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宦官程元的一生
程元振(?-764年),唐肅宗、代宗時宦官。與李輔國擁立太子李豫,是為代宗,謀奪李輔國權,代宗遂罷免李輔國所有官職,不久遣人將李輔國刺死。后因策劃政變,御史大夫王升發現,上告朝廷,流放溱州(四川省綦江縣東南),在江陵(湖北省江陵縣)被仇家殺死。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唐代宦官程元的一生,希望對你有用!
唐代宦官程元振出身經歷
程元振出生于一個比較貧困的農民家庭,少年時,為了養家活命,被迫閹割,托人送入京城長安,入侍皇宮。后因擁立代宗有功,拜飛龍副使、右監門衛、知內侍省事。后又加判元帥行軍司馬,官至驃騎大,封邠國公,統領全部禁軍。在不到一年時間內,權震天下,軍中呼為“十郎”。贈其父元貞為司空,母郄氏為趙國夫人。
程元振專權自恣,以私怨誣殺大將、兵部尚書來瑱,貶宰相裴冕,迫死同華節度使李懷讓,連元勛李光弼也披中傷。以致文武百官人人自危,那些擁兵自重的節度使對朝廷越發持有戒心,不聽調遣。
廣德元年(763年),吐蕃攻打長安,代宗沼今節度使率兵解圍,竟然無一人前往,連忠心的李光弼也顧慮程元振的暗害,觀望不前,致京師失陷,代宗倉皇出走。太常博士、翰林待詔柳伉、上疏極力抨擊程元振,代宗迫于輿論,下詔盡削程元振官職,放歸鄉里。
代宗回京師后,程元振亦化裝潛入,被御史劾按,判長期流放溱州(今四川綦江縣南),途至江陵時去世。
唐代宦官程元振的發跡
唐肅宗寶應元年(762年)初,肅宗皇帝病危不朗,朝中大權委任皇太子李豫,令其監國。肅宗病危,皇太子監國,使朝中各種勢力的矛盾日益激化。
先是張皇后與宦官李捕園相互勾結,排斥大臣蕭華、裴冕,逼挾玄宗,流放高力士、陳玄禮,李捕國勢傾朝野,跋扈上下。張皇后也想效法武則天、韋皇后,女主干政。
可是李輔國的發跡,成了張皇后的一塊心病。為了先發制人,扳倒李捕國,張皇后勾結越王李系、兗王僴、宦官段恒俊等,準備發動政變、皮掉皇太子李豫.逮捕宦官李捕國,篡位自立。正當張皇后緊鑼密鼓準備政變的時候,她的這一陰謀被宦官程元振察覺,程元振將這一情況告訴了李輔國,李輔園令程元振調集禁軍,以備不測。
一切準備就緒,程元振派兵將皇太子李豫“保護”起來,之后與李輔園率領禁軍沖入長生殿,逮捕了張皇后、越王李系、兗王僴等,唐肅宗經此驚嚇,一命歸天。李捕國借此機會,殺死張皇后等,與程元振等一起擁立李豫繼位,是為代宗。
擁立代宗,成為程元振一生的轉折點。代宗即位后,以程元振有擁立之功,拜他為右監門,知內侍省事,掌管了皇宮大權。不久,又讓他擔任元帥行軍司馬。加鎮軍大、右監門衛大,封保宣縣侯,統領禁軍。九月,再遷驃騎大,進封邠國公,權勢顯赫。他和李輔國把持著朝廷內外軍政大權,可以擢升官吏,可以處死。
唐代宦官程元振取代李輔國
唐代宗繼位后,李輔國因擁戴之功進為尚父、司空兼中書令,從此居功自傲,狂妄跋扈。代宗開始考慮到畢竟是李輔國幫助自己登上了皇位,還能容忍李輔國的胡作非為。
到后來,李輔國越來越膽大妄為,甚至對代宗說:“陛下只要在宮里待著就行,不管什么事情都有我處理著呢。”
代宗雖然心中不滿,但懾于他手握兵權,只好委曲求全,尊稱他為尚父(可尊尚的父輩),事無大小,都要與他商量后才能決定。
不久,代宗乘李輔國不備,派人扮作盜賊刺殺了李輔國,然后假裝下令追捕盜賊,并派宮中使者慰問其家屬。李輔國一死,程元振立即被提升為驃騎大,接替李輔國統率全部禁軍。得勢后,他的父親被封為司空,母親也被封為趙國夫人,兄弟姐妹也都跟著沾了光。他還對朝廷中阻礙自己奪權的官員加以陷害,務必除掉。
唐代宦官程元振用事誤國
程元振掌權后,為了私人恩怨,陷害來瑱和李懷讓致死,以致各藩鎮都切齒痛恨于他。
原淮西節度使王仲升與安史叛軍作戰失敗被俘,叛亂平息后得釋返朝,程元振為了網絡親信,便將其推薦為右羽林軍大兼御史大夫。開了兼大夫的先例。
在此之前,程元振企圖籠絡襄陽節度使來瑱為親信,來瑱不肯附會。王仲升回朝后,程元振唆使王仲升誣陷來瑱,以皇帝之命將來瑱調入朝殺害。另有大臣裴冕,因事與程元振相違,又被嫁禍貶為施州刺史。再有同華節度使李懷讓,受程元振誣陷,憂憤自殺。這樣以來,各鎮節度使、大將皆懼怕權奸謀害,疏遠了朝廷,擁兵自保。
安史之亂開始后,由于朔方、隴右、河西諸鎮的兵力很多都調回來平叛,吐蕃借此機會擴充地盤,占領了西北數十州的廣大地區,為后來的吐蕃之禍埋下了禍根。廣德元年(763)九月,吐蕃又大舉東進,邊將向朝廷告急,程元振得到消息,卻根本不把消息上報給代宗。到了十月,吐蕃、黨項出兵東侵,一直打到關中西部的武功、乾縣一帶,吐蕃攻打涇州,當地刺史獻城之后,又成了吐蕃的向導。當這群人浩浩蕩蕩地過了邠州的時候,代宗才剛知道吐蕃原來入寇了,而且“一步到位”,已經到了邠州。
廣德元年十月,代宗下詔調兵,各地節度使、無一人應命出兵勤王,致使吐蕃軍攻下長安,代宗星夜倉惶出逃陜州,京城長安被亂兵搶掠洗劫一空,百姓遭受家破人亡之苦。
于是,太常博士、翰林待詔柳伉向代宗上疏切諫,請求殺程元振以謝天下。疏說:“吐蕃、黨項軍隊數萬入關度隴,歷秦渭,掠邠、涇,不血刃而入長安。在敵入寇關頭,謀臣一言不發,武將不肯出戰,三輔百姓也不愿護衛朝廷,此乃四方內外皆與皇帝離心叛道之勢,究其原因,是皇帝疏遠賢良,專寵宦官的結果。為挽救社稷,立斬程元振。皇帝自己削尊號,下詔引咎,率德勵行,天下人必服。”
代宗閱罷,不肯斬程元振,只下令盡削他的官,放歸田里。于是,吐蕃兵占領了長安,他們把唐宗室廣武王李承宏立為皇帝,作為自己的統治工具,縱兵焚掠,長安被洗劫一空。
之后,代宗倉促啟用郭子儀為副元帥(雍王李適為掛名元帥),迎擊吐蕃。郭子儀積極組織兵力反擊吐番。命令長孫全緒率二百騎出陜西藍田,白天擊鼓揚旗,夜晚點火以為疑兵。同時又以數百人化裝潛入長安,組織城里人到處傳說:“郭令公(即子儀)親率大軍來了!”吐番兵驚恐,不戰而走,全部撤離長安。
廣德二年(764)十一月,郭子儀率軍隊收復了長安,陷落15天的長安被唐軍收復。
唐代宦官程元振的人生結局
代宗從陜州返回京城。程元振又從三原潛入長安,企圖再見皇帝,以求任用。被御史發現,上疏彈劾,代宗才下令將他流放溱州,在江陵(湖北省江陵縣)時被仇家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