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欽若的人物生平
王欽若(962-1025年)字定國,北宋大臣。北宋江南第一個宰相。臨江軍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為參知政事,主和派勢力代表。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王欽若的人物生平,歡迎大家閱讀。
王欽若的人物生平
王欽若(962年-1025年),字定國,謚“文穆”,臨江軍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東門王家)人。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宋真宗時期的宰相,主和派的代表。
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大舉南下,圍瀛州(今河北河間),進逼貝(今河北清河西)、魏(今河北大名東)。他密請真宗往金陵(今江蘇南京),為寇準所阻。后出判天雄軍(今河北大名東)。因與寇準不協,要求去職主修《冊府元龜》。他為挑撥宋真宗與寇準關系,指責澶淵之盟為城下之盟,使寇準罷相。
大中祥符年間,真宗夢見神人賜“天書”于泰山,他為迎合真宗,偽造天書,爭獻符瑞,封禪泰山,號為大功業。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為樞密使,同平章事。次年上表領銜編纂的《冊府元龜》書成,功攬于己而咎歸于人。
天禧元年(1017年)為相。三年,出判杭州。宋仁宗即位后復為相。因他狀貌短小,頸有疣,時人稱為癭相。為人奸邪險偽,善迎合帝意。與丁謂、林特、陳彭年、劉承珪交結,時人謂之五鬼。
王欽若的人物評價
縱觀王欽若的一生,他的所謂奸邪事跡不外乎就是勸趙恒去“封禪祭天”,除此之外,后面的大建宮殿,圣祖下凡等把戲,已經是趙恒本人的原創,還有丁謂等人的努力,王欽若早就不是主角了。其實就以封禪的事來說,錯的一方就只有王欽若嗎?
“為尊者諱,為賢者隱”,這是古代作史,甚至作人的最高準則,于是就把趙恒的錯給諱去了。平心而論,王欽若是勸了,那么你就一定聽?當初還有人勸劉邦尋找六國后代,繼續分封天下呢,劉邦為什么不聽?這就是明君與昏君的分別。
世上從來就沒有什么奸邪,有的只有昏君。就像永遠別怪兒媳婦不乖,從來都是你兒子不爭氣!尤其是找借口的,都是某某奸邪的錯。這更是無能的士大夫表現。
何況就算上面完全是王欽若一人的錯,宋史也對他太苛刻了。試問“蓋棺定論”四字,講的就是要給人以最后贖罪的機會,而一但該罪人以實際行動改過自新了,就要還他以清白和公正。那么回頭看王欽若在仁宗朝的表現,他還是個奸邪嗎?
正好論證上面的話,你是昏君,他才是奸邪,你是明君,他就是能臣。王欽若這種人,才是一面鏡子,能照出皇帝的成色和本來面目。
王欽若并不是什么奸邪,他有大能力,也有大貢獻,就算在真宗朝最危難的澶淵之役,他都遠遠地頂在趙恒和寇準的前面,這些不應該被世人所忘記。尤其是要明確一個概念,王欽若不論是好是壞,他都是以能力來侍逢國君。而不像那些君子們,就比如魯宗道、晏殊之流,只以所謂的誠實、魯直的態度來謀取上位。
《宋史》對王欽若有失厚道,在宋朝三百余年間璀璨瑰麗的文臣群落中,應該有他一席之地。
看了“王欽若的人物生平”還想看:
1.歷史上著名的宰相
2.關于寇準的故事5則
3.北宋政治家寇準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