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名臣——虞慶則
你們知道隋朝名臣虞慶則是誰嗎?你們對虞慶則了解多少呢?那么,下面就隨小編去看看虞慶則簡介吧。
隋朝名臣——虞慶則個人簡介
虞慶則(?-597年),北周、隋朝名臣,京兆櫟陽人。其家族先祖本姓魚,仕奉匈奴鐵弗部赫連氏,世代都是北方的豪強。虞慶則起家北周任中外府行參軍,在北周歷任儀同、開府大,并州總管府長史,石州總管,政令嚴整。
入隋后,開皇二年(582年)抗擊突厥沙缽略可汗入侵。開皇四年(584年)出使突厥,分裂東西突厥,削弱突厥實力,為隋朝經略突厥立下汗馬功勞,當時為隋初"四貴"之一。開皇十七年(597年),征討嶺南李賢叛亂時,因妻弟趙什柱誣告謀反被殺。
隋朝名臣——虞慶則人物生平
將門虎子
東漢末年,在黃巾農民大起義的沉重打擊之下,漢廷中央統治日益衰微,各地官吏和地主豪強勢力展開了割據和兼并混戰,邊地的各少數民族勢力亦乘機內犯,參與競爭,大有問鼎中原之雄心。一些民族或割據一方,或統一局部,紛紛建立了自己的政權。
這其中,匈奴族的一個分支鐵弗部率先大量內遷,并在西北地區建立"大夏"政權--虞慶則的祖先正是因為侍奉鐵弗部赫連氏,舉家入籍靈武,其家族世代都是北方的豪強。北周時,其父虞祥出任靈武(今寧夏吳忠境內)太守,后遷居京兆櫟縣(今陜西臨潼北)。
虞慶則生年不詳。他出身豪強,幼年便表現出英武剛毅,性情灑脫豪爽,身高八尺,膽識過人,能披重鎧,掛兩袋箭,在奔跑的馬上左右開弓,此外還精通鮮卑語,當地的豪杰對他是又敬又畏。
創隋元功
暴虐的北周宣帝死后,其天元大皇后楊麗華之父楊堅,以外戚之勢奪權稱帝,是為隋文帝。楊堅即將稱帝前,虞慶則力勸楊堅將北周皇族宇文氏盡數消滅,高颎、楊惠也支持其看法。文帝于是采納他的意見,誅殺北周皇族。
等到北周禪位于隋的當天,虞慶則擔任司錄,并請求設祭壇于東邊的府第,全程參與禪位之禮。
開皇元年(581年),虞慶則被升為大,并被任命為內史監、吏部尚書、京兆尹,封彭城郡公,并擔任營建新都的總監,一身而兼三要職,其見重之深,由此可知。
平叛枉死
開皇十七年(597年),嶺南南寧一帶的李賢,占據本州舉兵反隋。隋文帝商議準備討伐,諸將多人請求前往,隋文帝皆不許,獨對虞慶則說:"官位是宰相,爵位是上公,國家有賊人作亂,卻沒有出行的打算,這是為什么?"虞慶則惶恐請罪,于是隋文帝派他出征,任命他為桂州道行軍總管,率軍征討李賢。
虞慶則此番南征,以他的內弟趙什柱為隨軍長史。而趙什柱暗中與虞慶則的愛妾私通,他經常擔心事發,于是就散布流言說:"虞慶則不想出征。"流言很快被隋文帝獲悉。以前,朝臣大將出征,皇帝都要設宴送行,賞賜禮物而后出發。等到虞慶則南征向隋文帝辭行,隋文帝臉色不悅,虞慶則于是也怏怏不樂,頗不得志。等到李賢之叛被平后,虞慶則來到潭州臨桂鎮,觀察形勢眺覽山水后說:"此地確實險固,如果糧食充足,若有得力的人鎮守,一定攻不下來。"于是他命趙什柱赴京報告軍中事務,借機觀察皇帝的態度。但是趙什柱到京后,卻誣告虞慶則謀反。隋文帝察驗之后,誅殺虞慶則,并拜趙什柱為柱國。
隋朝名臣——虞慶則人物成就
北周時,虞慶則因高颎舉薦而擔任石州封疆大吏,政績卓越。后楊堅以隋代周時,其又有拱立開國之功。
開皇初,突厥南下頻繁,虞慶則抵御北方邊患戰功卓著,并在此后,攜軍功之威出使突厥,徹底貫徹隋文帝分裂、削弱和招化突厥之政策,為隋朝開疆拓土重回當時東亞地緣政治的領導地位立下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