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學的故事
三國東吳名將呂蒙聽從其主孫權的勸告而讀書學習的歷史故事,揭示了開卷有益、虛心學習的道理。下面小編詳細介紹孫權勸學的故事吧。
初 ,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譯文: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不能夠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專掌經學傳授的學者嗎!只是應當粗略地瀏覽,了解歷史罷了。
你說軍務繁多,誰能比得上我?我經常讀書,自己認為大有所益。”于是呂蒙就開始學習。到魯肅到尋陽的時候,和呂蒙談論議事,吃驚地說:“你現在的才干和謀略,不再是以前的那個吳縣的阿蒙了!”呂蒙說:"讀書人分別多天,就應該用新的眼光來看待,大兄你為什么這么晚才明白這一道理呢!”于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朋友后分別了。
延伸閱讀:
魯肅(172-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戰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他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當時,周瑜為居巢長,因缺糧向魯肅求助,魯肅將一倉三千斛糧食慷慨贈給周瑜。從此,二人結為好友,共謀大事。
后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于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赤壁大戰后,魯肅被任命為贊軍校尉。周瑜逝世后,孫權采納周瑜生前建議,令魯肅代周瑜職務領兵四千人,因魯肅治軍有方,軍隊很快發展到萬余人。孫權根據當時政治軍事形勢需要,又任命魯肅為漢昌太守,授偏;魯肅隨從孫權破皖城后,被授為橫江,守陸口。此后魯肅為索取荊州而邀荊州守將關羽相見,然而卻無功而返。建安二十二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為其發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