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傷亡人數
安史之亂雖然最終唐朝取勝,但盛唐風光一去不回,社會民不聊生,經濟遭到重大破壞。關于安祿山為什么發動安史之亂,有人講矛頭直指楊貴妃。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安史之亂傷亡人數,歡迎大家閱讀。
安史之亂傷亡人數
以前對于安史之亂的認識僅僅知道那是一場很大的叛亂,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最近看《資治通鑒》,里面有這樣一句話:“是歲,戶部奏:戶二百九十馀萬,口一千六百九十馀萬。”
看到這句話我震驚了。這句話是寫在唐代宗廣德二年,距離平息安史之亂一年左右,距離安史之亂爆發也僅僅是八年左右。
而《中國人口史》,趙文林,謝淑君的觀點: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唐朝人口頂峰為6300多萬。 第179頁。
《中國歷史地理概論》(下冊),王育民的觀點:唐朝天寶年間戶口峰值為8050萬。 第54頁。
《中國人口史》(第二卷) 隋唐五代時期,凍國棟的觀點:唐朝人口峰值在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大約1430-1540萬戶,7475-8050萬人。第182頁
《中國人口發展史》,葛劍雄的觀點:唐朝人口峰值在755年前后,在8000-9000萬之間。 第159頁
綜合以上資料,唐玄宗天寶年間的總人口應該在千萬左右,而到了安史之亂之后,就僅僅剩下了一千六百馀萬。八年時間,整個唐朝整整減少了四千多萬人,死亡率達到了80%!
安史之亂原因是楊貴妃安祿山私通
“安史之亂”無疑與楊玉環有關聯,至少可以說是安祿山以“清君側”為借口圖謀不軌。《新唐書·則天武皇后楊貴妃傳》有載:“祿山反,誅國忠為名,且指言妃及諸姨罪。”大意是說安祿山造反,以討伐楊國忠為借口,而且公開指出楊貴妃及幾個姐姐的罪惡。但翻閱新舊唐書,實難找出楊玉環與安祿山有曖昧關系的任何記載或暗示,倒是《新唐書》中有說:玄宗寵信安祿山,命他與楊家諸姨結為兄弟,,而安祿山“母事妃”(拜楊貴妃為干娘),每次朝見天子,楊家人必定設宴招待。這里的“楊家人”應該不包括楊玉環,她可是大唐“皇家之人”。
那么,楊玉環與安祿山的艷聞又從何而來?是純屬類似當今娛樂八卦性質的坊間傳聞,還是唐朝的“狗仔隊”潛入后宮臥底“偷拍”之?
無論是《開元天寶遺事》、《楊太真外傳》、《祿山事跡》等野史稗記,還是《唐史演義》、《梧桐雨》等小說雜劇,我們都能看到對“楊安戀”的大肆渲染,有的說得活靈活現,幾近當今的某些“寫真集”,著實讓人難辨真假。其中便有“貴妃三日洗祿兒”的趣聞,說楊玉環為干兒子安祿山三天洗身。“洗三”是古代的一個習俗,在嬰兒出生后的第三日,便舉行沐浴儀式,召集親友為嬰兒祝吉,也稱“三朝洗兒”,意在“洗污免難、祈祥圖吉”。楊玉環在禁宮中為比她大二十幾歲的安祿山洗澡,似乎讓人感覺有些啼笑皆非!
元代白樸的雜劇《梧桐雨》則說,安祿山進入宮廷后,因與楊貴妃有暖昧關系,被楊國忠察覺而奏明玄宗,安祿山被逐出宮外,改封漁陽節度使,去鎮守邊關。安祿山離開后,楊貴妃日夜思念,心生煩惱。安祿山起兵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單要搶貴妃一個,非專為錦繡江山。”《唐史演義》中描寫說,“祿山與貴妃鬼混一年有余,甚至將貴妃胸乳抓傷。貴妃因恐玄宗瞧破,遂作出一個訶子來,籠罩胸前。”這“訶子”是唐代貴婦中流行的一種無帶內衣,也相傳是楊玉環為掩飾所傷之乳而發明的
最要命的還不在于此。司馬光《資治通鑒》卷216中竟然也記載有“貴妃洗祿兒”事,說是楊玉環用錦繡做成的大襁褓裹住安祿山,讓宮女用彩轎抬起。唐玄宗還親自去觀看“洗兒”并予賞賜。又說“自是祿山出入宮掖不禁,或與貴妃對食,或通宵不出,頗有丑聲聞于外,上亦不疑也。”司馬光也傾向于楊玉環與安祿山有私情,但又說玄宗“卻不懷疑”。唐玄宗知道楊貴妃與安祿山通宵鬼混,但又毫不懷疑,這堂堂唐明皇豈不成了一“白癡”。
其實,楊貴妃與安祿山私通之說當屬坊間八卦傳聞,從諸方面都難圓其說。
首先是正史上毫無記載,就連暗示也沒留下一點。司馬光《資治通鑒》所記也是依據野史,不足證信。《資治通鑒》本是用來警示皇帝的“警示教育”片,或許司馬光覺得這“楊安戀”實在是個難得的“噱頭”,棄之可惜,便腆著老臉放進了“正史”。再說司馬光所記“貴妃洗祿兒”的時間是天寶十年,這正是楊貴妃受玄宗專寵的時期,倆人“行同輦,止同室,宴專席,寢專房”,幾乎形影不離,安祿山實無機可乘。
再則,楊玉環“傍”安祿山之動機安在?楊玉環貴極實際上的“皇后”,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當朝宰相又是自己的族兄楊國忠,安祿山不過一封疆大吏,不值得她去投懷送抱。如果說楊玉環是為滿足個人的欲望,這安祿山不僅比她大二十幾歲,而且十分肥胖,其貌不揚,言語粗魯,雍容華貴的楊貴妃怎么會瞧得上他呢!
楊貴妃與安祿山“私通”說,不僅有娛樂八卦的成分,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摻雜其間。李唐王朝的追隨者,需要給那場著名的“安史之亂”找只“替罪羊”,楊貴妃當然是最合適的人選。于是,楊貴妃便成為“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又是一個“紅顏禍水”論。
既然這楊貴妃是“紅顏禍水”,何不給她假想一個“情敵”,再弄個“情夫”。唯其如此,才讓人覺得馬嵬驛嘩變合乎理情,這楊貴妃死不當惜,而玄宗癡迷于這樣一個有失婦道的妃子似乎不值得。
看了“安史之亂傷亡人數”還想看:
1.安史之亂傷亡人數有多少
2.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十大戰爭
3.安史之亂的性質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