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共產黨的歷史發展
越南共產黨(越南語:Đảng Cộng sản Việt Nam)是越南執政黨、越南工人階級政黨。1930年2月在香港成立,初名越南共產黨。1930年10月曾改名為印度支那共產黨,1951年改稱越南勞動黨,1976年改回越南共產黨。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越南共產黨的歷史發展。
越南共產黨歷史發展介紹
越南共產黨1930年2月3日在中國香港九龍成立,當時稱越南共產黨,以胡志明為核心,同年10月改稱印度支那共產黨。
1935年春在澳門召開“一大”。同年秋越黨派代表參加共產國際“七大”。
1951年2月“二大”改名為越南勞動黨。1976年4月又改稱越南共產黨。越共成立后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口號,積極發動和組織群眾,掀起了反對法國殖民者的1930-1931年革命高潮,一度建立了短期的地方政權——“義靜蘇維埃”。
1936-1939年公開成立“印度支那民主陣線”,提出“反對法西斯主義、反對法西斯戰爭”、“爭取民主自由、改善民生”的口號,進行了較廣泛的合法和半合法斗爭。
1940年,日本取代法國侵占印度支那。越共于1941年建立“越南獨立同盟”,提出“團結全民,抗日抗法,爭取獨立”的口號,開始進行武裝斗爭,在北部農村建立了根據地和游擊區。
1944年12月正式建軍。1945年日本投降后,越共于8月16日召開國民大會,選出了胡志明為首的臨時政府機構,同年8月19日領導了全國人民總起義,取得了八月革命的勝利,9月2日,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不久法國殖民者又卷土重來,越共領導全民開展抗法戰爭。
1951年2月,越共召開“二大”。“二大”明確提出越南民族人民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務是:“趕走帝國主義侵略者,爭取民族的真正獨立和統一,取消封建和半封建殘余,使耕者有其田,發展人民民主制度,為社會主義建立基礎”。從1952年-1954年初,越共先后開展了整黨、整軍和整頓群眾工作的“三整”運動;通過“土地改革綱領”,開始進行土改。
1954年5月,越軍取得了有決定性意義的奠邊府大捷,迫使法國于7月簽訂《關于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越南北方完全解放。
1954年10月,越共接管了河內,隨后接管了北緯17度線以北全部地區,在北方繼續進行土改并領導了國民經濟恢復工作。
1956年10月,越共二屆十中全會通過決議,宣稱土改和整頓農村組織的工作犯了“極其嚴重的錯誤”,并決定“進行糾偏”。1958-1960年,越共制訂了“三年計劃”,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初步發展經濟和文化事業。
1960年9月,越共召開“三大”。大會確定越南革命的兩個戰略任務是:“在北方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把南方從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統治下解放出來,實現國家的統一,在全國范圍內完成民族人民民主革命”。
1960年,越共開始在北方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同年12月,成立“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在南方大力開展反美救國斗爭。
1964年8月,美帝國主義把侵略戰爭擴大到越南北方以后,越共領導全民進行抗美救國戰爭。
1973年1月27日,越美簽訂《關于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巴黎協定》,美國停止對越南南方的侵略行動并從南越撤軍。
1975年3月,越共在南方發動春季總進攻,至4月30日完全解放了南方。
1976年6月,越共召開第六屆國會,正式實現國家統一,并改國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同年12月,重新恢復名稱為“越南共產黨”。越共召開“四大”,“四大”提出越南新階段社會主義建設的總路線。越共在抗法戰爭時就提出要建立“印支聯邦”。越、老、柬三國抗美戰爭勝利后,越共更急于建立“印支聯邦”。這得到蘇聯的支持。
1978年12月越南出兵柬埔寨,軍費增加很多,經濟困難重重。1982年3月召開“五大”,大會重申繼續“四大”路線。
1986年12月召開“六大”,確定實行全面改革,不久越南的改革便全面展開,收到初步明顯的成效。
1991年6月召開“七大”,確定全黨沿著社會主義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
1986年底,越共中央決定發起大規模的反對腐敗運動。越共阮文靈,范文同等在各種會議上發表講話,要求徹底消除黨內的貪污腐化現象。
2001年4月19日至22日,越共九大在河內舉行,選舉產生新一屆中央委員150人。越共九大通過的決議號召越南全黨全民堅定民族獨立和社會主義的目標,繼續革新,促進國家工業化、現代化,建設和保衛社會主義祖國,為了民富國強,社會公平、民主和文明的目標,在21世紀繼續前進。大會強調越南共產黨和越南人民決心在馬列主義和胡志明思想的基礎上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建設國家。越共九屆一中全會選舉農德孟為新一任,選出了有15名成員的越南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和有9名成員的越南共產黨中央書記處。
2011年1月12日,越南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越南首都河內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