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的后世評價
徐慧曾經剖析常年征伐、大興土木之害勸諫唐太宗,而得到認可。唐太宗駕崩后徐慧思慕成疾卻不肯服藥,最終于24歲那年病逝,追封為徐賢妃,葬于昭陵石室。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徐慧的后世評價,歡迎大家閱讀。
徐慧的后世評價
宋代.孫之翰:“帝王於后宮恩寵過厚,非賢徳者鮮不干預時事。著名於外,葢寵過厚,則言易入;言易入,則事可動。后宮於帝王可動事,則奸邪附之。著名於外,又況親族竊恩競為氣勢,內寵至此,小則破家之禍,大則為國之患,此必然之勢也。太宗在位嵗久,於后宮不無寵嬖,但外不聞何人爾。惟徐充容以恩顧稱,絕不干預時事,復能諫爭失,則貞觀宮壼之政可知也。”(《歷代名賢確論》)
宋代.真德秀:“臣按:樊姬而下,或諸侯之配,或嬪御之列而能知古者。賢妃(注:即徐賢妃)貞女,警戒其君之道,其可尚者,故附著焉。宮掖之中,誠得如是之人,日陳規(guī)益庶,其有補乎!不然,鮮不以狡媚蕩其君心者。”(《大學衍義》)
元代.戈直:“人臣進諫于君,古人擬之以之批鱗,雖士夫猶以為難,況婦人女子乎?其見之史傳,則鄧曼論莫敖之敗,成風請須句之封,班姬辭共輦之載,劉氏救元達之刑,寥寥千載,不多見也。太宗納諫之德,冠絕古今,外之房、杜、王、魏,內之文德皇后,亦足以交修而夾輔之矣。宮妾之中,復有如徐氏者焉。觀其諫疏,有老師宿儒不能遠過者。嗚呼賢哉!“(《貞觀政要》)
明代.彭烊:“唐徐充容,文而有行,落筆成文,輕染云箋皆錦繡。報君厚遇,愿先犬馬侍丘園。不貴其文辭之豊典,而貴其上書言息兵罷役,而貴其自言曰:‘得先犬馬侍寢園。’是實行之篤,允孚其文辭之工稱矣也固宜。頌曰:徐氏充容 史書其通 。 文屬蚤歲 于詩亦工 。太宗為禮 陳諫于宮。 愿侍寢園 雖死亦榮。”(《全像評林古今列女傳》
徐慧的人物生平
家世淵源
徐惠出身長城徐氏(此為東海徐氏分支),為南朝梁慈源侯徐文整四世孫女,陳始安太守徐綜之曾孫女,延州臨真令徐方貴的孫女,祖母江夏黃氏,南朝陳司空沈國忠武公之女。唐沂果二州刺史徐孝德長女。弟弟徐齊聃,侄子徐堅,史書都有傳。妹妹為高宗婕妤,也有文采。 當時人們因為徐氏姐弟三人文采出眾,將他們比作漢朝班氏。另有一弟徐齊莊,事跡無相關記載,唐玄宗授于他長城縣子的爵位。
年少聰慧
徐惠五個月大就開始說話了,四歲就熟讀《論語》、《毛詩》,八歲擅長寫文章。父親徐孝德曾讓她試著擬《離騷》作詩,她寫了《擬小山篇》:“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父親看后大吃一驚,知道這孩子的才華想蓋都蓋不住,于是徐惠的作品馬上廣為流傳。唐太宗聽說后,將她召為才人。
因才受寵
徐惠入宮后,手不釋卷,詩文更加優(yōu)美,文思更加敏捷,落筆成文。因此,唐太宗更加禮待她,提升他父親禮部員外郎,其后又升她為充容。
上疏極諫
貞觀末年,李世民多次興兵攻打四方少數民族,在多處修建宮殿,勞民傷財,百姓怨聲載道。
貞觀二十二年四月,太宗駕幸玉華宮,徐惠伴駕,上疏說:”東邊駐軍遼海,西邊討伐昆丘,弄的軍困馬乏、糧草匱乏。用農民那有限的收成,去填戰(zhàn)爭這無邊的溝壑;為謀取那些沒有收復的部族,卻喪失了這已經訓練好的軍隊。所以說國土寬廣并不是長久安定的辦法;百姓辛勞是容易動亂的因素。“又說:“翠微宮、玉華宮等,雖然依山傍水,沒有構筑方面的大工程,但人力、運輸之類,也是很煩雜、勞民的。有德行的君王,以百姓安樂認為是安樂;沒有德行的君王,以自己的快樂認為是快樂。”
“精雕細琢的珍寶玩物是喪失國家的刀斧,光彩奪目的珠寶玉器是侵蝕人心的毒藥,這些雖然看著奢華美麗,但不能不去遏止這類需求。事業(yè)安泰是志向容易驕縱,時局安定時人容易放任自己。”
她所說的切中事理。唐太宗很贊同她的說法,賞賜了她。
憂郁早逝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駕崩,哀慕成疾,不肯服藥醫(yī)治,病情危急時對身邊親近的人說:“先帝待我優(yōu)厚,我希望早一點死去,魂魄有靈,能夠早日侍奉在先帝陵寢是我的心愿。(新唐書所提及的狗馬為臣子自謙之詞,省略不影響句意,如晉·李密《陳情表》:……臣不勝犬馬怖俱之情……)接著又寫七言詩和連珠(注:連珠是詩歌每句有若干相同文字的一種文體)表達自己的心愿。
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徐惠病逝,年僅二十四歲,被追封賢妃,陪葬在唐太宗李世民昭陵的石室中。
看了“徐慧的后世評價”還想看:
1.《武媚娘傳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