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的十大土匪
你知道民國的十大土匪嗎?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民國十大土匪的下場
一、東北王張作霖:亂世梟雄,愛國抗日,亦匪亦官、亦邪亦正,獨霸東北。
張作霖(1875-1928),字雨亭,乳名“老疙瘩”,但喜歡別人叫他“張大帥”。自幼出身貧苦農家,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后投身綠林,勢力壯大,清政府無力征剿,就將其招安。
協助清廷剿滅杜立三等土匪勢力,后又消除蒙患,維護國家統一,逐步提升,先后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等,號稱“東北王”,成為北洋軍奉系首領。
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后曾打進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期間曾多次抵制日本人拉攏,拒絕簽訂賣國條約。
1928年因前線戰事不利,被迫返回東北。是年6月4日,乘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成重傷,史稱“皇姑屯事件”,當日送回沈陽官邸后即逝世。
二、綠林上張宗昌:是個將才,妻妾成群,可惜品質惡劣,殘忍殺戮,吃喝色嫖賭五毒俱全,為害更烈。
張宗昌(1881-1932),字效坤,綽號“狗肉”、“混世魔王”、“長腿”、“三不知”、“五毒大”、“張三多”等,山東省掖縣人,奉系軍閥頭目之一。
曾殘酷鎮壓青島日商紗廠工人罷工,造成“青島慘案”。1932年9月3日被山東省政府參議鄭繼成槍殺于津浦鐵路濟南車站。
三、湘西巨匪姚大榜:三朝土匪,為匪50年,一個地地道道的職業土匪。
姚大榜(1882-1950?),字必印,號占彪,生于湘西晃縣。他自小嬌生慣養,少年時候就養成了好逸惡勞、吃喝嫖賭的壞毛病。后從貴州講武學堂畢業,殺人越貨。
1949年冬人民解放軍進入晃縣剿匪,敲響了其喪鐘。姚大榜拒絕人民政府政治爭取,伙同其他匪股拼湊“芷晃剿共游擊總隊”,負隅頑抗。
在隨后的壕慶灣一戰中,姚的人馬幾乎喪盡,家當輸光,姚僅帶幾十名匪徒到達十家坪,在此他又集結一些散匪,妄圖到六龍山繼續作惡。當晚在渡河時遭到解放軍的猛烈射擊,姚大榜落水而死。
四、東陵大盜孫殿英:賭徒出身,道門起家,見風使舵,貪婪膽大。
孫殿英(1889-1947),乳名金貴,字魁元。行伍出身,1928年投靠國民黨,任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因在河北馬蘭峪盜掘清東陵(主要是慈禧太后的墓)而聞名。
1930年參加中原大戰反蔣,失敗后為張學良所收編。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歷任冀察游擊總司令、新五軍軍長;1943年在河南對日作戰時被俘,旋投汪偽任“豫北剿共軍總司令”。1947年被人民解放軍俘虜,后病死了,臨死時頗凄涼。
五、女土匪雙槍駝龍:被賣為妓,出道為匪,紅顏薄命,可悲可嘆。
駝龍(1901-1925),原名張淑貞(或素貞),遼寧遼陽人。出生于農民家庭,天生漂亮,知書達禮,膽略過人。戰亂中母親過世,與爹張老好相依為命。
16歲跟人私奔至寬城子(即長春),被騙賣入妓院。后遇常來作客的當地土匪首領王大龍(本名王福橖),由其贖身,兩人結為夫妻,很快成為首領之一,號為駝龍,不久大龍戰死,她成為首領。
活躍于東三省,經常出沒在五常、榆樹、雙城等地,將隊伍改名為“仁義軍”,一度發展至2000人以上,亦正亦邪;后因打死日本駐軍,引起奉系東北軍圍剿。
她慣使雙槍,驍勇善戰,屢次挫敗圍剿的官兵。但在日本、奉軍和當地民團圍剿下,在亂石山全軍覆沒,只身逃出,無處投奔,遂落腳于公主嶺妓院。
1925年1月8日在鴻順班妓院被捕,19日被槍決于長春。駝龍被處決是轟動當時的大事件,其名字傳遍白山黑水,報道、故事和傳說不翼而飛。
六、冀豫邊頑匪郭清:由土匪到漢奸到國軍,終身匪性不改。
郭清(1906-1949),字井泉,乳名玉寶,出生于河北省臨漳縣一個地主家庭。父親郭廷玉,是個與土匪素有來往的青皮混子。10歲時在本村入私塾,由于嬌生慣養成性,不守學規,愛打架斗毆。由于嗜賭成性,家產和土地逐漸被輸掉,是個為非作歹十惡不赦的頑匪惡匪。
1949年4月,四野十三兵團,在地方武裝配合下圍攻安陽。在掃清外圍據點后,于5月5日黃昏開始攻城,翌日黎明爆破城墻成功,總攻開始,各部先后從北門、大西門突進城內。
敵副總指揮兼安陽城防司令郭清,在我軍突進城內后,帶了幾個護兵從倉巷街逃至東門,受到解放軍阻擊。郭自殺未遂,后被擊斃,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七、雁北巨匪喬日成:由官而匪,是個軍事天才。
喬日成,字化文,1910年出生于山西省應縣一個農民家庭。幼時因出麻疹,臉上留有小麻子。從小膽大心細,毫無人性,活埋父親。后投靠閻錫山,解放戰爭時期據守應縣,被部下所殺(不知道具體是哪年)。
八、冀北惡匪宋殿元:賭徒、流氓、土匪三合一。
宋殿元,原籍河北省崇禮縣,乳名“五套子”,外號“小五點”。從小受到父母兄姐的嬌慣溺愛,不受約束,放蕩成性,而且十分無賴,輸贏都要。
雖其貌不揚,并非三頭六臂或身高馬大,但帶領過的土匪人數少時一二十個亡命之徒,多時二三百名烏合之眾,這個兵痞土匪頭子對察北、察盟一帶的人民禍害太深,老百姓對他恨之入骨。
明搶暗奪,殺人越貨,還披上或官或兵的行頭,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實則都是禍害百姓的土匪、蟊賊,甚至投靠外敵,充當漢奸賣國賊。最后惡貫滿盈,下場可恥。
九、滇西惡匪張結巴:活剝人肉,吃人心肝,兇殘、惡毒,天下無出其右者。
張結巴,原名不詳,后頂替別人以張占彪之名當兵,因其口吃,故有“張結巴”之綽號。他是蘭坪縣人,生于1899年,從小父母雙亡,由祖母撫養。
后來由于天災,家鄉無法生活,祖母帶著他和他的大姐到劍川羊岑、鶴慶牛街打短工,有時也沿門乞討。
張結巴20歲左右,在鄧川常備隊服役。他不愿受軍紀約束,常外出游蕩,惹是生非。后張結巴找到了長毛老二、尖嘴老三,并約了喻東狗、羅全友等60多人,打制了一批長矛、大刀、匕首,正式上山“爬龍背”去了。眾人推他為匪首,干起了攔路搶劫殺人的勾當。
張結巴的殘暴行為罄竹難書,傳出之后,城里鄉下無人不怕,誰家的孩子哭鬧,只要聽大人說:“不要哭,張結巴來了。”孩子立即不敢哭鬧,躲進大人的懷中。
十、遼西響馬杜立三。
在闖關東時,杜家落腳今東北遼中縣于家房鎮青麻坎村。杜立三被滿清官府稱為“遼西巨匪”,但他在百姓心目中口碑卻不錯。
杜立三中等身材,紫紅臉膛,喜歡穿紫紅色衣服,隨身攜帶兩支手槍,一桿毛瑟大槍,在三界溝占山為王。清政府視其為“一號通緝犯”。
杜立三時常與侵占東北的俄軍作戰,被稱為“包打洋人”。他與張作霖、馮麟閣、金壽山相識。1907年,張作霖以招安為名將杜立三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