖有許多自私自利的極端暴行,但他同時卻也是一位于國有大功、于民有大利的圣賢英主??上?,國民只會斷章取義、一廂情愿地效仿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自私之行,卻不見曹公為結束國家戰亂動蕩、拯救黎民于水火苦難所做的許多卓越貢獻。相形之下,愈顯國人之丑惡! 望國人多行曹公為國之勤,少效阿瞞徇私之劣。
三國最經典的名言TOP1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諸葛亮一生最真摯的寫照,也是孔明之所以能夠光照千秋的根本原因所在。流傳至今,已經成為對為官者最為強勁的鞭笞之言和最為殷切的勸勉之語。只可惜,現今的少數貪官污吏“鞠躬盡瘁”為鈔票,“死而后已”方不貪,尸位素餐于高位,縱橫跋扈于顯爵,既無立黨為公之心,又無勤政為民之志,將人民賦予的權力當作中飽私囊的工具,將政府給予的信任用作呼風喚雨的本錢,與那事必躬親、至死方休的漢丞相諸葛亮相比有著天淵之別,實是一群蠅營狗茍、禍國殃民的跳染小丑。幸好國雖有垢,卻有壯士斷腕之決心,一系列反貪治吏的果敢政策,將害群之馬堅決剔除,官場風氣為之好轉。希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能成為每一位為官者身體力行的座右銘和畢生追逐的終極目標,而不再成為標榜政績,敷衍大眾的空洞口號。希望通過上下一致的齊心努力,讓我們的祖國迅速崛起于東方,雄踞于世界,令“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利劍再次高懸于那些心懷不軌之人心頭,讓那些蠶食我們領土,踐踏我們主權的宵小,永不敢再正視于我大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