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是指哪些人
楊家將是一部中國歷史的英雄傳奇系列故事,講述了北宋楊家的楊業、楊延昭和楊文廣三代戍守北疆及精忠報國的抗遼動人事跡。
現存作品兩種,一種是《北宋志傳》,后易名《楊家將演義》,它對北宋前期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加以演義,講述了楊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報國的動人事跡。《薛家將》、《楊家將》、《呼家將》等構成了我國通俗小說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將小說”。
楊業簡介:
楊業本名叫楊重貴,其父楊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亂的時候,占據麟州,自稱刺史,由于時局的動蕩,先后歸附過后漢、后周。大約是在楊信歸附后漢的時候,為了結交當時任河東節度使的劉崇,派少年的楊重貴到太原。后楊信投靠了后周,楊重貴留在了太原。楊信死,以其子楊崇勛(楊業的弟弟)繼任刺史,又以麟州歸附了北漢劉崇。其后楊崇勛又歸附了后周。雖然有這樣的反復,但是由于處于五代那個混亂特殊的年代,楊重貴在太原的生活并沒有受到什么影響。年少英武的楊重貴很受劉崇的看重,他以楊重貴為養孫,改名為劉繼業。劉繼業先擔任保衛指揮使,以驍勇著稱,以功升遷到建雄軍節度使。由于劉繼業戰功卓著,所向無敵,國人號稱無敵。
楊延昭簡介:
楊家將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楊業的兒子楊延昭。楊延昭本名楊延朗,為了避諱,而改名楊延昭。幼年的楊延昭沉默寡言,但是總是喜歡玩行軍作戰的游戲,楊業看了以后說:“此兒類我。”以后出征,必然帶楊延昭同行。楊延昭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熏陶,成年以后,也成為一個職業軍人。
楊延昭英勇善戰,所得賞賜,全部分給部下,公而忘私。他本人作風簡樸,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共苦,繼承了楊業的作風。楊延昭每戰都身先士卒,獲得功勞,與部下一起分享,所以部下也樂于為他效命。楊延昭鎮守邊防二十幾年,遼國對他非常敬畏。遼人迷信,相信天上北斗七星中,第六顆星是專克遼國的,因為楊延昭對于遼人很有威懾力,遼人以為他是那第六顆星轉世,因此稱他為楊六郎。
楊延昭正好處在北宋對遼國進行防御的時期,他為保衛宋朝的邊防而奮戰,贏得了百姓的愛戴,延續了楊家將的威名。
歷代楊家將傳說中,以為楊延昭是楊業第六子,故稱楊六郎。但是據史所載,楊延昭應為長子。史書上記載,楊業的兒子除延朗外,還有延玉、延浦、延訓、延環、延貴和延彬。
楊文廣簡介:
楊文廣在楊家將的故事中,是楊宗保與穆桂英之子,歷史上的楊文廣卻是楊延昭的兒子。楊文廣以班行討賊張海有功,授予殿直。后來與安撫陜西的范仲淹相遇,范仲淹在談話中發現楊文廣很有才能,就把他帶在身邊。狄青南征廣西,楊文廣隨軍從征,但此時的楊文廣還是個無名之輩。治平中,選拔宿衛將領,宋英宗以為楊文廣是名將之后,而且還有功勞,提拔楊文廣為成州團練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遷興州防御使,秦鳳路副總管。他由此參加了對西夏的防御作戰。韓琦派楊文廣率領部隊在篳篥筑城,控制要道,防御西夏。
楊文廣先揚言要到噴珠筑城,然后率軍迅速趕往篳篥,黃昏時趕到目的地,連夜搶修城寨,構筑好了防御工事,作好了戰斗準備。第二天天明,西夏騎兵大至,看到宋軍已經占據有利地勢,作好了準備,只能無奈的撤退,楊文廣乘機遣將出擊,斬獲敵人很多?;实巯略t嘉獎,賞賜豐厚,并任命他知涇州鎮戎軍、定州路副總管,遷步軍都虞侯。遼國與宋朝在代州的邊界劃分上發生爭執。楊文廣向朝廷獻上陣圖以及攻取幽燕的策略,還沒等到朝廷上的回音,楊文廣就死于任上,北宋朝廷追贈他同州觀察使。
相關評價:
凝聚在楊家將傳說故事中的前仆后繼、忠心報國的偉大精神,是千百年來中國人面對外族侵擾和西方列強欺凌,反抗侵略、保家衛國、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種寄托。為了追求這種希望,楊老令公戰死了,楊六郎、楊宗保、楊文廣(宗保之子)繼承遺志繼續戰斗;男人犧牲了,佘太君、穆桂英等女人繼承遺志繼續戰斗;主人戰死了,楊排風等家丁、丫環也要繼承遺志繼續戰斗。在中國歷史上,凝聚著這種忠烈家風的事例絕非楊家將一家。
僅在山西,還有薛仁貴、薛丁山、樊梨花的薛家將和呼延贊、呼延慶的呼家將。這些家將的傳說和故事,相互輝映,充滿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閃耀著璀璨的理想主義光芒。《薛家將》、《楊家將》、《呼家將》等構成了我國通俗小說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