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格勒保衛戰介紹
導語:列寧格勒獲得英雄城市的美名是當之無愧的,因為保衛列寧格勒本身就是一部人類勇敢精神、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的英雄史詩,是人類整個戰爭史上人民和軍隊建立的字杰出、最令人震驚的功勛之一。
列寧格勒保衛戰
1941年8月下旬,氣急敗壞的希特勒在北翼調集了32個步兵師、4個坦克師、4個摩托化師和1個騎兵旅的兵力,配備6000門大炮、4500門迫擊炮和1000多架飛機,向列寧格勒發動猛烈攻勢,揚言要在9月1日占領列寧格勒。在“巴巴羅莎”計劃中,攻占涅瓦河上這座城市被看作是“刻不容緩的任務”——從地球上抹掉列寧格勒,殺光居民,消滅無產階級革命的搖籃。
列寧格勒是十月革命的搖籃,也是蘇聯的第2大城市和重要的海港、工業重鎮及文化中心。約有300萬人口。面對德軍的進攻,蘇聯西北方面軍總司令伏羅希洛夫元帥向當地軍民發出號召:“在列寧格勒大門口,用我們的胸膛阻擋敵人前進的道路。”
8月底,德軍變更部署后沿莫斯科—列寧格勒公路再度發起進攻。德軍付出重大損失后,于8月25日奪取了柳班,8月29日占領了托斯諾,8月30日抵達涅瓦河,切斷了溝通列寧格勒與外界的鐵路聯系。9月1日,蘇軍退至凱克斯霍爾姆維堡以東30—40公里一線。
9月8日,德軍遭受重大損失后沖過姆加車站,進抵拉多加湖南岸,奪得什利謝爾堡,從陸上包圍了列寧格勒。自此,列寧格勒陷入德軍的三面包圍,只能從拉多加湖和空中得到補給,長達900天的列寧格勒保衛戰拉開了序幕。
包圍列寧格勒之后,德軍對該市實施了駭人聽聞的野蠻轟炸和炮擊,投擲了10多萬枚航空燃燒彈和航空爆破炸彈,妄圖用恐怖轟炸和饑餓困死守城軍民。
9月9日,德軍又向列寧格勒發起新的進攻。伏羅希洛夫元帥由于指揮不利而被撤職。9月10日,朱可夫大將接替指揮列寧格勒方面軍。朱可夫做出的第一個決定是:即使戰至最后一人,也要守住列寧格勒。他的口號是:“不是列寧格勒懼怕死亡,而是死亡懼怕列寧格勒!”
與此同時,朱可夫迅速調整和加強了列寧格勒防御,各預備部隊得到了民兵支隊的補充,大批海軍軍人離艦上陸,一部分高射炮調到高地上用于打坦克。至9月底,列寧格勒西南和南面的戰線趨于穩定。德軍一舉奪取列寧格勒的計劃破產了,抽調北路基本兵力進攻莫斯科的企圖也隨之失敗。
從南面奪取列寧格勒的計劃失敗后,德軍于10月改向季赫溫實施突擊,與芬蘭軍隊會合,企圖完全封死列寧格勒。但是,德軍未能突至斯維里河。11月中旬,蘇軍轉入了反攻,11月20日,攻占了小維舍拉,12月9日奪回了季赫溫,將德軍趕過沃爾霍夫河。
列寧格勒保衛戰具有全民動員的性質。列寧格勒的工業給前線提供了武器、裝備、服裝和彈藥,而該市居民則在被封鎖后第一個冬春提供了10萬多新兵。為了使居民免于挨餓,拉多加湖區艦隊承擔了湖上給養、彈藥和武器的輸送。11月中旬,湖上航行因為冰封而中止。11月19日,又在拉多加湖的冰上開辟軍用汽車路,被圍城市通過冰上交通線得到了戰斗和生活必需品的供應,疏散了沒有勞動能力的居民以及工業設備等。
盡管得到了一些給養補充,這些供應還遠遠不能滿足守城軍民的需要。列寧格勒城內被迫實行了配給制,工人每人每天只能得到8兩面包,兒童、病人和公務員只能得到4兩面包。但是,列寧格勒軍民不畏困難,每天仍有45000人參加修筑防御工事,工人們在德軍的炮火下堅持生產。全城軍民步步為營,鑄成了一條攻不破、打不爛的鋼鐵長城。
1942年1~4月,蘇軍在柳班方向發動突擊,8~10月又在錫尼亞維諾方向實施了頑強戰斗,疲憊和消耗了德軍的基本兵力。蘇聯游擊隊也在列寧格勒州、諾夫哥羅德州和普斯科夫州的德國占領區展開了積極的戰斗,以小型兵器使敵軍遭受重大損失。
1943年1月12日,蘇軍在遠程航空兵、炮兵和紅旗波羅的海艦隊航空兵的支援下,兵分兩路在拉多加湖以南什利謝爾堡、錫尼亞維諾之間狹小突出部實施了相向突擊,力圖打破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封鎖。1月18日,兩路蘇軍成功突破德軍防線,在拉多加湖與戰線之間形成了8~11公里寬的走廊,并在17個晝夜內鋪設了鐵路和公路各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