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戰役之奧意戰爭介紹
導讀:奧意戰爭,意大利終于擺脫了外國勢力的控制,徹底實現了國家和民族的獨立,從而為意大利資本主義的快速發展開辟了道路。
古今戰役之奧意戰爭介紹
作為意大利獨立戰爭的一個重要階段,奧意戰爭對于意大利的獨立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長期以來,奧地利對意大利的侵略和控制最為突出,是意大利人民的頭號敵人,不打敗這個敵人,意大利的獨立統一就無從談起。在戰爭中,盡管意大利統治階級也不得不順從民意,發動對奧戰爭,但由于封建地主階級的腐朽性,它根本無法完成這個重大的歷史任務,在戰爭中起決定作用的是以加里波第為首的軍隊,他們代表了資產階級的利益要求,代表了新生的社會力量,具有天然的優越性。這場戰爭之后,意大利真正結束了分崩離析的狀態,為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使意大利逐步成為歐洲乃至世界上一個重要國家。
蒸汽裝甲艦船的首次大海戰
1866年6月17日至8月10日進行的奧意戰爭,是意大利為從奧地利統治下獲得解放和建立民族國家而進行的戰爭。
1859年奧意法戰爭和1859—1860年意大利革命的結果,意大利基本上實現了統一。
奧意戰爭
1861年3月建立了意大利王國,撒丁國王維克多·艾曼努爾二世繼承了王位。只有羅馬和威尼斯省仍歸奧地利管轄。
1861年4月,維克多·艾曼努爾二世與普魯士結成反奧聯盟。普魯士向意大利提供了1.2億馬克的援助,并答應幫助解決威尼斯歸還意大利王國的問題。 6月17日,普奧戰爭爆發。6月20日意大利參戰,奧意戰爭爆發。
意軍主力部隊10萬人,名義上由國王統率,實際上歸參謀長拉馬爾莫拉指揮。
在明喬河一線展開,于6月23日轉入進攻。在曼圖亞留有3萬人的強大預備隊。與此同時, 恰利季尼統率的一個軍約9萬人,從博洛尼亞和費拉拉地域向前開進,準備對奧軍 的翼側和后方實施突擊。
奧地利軍隊為了應付兩條戰線作戰,不得不在意大利境內組建了一支7.8萬人的南 線軍隊,由阿爾布雷希特大公指揮,于6月24日從維羅納東南地域發起進攻,還在庫斯 托查附近地區,將遭遇的意大利軍隊擊敗。拉馬爾莫拉損失1萬余人后,被迫撤退 到克雷莫納地區。
恰利季尼得知意軍在庫斯托查附近地區戰敗后,立即回師后撤,未能發展戰果。
因為,奧地利與普魯士作戰失利,尤其是7月3日在薩多瓦附近戰敗,必須火速調兵保衛維也納。這就使意軍得以在威尼斯和蒂羅爾轉入進攻。在這期間,加里波第的部隊作戰 非常出色,解放了蒂羅爾南部全境。但是,維克多·艾曼努爾二世命令他們撤退。于是, 蒂羅爾再度被奧軍占領。
7月20日意大利海軍在利薩島附近被奧地利海軍戰敗。
利薩海戰是蒸汽裝甲艦船的首次大海戰。6月16日由11艘裝甲船、5艘巡航艦、3艘炮艦組成的意大利分艦隊,在佩爾薩諾海軍率領下,從安利納出海,企圖用登陸的 方式攻占設有防御的工事,并作為奧地利海軍基地的利薩島(島上僅有9處永備工事, 11個炮兵連共88門火炮,守島部隊近3000人)。
7月18日和19日,意軍對利薩島發起進攻,因組織不力,沒有掌握有關守島部隊的 必要情報,遭到了奧軍的頑強抵抗。7月20日拂曉,一支由7艘裝甲艦、7艘炮艦、1艘桅帆戰列艦、5艘巡航艦、1艦輕巡航艦組成的奧地利艦隊,在馮·特格特霍夫海軍率領下,前往支援守島部隊。奧地利軍隊突然發起攻擊,集中炮火打擊意大利海軍艦隊。
但裝甲艦之間的炮戰未能奏效。于是,奧地利的旗艦“斐迪南·馬克斯大公”號裝甲艦撞擊意大利的“意大利國王”號裝甲艦,后者連同400名艦員被擊沉,從而決定了這場 海戰的結局。另一艘意大利軍艦“角力場”號被炮火擊中后起火,失去戰斗力,最后爆 炸。此后,意大利艦隊轉入退卻。意大利失敗的原因是偵察很差,沒有戰斗計劃,通信 聯絡不好,佩爾薩諾海軍優柔寡斷,指揮失誤。但意大利海軍在利薩海戰的失敗, 沒有改變已被奧普戰爭所決定了的這次奧意戰爭的結局。這次戰爭的海戰規模雖然并不很大,但是它卻以蒸汽裝甲艦船作為交戰工具的首次海戰,從而在戰史上留下了值得紀念的一頁。
8月10日,奧意戰爭結束,意大利和奧地利簽訂停戰協定,1866年10月3日于維也納 簽訂和約。和約規定,奧地利把威尼斯省割讓給拿破侖第三,再由拿破侖第三將它交給 意大利王國。由于人民群眾的革命熱情和積極的支持,意大利基本上實現了民族解放和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