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將領史大奈簡介
史大奈,中國唐朝將領,李唐開國功臣。其原為西突厥特勒阿史那大奈,隨處羅可汗入隋,后以功拜金紫光祿大夫。李淵在太原起兵后,史大奈率部歸順。后與隋將桑顯和對峙于飲馬泉,史大奈率騎兵數百攻擊敵背部,大破隋軍。下面是唐朝將領史大奈簡介。
人物生平
史大奈,本是突厥人,與處羅可汗投奔隋煬帝楊廣。在伐遼的戰役中多立戰功,被授為金紫光祿大夫,后轉駐在樓煩。
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于太原起兵,史大奈率領部眾投奔李淵。李淵進攻關中時,隋將屈突通派桑顯和率幾千名驍果乘夜襲擊李淵的營地,李淵諸將引軍退卻,史大奈率領幾百個起兵繞到桑顯和后面,大破桑顯和。李淵打下長安后,賞賜給史大奈錦帛五千匹,賜姓史。
大業十四年(618年)至武德五年(622年),史大奈跟隨秦王李世民參與征討薛舉、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等戰役,前后獲得賞賜有侍女三個,雜彩萬段。貞觀年間,官拜右武衛大、檢校豐州都督,封竇國公,食邑三百戶。死后追贈輔國大。
歷史評價
宋祁:夷狄性惇固,其能知義所在者,鷙挺不可遷,蓋巧不足而諒常有余。觀大柰等事君,皆一其志,無有顧望,用能功績光明,為天子倚信。
史料記載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列傳第三十五·諸夷蕃將》
史大奈(備注:即史大柰,新唐書·卷一百一十記載的就是史大柰),本西突厥特勒也,與處羅可汗入隋,事煬帝。從伐遼,積勞為金紫光祿大夫。后分其部于樓煩。
高祖興太原,大奈提其眾隸麾下。桑顯和戰飲馬泉,諸軍卻,大奈以勁騎數百背擊顯和,破之,軍遂振。授光祿大夫。從平長安,以多,賞帛五千匹,賜姓史。從秦王平薛舉、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功殊等,積前后賜侍女三、雜彩萬段。貞觀初,擢累右武衛大,檢校豐州都督,封竇國公,食封戶三百。卒,贈輔國大。
文學形象
史大奈在《說唐全傳》系列中,史大奈原為靖邊侯羅藝的右領軍,曾在土地廟擺擂,在擂臺上打敗金甲、童環,引起秦瓊打擂。后隨羅成到濟南拜壽,為賈柳樓四十六友之一,常與張公謹并稱。后隨徐茂公反山東,上瓦崗。歸順大唐后被封為總兵。后傳中,隨李世民征遼東,在鳳凰山與齊國遠等二十六家總兵俱死于蓋蘇文飛刀之下。史大奈有一女,面貌丑陋,犯有瘋疾,嫁于羅成之子羅通。(羅通因逼死屠爐公主,天子不容娶妻,后令娶丑女)
在《隋唐演義》中,史大奈原為番將,迷失在中原,投靠幽州總管羅藝,授為旗牌官,在順義村擺擂。后與張公謹、白顯道到濟南拜壽。
在單田芳《瓦崗英雄》中,史大奈是北平府人,綽號“大肚子天王”。原以販馬為生,失手打死人命,應判死罪。北平王羅藝惜才,令他在順義莊立擂贖罪,若百日內無人將其打敗,則免其罪名,令其當差。后隨少保羅成到濟南府拜壽,為賈柳樓四十六友之一。群雄反山東時,與羅成等人返回北平。羅藝死后,與杜文忠等投靠瓦崗,后歸唐。
延伸閱讀
郯(tán)城縣位于山東省最南端,南部為江蘇省邳州、新沂、東海三縣市所環繞,北部與臨沂市羅莊、河東、臨沭、蘭陵四區縣接壤。郯城縣歷史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這里就有人類活動的蹤跡,郯城是古徐文化發源地,曾是早期古徐國的國都所在地,古徐國的第一位國君若木和此后數位國君都葬城北七里處。郯城縣是山東省首批20個省管縣之一,臨沂9縣中之一。境南北長約65千米,東西寬32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