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蛇吞象是什么故事介紹
巴蛇是《山海經》里的一種妖獸,巴,即巴蜀,巴蛇就是古時候四川的一種蛇,那么這種蛇有什么特別的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巴蛇吞象是什么故事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巴蛇吞象的故事
傳說,從前有一個農民上山砍柴,見一條小蛇凍得發僵,非常可憐.農民就把它揣在懷里,帶回家中喂養起來.小蛇慢慢長成大蛇,自己能生活了,農民就把它放在山后石洞里,渴了飲山泉,餓了吃野果,大蛇自然對農民很感激。過了些日子,大蛇的石洞口長出棵小小的靈芝.它精心守護,培育,靈芝越長越大,越長越神奇.人們都想得到它,只因蛇的守護,誰也不敢近前。這件事被皇上知道了,就叫人四下張貼了一道皇榜:誰能采來這棵靈芝,就受重賞.這個農民想得到賞賜,就央求大蛇把靈芝送給他.大蛇答應了他的要求,農民就把靈芝獻給皇上,得到一批金銀財寶的獎賞。又過了些日子,皇后的眼瞎了,御醫說只有龍蛇的眼珠才能治好。
皇上又想到這個獻靈芝的農民,就命他去挖那大蛇的眼睛.許諾他事成之后,封他為宰相.這農民發了財,又想當官,就又來央求大蛇給他一只眼珠。大蛇只好忍痛讓他挖去一只眼珠,皇后的眼睛復明了,農民遂當上宰相,他當上宰相后,養尊處優,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生怕哪一天死掉,丟下這萬貫家財.于是,就想到長生不老之法.聽說吃龍蛇心能夠長生不老,就又到山中去找大蛇,要求再給他一顆心,成全他長生不老。大蛇見他如此貪心不足,就張嘴叫他去挖.這個貪婪的宰相一近前,就被大蛇吞下肚里,再也沒回來。
巴蛇本來不是兇獸,也不主動傷人,而人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招惹巴蛇,這種貪得無厭的行為也只有人類才能做得出來了。巴蛇原只是《山海經》中的一種怪獸,在后人的成語故事中被謠傳成會吃人的大怪獸,巴蛇其實也很冤枉的。
巴蛇的出處
《山海經·海內經》:“西南有巴國,又有朱卷之國,有黑蛇,青首,食象。”郭璞注:“即巴蛇也。”《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黃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這種象骨服食后可治腹內的疾病.由此可見,即使是神話中的大蛇,吞下一頭大象也是不容易的事情。那么一般的蛇,要想吞象,那當然更是不自量力了.后來遂以此比喻人心貪得無厭.久而久之即演變為"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俗語.明代學者羅洪先曾有詩道: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臨頭螂撲蟬。
看了“巴蛇吞象是什么故事介紹”還想看:
1.巴蛇是什么
2.巴蛇是什么妖獸
3.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