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歷史強大武將
武將,即古代的軍事將領。為將不可以怯弱,否則影響士氣。總之,為將要有不怕死的心態(tài),但是不應該輕易涉險。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日本歷史強大武將資料,歡迎閱讀!
日本歷史十大將
一、織田信長,織田信長是活躍于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戰(zhàn)國大名。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帶,使織田氏成為日本戰(zhàn)國時代中晚期最強大的大名,但后來遭到部將明智光秀的背叛,魂斷本能寺,織田氏也因而一蹶不振。法名總見院殿贈大相國一品泰巖尊儀,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大正天皇時追贈為正一位太政大臣。他是日本戰(zhàn)國時代的三英杰之一(另外兩人是豐臣秀吉及德川家康),曾被日本民眾評選為“日本人最喜愛的歷史人物”。
曾用名:織田吉法師(幼年),織田信長(成年)
仮名:三郎,上總守,上總介 外號:第六天魔王(自封),尾張大うつけ(尾張大傻瓜)、赤鬼、雨
二、武田信玄,日本戰(zhàn)國時期名將。從四位下大膳大夫,信濃守護,甲斐守護,甲斐武田氏第十七代家督。原名武田晴信,法名信玄(德榮軒信玄簡稱),幼名勝千代,通稱太郎,清和源氏源義光之后,武田信虎嫡長子。有“戰(zhàn)國第一名將”之美譽,號稱“戰(zhàn)國第一兵法家”。是很多游戲已經影視作品的原型。
全名:源朝臣武田大膳大夫晴信入道德榮軒信玄; 乳名:勝千代;通稱:太郎
原名:晴信;別名:“甲斐之虎” 、 “戰(zhàn)神”
三、上杉謙信,日本戰(zhàn)國時代名將。越后國守護代長尾為景幼子,幼名虎千代,成年后稱長尾景虎。由于繼承了關東管領“上杉”姓氏,并先后得到關東管領上杉憲政和室町幕府足利義輝的賜名,故又稱上杉政虎、上杉輝虎。篤信佛教,出家后法號不識庵謙信。自稱毘沙門天轉世。因擁有很高的軍事才能,被稱為“越后之龍(虎)”,一般通稱為“軍神”。謙信雖然被譽為“戰(zhàn)國最強”的武將,但是卻信奉佛教,曾一度因此非常矛盾。由于崇尚“義”,其行為在戰(zhàn)國亂世顯得很特別。
別名:虎千代、長尾景虎、上杉政/輝虎,軍神
法名:不識院殿真光謙信
四、德川家康,日本戰(zhàn)國時代末期、安土桃山時代、江戶時代的武將、戰(zhàn)國大名,江戶幕府第一代征夷大,日本戰(zhàn)國三英杰(另外兩位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之一。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岡崎城,父為岡崎城主松平廣忠,母為廣忠正室于大之方(傳通院)。原姓松平,1567年奉敕改姓德川。桶狹間之戰(zhàn)后與織田信長結為同盟,本能寺之變后先與羽柴秀吉(即豐臣秀吉)敵對,后又迫于形勢而向其臣服。小田原之戰(zhàn)后被秀吉移封關東,雖失去長年的根據地,但得到豐臣政權下外樣大名中最大的領地。擔任五大老的筆頭。豐臣秀吉死后,在關原之戰(zhàn)中率領東軍戰(zhàn)勝西軍,確定了霸權。自此一步步摧毀了豐臣家勢力。慶長19年(1614年)至慶長20年(1615年)經大坂冬、夏之陣滅豐臣氏,江戶幕府統(tǒng)治體制從此堅如磐石。德川家康建立了德川幕府后,日本進入暫時的和平。元和2年(1616年),在駿府城死去。享年74歲。遺體埋葬在駿府的久能山,1年后被改葬到下野國日光。被日本朝廷賜封“東照大權現(xiàn)”,成為江戶幕府之神,在日本東照宮中供奉,被后人稱為“東照神君”。
別名:松平元康,竹千代,大御所,東照神君,松平家康
五、豐臣秀吉,日本戰(zhàn)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大名、封建領主,繼室町幕府之后,近代首次統(tǒng)一日本的日本戰(zhàn)國三英杰之一。原姓木下,之后將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將改姓羽柴。農民家庭出身,本是一足輕,后因侍奉織田信長而崛起。富有才干而逐漸發(fā)跡,織田信長死后在內部斗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
別名:藤吉郎、木下秀吉、羽柴秀吉
六、真田幸村,本名真田信繁。以真田幸村、真田左衛(wèi)門佐之名聞名于世。是日本戰(zhàn)國末期名將,戰(zhàn)國亂世最后的英雄。真田幸隆之孫,真田昌幸之次子,真田信幸之弟。關原合戰(zhàn)與父親同在西軍,戰(zhàn)后被流放于紀伊九度山,逃脫后,投奔到大坂城。因其在大坂之戰(zhàn)以寡擊眾的英勇表現(xiàn),被江戶幕府和諸國大名記錄下來,
后來以這些史料為腳本的小說將真田幸村以及虛構人物真田十勇士描繪成與德川家康大軍對抗的武將,而聞名于現(xiàn)世。島津忠恒稱譽他為“日本第一兵”。
與源平合戰(zhàn)的源義經、南北朝時代的楠木正成并列為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劇英雄”。
別名:真田信繁(本名),日本戰(zhàn)國第一兵
七、毛利元就,日本戰(zhàn)國時代地方的大名毛利弘元的次子幼名松壽丸將安藝毛利氏從一個地方小勢力發(fā)展成統(tǒng)治日本地區(qū)十國的超級大的勢力原姓大江家系為大江廣元四男他以離間計而聞名曾經于嚴島合戰(zhàn)一役運用智略一舉擊敗陶晴賢繼而又消滅尼子氏威震關西成為地方一大雄主他領導安藝毛利氏從一個地方小勢力發(fā)展成統(tǒng)治日本地方10個分國的勢力領地石高接近120萬石他以離間計聞名后人稱其為謀將謀神知將西國/戰(zhàn)國第一智將/謀將
八、源賴朝,日本鐮倉幕府首任征夷大,也是日本幕府制度的建立者。他是平安時代末期河內源氏的源義朝的第三子,幼名“鬼武者”。著名的武將源義經是他的同父異母弟。1147年,源賴朝出生在河內源氏的家族,其父是源義朝。1159年,源義朝在平治之亂中戰(zhàn)敗被殺,賴朝被流放于伊豆國;1180年,后白河法皇的第三皇子以仁王向日本各地的源氏族人發(fā)出討伐平家的令旨,賴朝與岳父北條時政舉兵打敗平氏軍,占據關東地區(qū),以鐮倉為根據地,積聚力量。后來攻滅堂弟木曾義仲的勢力,1185年滅平氏。隨后放逐并誅殺了有戰(zhàn)功的源義經,強化了對諸國守護和地頭的支配。1189年發(fā)動奧州合戰(zhàn),攻滅了割據陸奧國地區(qū)的奧州藤原氏勢力,統(tǒng)一全國。建久3年(1192年)正式出任征夷大。此后在朝廷之下建立武家政權。此政權被歷史學家稱為鐮倉幕府。鐮倉幕府的建立標志著日本長達680年的幕府時代的開始,直到明治天皇在1868年頒布王政復古之后才結束。
九、直江兼續(xù)、日本戰(zhàn)國時期名將,上杉氏家老。人稱文武兼?zhèn)洹韧饨阅苤艑ⅰ8赣H是長尾政景家老、上田執(zhí)事樋口兼豐,母親是上杉家重臣直江景綱的妹妹,兼續(xù)后來繼承直江氏,與伊達家臣片倉景綱并稱為“天下第一陪臣”。除了擅長使用重錘作為武器之外,更是日本七柱槍之一。
兼續(xù)的頭盔上裝飾有一個很大的“愛”字,這副盔甲保存在米澤市上杉神社的稽照殿。這個“愛”字是“仁愛”和“愛民”的意思。上杉謙信信仰毗沙門天因此旗幟上印了一個大大的“毗”字。當時把神佛的名字印在旗幟和盔甲上十分盛行。也有說愛代表軍神“愛染明王”和“愛宕權現(xiàn)”的意思。
十、伊達政宗,伊達氏第十七代家督,安土桃山時代奧羽地方著名大名,江戶時代仙臺藩始祖,人稱“獨眼龍政宗”。幼名梵天丸,元服后字藤次郎。其名政宗(與九代家督政宗同名,九代家督政宗有中興之祖之稱)即意味能達成霸業(yè)。小時候因為罹患皰瘡(天花),而右眼失明。官位為美作守、左京大夫、待從、越前守、右近衛(wèi)權、陸奧守、權中納言,死后贈從二位。別名: 藤次郎(俗稱)、羽柴伊達侍從、松平陸奧守、伊達美作守、伊達右京大夫、羽柴陸奧侍從、羽柴長井侍從、羽柴大崎侍從、大崎侍從、大崎、羽柴越前守、仙臺宰相、仙臺中納言、仙臺卿、仙臺黃門、梵天丸、政宗。
拓展:供奉戰(zhàn)國武將的神社
織田信長→建勛神社
建勛神社位于京都市北區(qū)船岡山的山腰上,以織田信長為主祭神,其子織田信忠為陪祀。舊社格為別格官幣社。舊稱健織田社、建勛社。
豐臣秀吉→豐國神社
豐國神社(とよくにじんじゃ)是位于京都市東山區(qū)的神社。供奉著神號“豐國大明神”的豐臣秀吉。神社在豐臣家滅亡后被德川家下令廢止,后在明治天皇指示下復興。除大阪市的大阪城公園(中央區(qū))以及滋賀縣的長浜市、石川縣的金澤市外,名古屋也有供奉豐臣秀吉的神社。
德川家康→日光東照宮
日光東照宮(にっこうとうしょうぐう)位于日本關東地區(qū)北部的栃木縣日光市。神社供奉著江戶幕府初代德川家康神格化的東照大權現(xiàn)(とうしょうだいごんげん),是日本全國各地東照宮的總社。
明智光秀→御靈神社
御靈神社(ごりょうじんじゃ)位于京都府福知山市中部,1705年(寶永2年)建社,原本是供奉宇賀御靈大神的神社,福知山城主朽木氏允許與明智光秀合祀,社號也是由此而來。
淺野長政、淺野幸長→饒津神社
饒津神社(にぎつじんじゃ)位于廣島縣廣島市東區(qū)。舊社格為舊縣社。主祭神為淺野長政、幸長、長晟。相殿神是長政的妻子末津姫。
有馬豐氏→篠山神社
井伊直政→井伊神社
彥根藩12代井伊直亮創(chuàng)建。供奉著井伊家始祖・共保以及初代藩主直政・2代藩主直孝。
上杉謙信→上杉神社
上杉神社位于山形縣米澤市,供奉著上杉謙信。舊社格為別格官幣社。
大內義隆→筑山神社
供奉著大內義隆的神社,本殿于寬保2年(1742年)建立。
片倉小十郎(景綱)→神明社
QQ截圖20140925141725.jpg
加藤清正→加藤神社
QQ截圖20140925141308.jpg
加藤神社位于熊本縣熊本市的熊本城內,正月三が日の參拜人數年年增加,可與藤崎八幡宮匹敵。主祭神為加藤清正公,大木兼能公、朝鮮人金官公為陪祭。
加藤嘉明→水口藤栄神社
金森長近→金龍神社
黑田官兵衛(wèi) ・ 黑田長政→光云神社
光云神社(てるもじんじゃ)位于福岡縣福岡市中央區(qū)西公園。舊社格為縣社,現(xiàn)在是神社本廳的別表神社。 供奉著黑田氏初代黑田孝高(龍光院殿、如水)以及其子,初代福岡藩主黑田長政(興云院殿)。
酒井忠次→荘內神社
荘內神社(しょうないじんじゃ)位于山形縣鶴岡市。大約在鶴岡市中心位置,莊內藩主的居城鶴崗城處。明治10年(1877年)創(chuàng)建。社殿分為本殿、參集殿、寶物殿三個部分。本殿中供奉著主神酒井忠次公、酒井家次公、酒井忠勝公、酒井忠德公。
榊原康政→榊神社
佐竹義宣→八幡秋田神社
柴田勝家→柴田神社
柴田神社(しばたじんじゃ)位于福井縣福井市。以戰(zhàn)國時代武將柴田勝家為主祭神,妻子阿市為陪祭。院落里還有供奉著阿市三個女兒的三姐妹神社。
島津義弘→精矛神社/徳重神社
精矛神社(くわしほこじんじゃ)位于鹿兒島縣姶良市加治木町日木山。舊社格為縣社。供奉著精矛嚴健雄命(くわしほこいずたけをのみこと)(島津義弘公)。
徳重神社(とくしげじんじゃ)位于鹿兒島縣日置市伊集院町徳重。供奉著精矛嚴健雄命(島津義弘公),以祭神的出家形象的木像為神體。
武田信玄→武田神社
武田神社位于山梨縣甲府市古府中町,在躑躅崎館舊址(武田氏館跡)上建造,祭神是武田信玄。舊社格為縣社。
立花道雪 ・ 立花宗茂 ・ 立花訚千代→三柱神社
伊達成實→琴似神社/ 亙理神社
琴似神社(ことにじんじゃ)位于北海道札幌市西區(qū)琴似。舊社格鄉(xiāng)社。屯田兵進入琴似開荒的時候同時被供奉,伊達氏之祖伊達成實為祭神。
伊達正宗→青葉神社
青葉神社(あおばじんじゃ)位于宮城縣仙臺市青葉區(qū)青葉町,舊社格為縣社。1874年創(chuàng)建,供奉著武振彥命。
長宗我部元親→秦神社
秦神社(はだじんじゃ)位于高知縣高知市,舊社格為縣社。由于長宗我部氏被稱為秦河勝的后裔。而秦河勝被認為是秦始皇的子孫,神社因此得名。
直江兼続→松岬神社
松岬神社(まつがさきじんじゃ)は、山形県米沢市に鎮(zhèn)座する神社。上杉神社的分社。供奉著上杉鷹山、上杉景勝、直江兼續(xù)、細井平洲、竹俁當綱、蒞戶善政。
細川忠興→出水神社(熊本)
出水神社(いずみじんじゃ)位于熊本縣熊本市的水前寺成趣園內。供奉著熊本藩的歷代藩主。于明治時代由曾經的家臣所創(chuàng)建。舊社格為縣社。以熊本藩細川氏的藩祖細川忠利卿和他的祖父藤孝卿(幽斎)、父忠興卿、6代藩主重賢卿為主祭神、其他細川氏歷代藩主(光尚朝臣(2代)、綱利朝臣(3代)、宣紀朝臣(4代)、宗孝朝臣(5代)、治年朝臣(7代)、齊茲朝臣(8代)、齊樹朝臣(9代)、齊護朝臣(10代)、韶邦朝臣(11代)、戶久朝臣(12代)10代)以及忠興卿的妻子明智玉子11位為陪祭。
本多忠勝→龍城神社
龍城神社(たつきじんじゃ)位于愛知縣岡崎市岡崎城本丸,是東照宮之一。明和3年(1766年)、岡崎藩主本多忠肅將東照宮遷到岡崎城三之丸。在本丸創(chuàng)建以本多忠勝為祭神(映世大明神)的映世神社。明治9年(1876年)東照宮遷移到岡崎城本丸,與映世神社合祀,改名為龍城神社,明治13年(1880年)改稱岡崎東照宮。大正元年(1912年)再次改名為龍城神社。大正3年(1915年)成為縣社。
前田利家→尾山神社
尾山神社(おやまじんじゃ)位于石川縣金澤市。創(chuàng)建于1873年,主祭神為加賀藩藩祖前田利家。舊社格為別格官幣社。院落內有供奉著歷代藩主的金谷神社。神門由津田吉之助所建,被指定為重要的文化遺產。前田利家的忌日4月27日定期祭祀。
森可成・森蘭丸→大石神社
大石神社(おおいしじんじゃ),供奉著大石良雄等赤穂浪士。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與城內神社供奉的赤穂藩主淺野氏3代(長直・長友・長矩)以及城外的赤穂神社供奉的淺野家后來的赤穂藩主森氏祖先七武將(森蘭丸等)合祀。
毛利元就→豐榮神社
豐榮神社(とよさかじんじゃ)和野田神社(のだじんじゃ)是山口縣山口市相鄰的神社。豐榮神社在東,野田神社在西,兩社分別有不同的宗教法人,舊社格為別格官幣社,現(xiàn)在是神社本廳的指定別表神社。供奉著戰(zhàn)國時代曾稱霸中國地區(qū),后為長州藩毛利家建立基石的毛利元就。
山內一豐→山內神社
山內神社位于高知縣高知市。供奉著土佐藩初代藩主山內一豐、同夫人、以及土佐藩歷代藩主。舊社格為別格官幣社,現(xiàn)在是不從屬于神社本廳的獨立神社。
結城秀康→佐佳枝廼社
佐佳枝廼社(さかえのやしろ)是位于福井縣福井市的神社。別稱越前東照宮。舊社格為縣社。以徳川家康、福井藩藩祖・松平秀康(結城秀康)、16代藩主・松平慶永(松平春岳)為主祭神,藩士3名(藩祖に殉じた土屋左馬助正明・永見右衛(wèi)門長次、福井城筑城總督吉田修理義寬)を相殿に祀る。
龍造寺隆信→松原神社
脅坂安治→龍野神社
龍野神社(たつのじんじゃ)位于兵庫縣龍野市的雞籠山南西山腳。舊社格為鄉(xiāng)社。祭神為龍野藩脅坂家初代脅坂安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