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當的人物生平
王伯當(?-618),外號勇三郎,隋末瓦崗軍將領,初于濟陽(今河南,蘭考縣東北)率眾起義,曾推薦李密與翟讓。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王伯當的人物生平,歡迎大家閱讀。
王伯當的人物生平
王伯當是隋唐時期起義軍瓦崗寨中的一員大將,是瓦崗寨領袖李密的學生,隨李密一起 投奔瓦崗寨。大業十三年二月,王伯當等人在洛口推舉李密為魏公。公元618年(大業十四年),王世充兵變。李密與王世充在偃師(今河南偃師東)決戰,命王伯當守后方基地金墉城(今河南洛陽北)。不久,李密大敗,王伯當棄金墉城,北走河陽(今河南孟縣東南)。與李密相會。李密走投無路,帶領王伯當等兩萬人降唐。降唐后,李密因不被重用,心存不滿。十二月,李密認為李淵要除掉自己,于是帶領王伯當等人叛唐。公元619年1月19日(一說20日)(唐武德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李密和王伯當率領幾十人襲擊桃林縣(今河南三門峽西南)后進入熊耳山欲投部將張善相,但是在熊耳山被唐將盛彥師伏擊,李密和王伯當一起被殺。
在歷史上,王伯當是李密身邊一員忠心耿耿的大將。在《隋唐演義》、《說唐演義全傳》、《興唐傳》等小說和其他民間傳說里,王伯當以善射出名,外號勇三郎。在不同的小說中,王伯當排的名次并不盡相同。《隋唐演義》中王伯當在瓦崗寨排行第六,“十八杰”第十七位。而在《說唐演義全傳》里王伯當則不在“隋唐十八英雄”之列,也有后人把他補到了第十四位。《興唐傳》中,王伯當則“十六杰”里的第十四位。但是無論如何排名,王伯當的箭術在哪一部作品里都是出類拔萃。在燕山教練場比武中,秦叔寶一箭雙雕技壓群雄,書中卻說這箭法乃是王伯當所傳。顯然王伯當的箭術更在秦叔寶之上。后來秦叔寶被書中排名第九的好漢魏文通追趕到一條河邊,正在秦叔寶馬陷河底,馬上就要被魏文通砍到的時候。王伯當從河對岸一箭射來,正中魏文通的左手。王伯當喊道:“我要射你右手。”又是一箭射來,果然射中了魏文通右手。王伯當又喊道:“你還不走,我要射你心口。”魏文通大吃一驚,這才放過秦叔寶,倉皇退去。此外王伯當還射殺過虹霓關守將新文禮等人,名震全書,成為《隋唐演義》中當之無愧的第一射手。
的王伯當個人評價
慕當年的瓦崗五虎將——羅成、秦叔寶、單雄信、王伯當、程咬金,手中已有秦叔寶、羅成和程咬金,單雄信由于和李家有殺兄之仇,不共戴天,在李世民看來,勸降王伯當還有些希望。在斷密澗圍住李密和王伯當,為招降對手,李世民不惜下跪,以顯示其愛才之心,而王伯當誓死追隨李密,表一將不侍二主之心意,最后和李密一起被唐軍射死于斷密澗。 對于王伯當的不降,人們眾說紛蕓。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正面評價:王伯當真乃忠義之士也。
負面評價:白衣神箭王伯當對魏王、單雄信對洛陽王的忠,則是英雄誤投、錯失良主的忠;只有秦瓊良鳥擇木而棲,英雄擇主而依,忠得其所。小說演義中,古代君王打江山,總會有禮賢下士、顯示仁愛的舉動,《水滸傳》中,宋江的下跪,招降了好多曾經的敵手,《三國演義》中,劉備的三顧茅廬也成為歷史佳話。能被貴人瞧得上是很有面子的事情,特別是能得到秦王的跪拜,更要讓常人感激涕零了。中國人講究面子,李世民也給足了王伯當面子,但王伯當拒絕了。有人說他愚忠,沒有良鳥擇木。
但在王伯當心里,忠義沒有別的解釋,無關什么愚忠和良鳥擇木之類的文字游戲,就是選擇一個自己認準的真主,從一而終,所以為了自己心中的忠義,他寧死不降。當外界的環境與自己內心的選擇發生沖突時,這種堅定和對身外事的漠然震撼人心。
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歷史上的對和錯,道德的評價,有時候是很單薄和模糊的,拋開外界的紛爭,服從自己的內心選擇,癡,專一,總是會讓人肅然起敬的。一代才女張愛玲,為自己內心的愛情,不顧時人的反對,選擇世人詬病的胡蘭成,愛的無怨無悔,雖終遭棄,仍凄涼和精彩。
有人也曾用陰暗的心理揣度王伯當的不降:1、如同項羽,沽名釣譽。2、寧為李密手下第一將,不為別人手下一小將。
看了“王伯當的人物生平”還想看:
1.李績的資料簡介
2.唐朝李績簡介
3.李密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