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唐朝歷史的書
唐朝,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南部地域。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介紹唐朝歷史的書,希望能幫到你。
一、有關唐朝的歷史書籍
1、唐詩的歷史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清代編撰的《全唐詩》收錄了詩歌48900多首,加上明人輯錄的《全唐詩外編》,共50000余首,作者達2600多人,七匕西周至南北朝1600余年留下來的詩歌多近三倍;獨具風格的著名詩人有50~60人,這個數目超過了它以前所有朝代的總和。這是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未出現過的最大的一次詩歌盛宴。 唐詩眾體皆備,流派競繁。邊塞詩派:既有建安文學的慷慨悲涼,又有六朝文學的哀怨多情;山水田園詩派:工于五言五古,描寫自然雄奇壯美、明麗澄凈;元白詩派:注重詩歌形象,描寫細膩;韓孟詩派:繼承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精神,以奇崛險怪為美。其間,李白的飄逸瑰麗,杜甫的、沉郁頓挫,王維的精致,王昌齡的爽朗,杜牧的精警,李商隱的婉曲,都是詩歌的絕響。 本書在敘述唐代歷史、歌舞、習俗及唐詩吟唱方法的同時,選錄了唐詩名作百余首,并對每首詩進行了詳細注釋和品析。在編排體例上,本書打破了傳統的唐詩選本慣例,“左史右詩”,按唐詩歷史和唐詩品析兩條線索編排,互相對應,便于讀者在唐文化背景中品讀唐詩。多年來, 國大學中文專業本科生一般熟讀唐詩約40首;古典文學專業的研究生熟讀唐讀約70-80首。本書以古典文學專業研究生熟讀篇目進行選錄,并作了適當延伸,對廣大讀者來說,其收錄讀歌的數量已經足夠。
2、唐朝大歷史
《唐朝大歷史》是史學家呂思勉傾力著述的斷代史,也是史學界關注最高的唐史讀本。內容揭秘了唐代從興到衰的各種歷史,其中獨孤家族何以飛黃騰達于隋唐兩室,唐高祖為何向匈奴稱臣,李世民修改國史為哪般,魏徵之墓被掘背后的真相是,李治何德何能竟登上帝位,上官婉兒留宮之謎,女皇之后的奪權亂象,唐皇室的性開放源于鮮卑之俗,誰是安史之亂的最大獲利者,玄宗果真賜死了楊貴妃,三百年唐史迷霧將在《唐朝大歷史》中得到最完整,最權威的唐史解析。
3、血腥的盛唐
《血腥的盛唐4》內容簡介:在最鼎盛時期,唐朝經濟GDP高達世界總量的六成,領土面積是當今中國的兩倍,300多個國家的人們懷著崇敬之心,涌入長安朝圣,2300多名詩人創造了無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實上,如此繁榮的景象只持續了不到整個朝代一半的時間,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間,連年內戰,四處硝煙,黃河流域尸橫遍野,千里無雞鳴,萬里無狗吠,落日的余輝下,是一望無際的地獄之國。翻開《血腥的盛唐4》,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主角們:李淵、李世民、武則天、楊貴妃、唐明皇、李白、安祿山、黃巢……帝王將相,輪番上陣,詩人草寇,粉墨登場,緊鑼密鼓,不容喘息,連演數場好戲:一場比一場令人血脈賁張!一場比一場起伏跌宕!一場比一場充滿血腥和陰謀!說盡這個最輝煌朝代的驕傲、恥辱與秘密。大唐王朝的興起與沒落,輝煌與黑暗,就像一部中華民族歷史的縮影。
4、一口氣讀完唐朝的那些戰爭
《一口氣讀完唐朝的那些戰爭》寫到從中國的歷史進程來看,每個朝代的更替,基本上都是通過戰爭來實現的。三千多年來,在中國大地上發生過無數次戰爭,從武王伐紂建立局王朝到人民解放軍打敗國民黨建立新中國。血與火的戰爭,不僅凝聚了無數將士的智慧、勇敢和血肉,這個過程中也涌現出了許多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及各種杰出人物,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歷史遺產,是推動中華文明前進的重要力量。因此,我們想要了解歷史,就一定要了解與歷史進程緊密相關的戰爭。《一口氣讀完唐朝的那些戰爭》一書是國內最系統而完整地描述唐朝戰爭史的通俗讀物,不僅全景式地向讀者再現了唐朝的戰爭歷程,并且還總結了每一場戰爭的成敗得失,書中收錄了平定梁師都之戰、唐軍擊西突厥等戰役。
5、大唐帝國的擴張(第2部帝國雄途)
醉罷君山所著的《大唐帝國的擴張(第2部帝國雄途)》是一部講述唐代開拓進取的歷史。唐是中國歷史上國力空前強盛、疆域空前遼闊的王朝。大唐帝國戰功赫赫,自開國始便積極進取,以鋼鐵般的意志,打垮一個又一個對手:在北方,廓清漠北,使中國聲威遠達北西伯利亞;在東方,征服朝鮮,并在白江口海戰中大敗日本海軍;在西北,降服西突厥,使得西域在漢之后又一次回歸中國;在中亞與南亞,大破中天竺、遠征小勃律、大勃律,戰勝阿拉伯等。
6、古老的中國:中國古代文明至唐朝
本書是《古文明之光叢書》中的一冊,毛里齊奧·斯卡爾帕里的文字介紹和書中的400多幅圖片敘述了古代中國令人驚異的文明和文化歷史,從代表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的夏、商、周三個先秦朝代到始于短暫的秦朝、繁榮昌盛于漢朝和唐朝的帝國時期。本書用一個重要章節分析了古代社會結構和日常生活的多個方面,從宗教信仰到政治,從倫理到家庭,從娛樂到戰爭。書中特別對藝術和各種人工制品進行了重點敘述,包括玉器、金屬器具(尤其是青銅器,也包括常常與青銅器聯系在一起的金器和銀器)、陶器、漆器、繪畫,以及珍貴的石頭、木頭和玻璃制成的物件。古老的中國蘊育了一個偉大的文明,該文明的影響遍布東南亞,其輝煌與復雜被千年傳統所記錄。20世紀發現的巨大寶藏專眾多考古學家驚訝不已,證實了歷史記載中的一些事件和信息,鼓勵研究者進行進一步將會富有成果的探索。毛里齊奧·斯卡爾帕里(Manrizio scarpari)的文字介紹和書中的400多幅圖片敘述了古代中國令人驚異的文明和文化歷史,從代表新石器時代(公元前8500年公元前1700年)至青銅時代的夏(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商(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1世紀)、周(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21年)三個先秦朝代到始于短暫的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繁榮昌盛于漢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和唐朝(618年~907年)的帝國時期。本書用一個重要章節分析了古代社會結構和日常生活的多個方面,從宗教信仰到政治,從倫理到家庭,從娛樂到戰爭。書中特別對藝術和各種人工制品進行了重點敘述,包括玉器、金屬器具(尤其是青銅器,也包括常常與青銅器聯系在一起的金器和銀器)、陶器、漆器、繪畫,以及珍貴的石頭、木頭和玻璃制成的物件。讀者將游覽一些最重要的考古遺址,包括古代貴族宏偉的墳墓,其中發現了大量多種多樣的人工制品(精致的漆器、珠寶、盔甲、寫在竹簡和絲綢上的文書、青銅禮器、樂器、由玉石和金線制成的精美葬服等),還包括壯觀的秦始皇陵和其中的兵馬俑以及宏大的佛教石窟,這些石窟是一種宗教藝術形式,展示了古代中國人民的宗教熱情。
7、那時唐朝大唐帝國歷史的秘密1
《那時唐朝大唐帝國歷史的秘密1》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用白話文寫作,正說唐朝三百年大歷史的著作。主要講述了隋朝末年楊廣征高麗,爆發農民大起義,直至公元907年朱溫滅唐這個時期風云變幻的歷史。《那時唐朝大唐帝國歷史的秘密1》以楊廣征高麗為開端,到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在內忱外患中登上帝位結束,集中展現了李淵、李世民父子創建大唐帝國、一統天下的艱難過程。書中對當時的許多歷史之謎,更有深入的剖析及獨到的見解。作者深入研究了《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鑒》等正史,汲取了前輩高人的學術成果,用現代的語言、小說的筆調、幽默的風格,終將這部集大成之作呈現于世。
8、唐史十二講
《唐史十二講》主要講述了:泱泱華夏,悠悠歲月。六千年的文明史,為我們提供了格物致知、誠心正意的素材與智慧,提供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經驗與教訓。也正緣于此,在時代的當下,歷史熱持續升溫,通俗化的歷史讀物、歷史講壇不斷涌現,并受到社會的長久追捧。但細析其中,我們發現,無論是歷史讀物還是歷史講壇大多數都還只限于介紹史實、普及知識的層面,只是按照時間的順序告訴人們何時、何地、何人,做了什么事,而缺乏對重大事件、重要問題的集中闡述,即專題式的、縱向的深度論述明顯缺乏。換句話說,市面上的讀物、講壇,基本是在講故事,而不是在講“史”。歷史是長時段的,需要從宏觀上把握,單純地講故事,只能使讀者、受眾流于對史事的了解,卻不能領會歷史深處的奧妙,在無形中失去了真正觸摸歷史脈搏的機會。綱不舉,目安能張?!有鑒于此,我社于2007年開始陸續出版“中國歷史大講堂”系列叢書。在當年1月,涵括《夏商史話》、《西周史話》、《春秋史話》、《戰國史話》、《秦漢史話》、《三國史話》、《兩晉南北朝史話》、《隋唐史話》、《五代史話》、《宋朝史話》、《元朝史話》、《明朝史話》、《清朝史話》等十三冊的“歷朝史話”系列順利出版,并得到讀者的一致好評。讀者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動力,在“史話”系列的基礎上,我社于2007年初又制定了出版“歷朝十二講”系列的計劃,約請當今史學界最為活躍的專家學者,從各斷代中,遴選出最為重要、最值得關注的十二個專題進行集
9、唐宮秘史
《唐宮秘史》為您揭開唐朝不為人知的內幕,拔開宮廷中的層層迷霧。始終披著神秘面紗的唐朝宮廷,究竟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呢?幾十位皇帝的背后又有哪些我們一直沒有探究到的內幕呢?龐大的舌宮,那些粉黛佳人在侍候皇帝的同時,也都有著自己不同的目的,在女性極為活躍的朝代,她們有著什么樣的命運呢?她們與各自侍奉的皇帝又有著什么樣的關系呢?除此之外,那些人人都羨慕的皇子公主們是否真的為自己的貴族身份而感到驕傲呢?他們的命運的結局是否真的盡如人意呢?身份低賤的太監宮女們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又做過怎樣的斗爭和努力呢?后人又給予了他們什么樣的評價?在猶如大染缸的官場里,那些風流一時的王侯將相又有著多少奇妙的故事呢?為什么身為人人羨慕的大將卻不愿意在朝做官呢?大唐這個繁盛的王朝,究竟有著哪些奇案冤獄呢?
二、唐朝歷史
唐朝皇族出自漢族的名門隴西李氏,同時李氏家族也是起源于北魏的隴西軍事貴族。隴西李氏從秦代開始就是著名的武人世家。這個家族涌現過西漢飛李廣等著名。而《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則稱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又名李聃、老聃)的子孫,十六國的西涼開國君主李暠是其遠祖。北周時期,奉行關隴集團的本位政策,李氏改成“大野氏”。北周滅亡大唐高祖李淵后,隋文帝恢復其為李氏。隋朝在大業年間,由于隋煬帝過度使用國力與三征高句麗的失敗,及對百姓的橫征暴斂使得各地人民起義不止,史稱隋末民變。李淵見天下大亂,隋朝的滅亡不可扭轉,便生起取而代之的念頭。
隋朝末期,隋朝廷橫征暴斂,民不聊生,爆發農民起義。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以尊隋為名起兵,一路勢如破竹,十一月占領長安,擁立隋煬帝孫子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李淵自任大丞相,進封唐王。義寧二年(公元618年)五月,隋恭帝楊侑禪位于李淵,李淵稱帝,定國號為“大唐”,隋朝滅亡。降隋恭帝為希國公,閑居長安,次年五月去世。李淵就是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長安。而后,長子李建成被封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三子李玄霸早夭,四子李元吉為齊王。
李淵建立唐朝后以關中為基地逐步統一天下。在入主關中前,先派使吹捧占據河南的瓦岡軍李密,使其成為東方的屏障。入主關中后,派李世民平定西北金城的薛舉、薛仁杲,派唐使安興貴、安修仁生擒武威的李軌。公元620年派李世民擊敗入侵河東(山西省)的劉武周、宋金剛。而后洛陽鄭帝王世充與河北夏帝竇建德宣布結盟,聯合抗唐。公元622年李世民擊潰聯軍,俘竇建德,王世充投降。竇建德的余部劉黑闥也被李建成擊潰,河北至此平定。公元623年輔公祏率杜伏威余部在丹陽反唐,隔年被唐軍俘殺,江南平定。而兩湖地區也在621年唐將李靖于唐平蕭銑之戰獲勝,梁帝蕭銑于江陵降唐。翌年,嶺南馮盎降服,又虔州林士弘死,中國本部歸唐朝所有。
看了介紹唐朝歷史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