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恭是怎么死的
尉遲恭字敬德,朔州鄯陽(今山西朔城區(qū))人,唐朝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尉遲恭與秦瓊為中國兩位傳統(tǒng)門神。隋末,尉遲敬德從軍于高陽,以武勇稱,累授朝散大夫。那么尉遲恭是怎么死的?
后尉遲恭被尊為民間驅(qū)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華門神。傳說其面如黑炭,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尉遲恭(胡敬德)與秦叔寶(秦瓊)是“門神”的原型。
尉遲恭,字敬德,唐朝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傳說其面如黑炭。尉遲恭與秦瓊為中國兩位傳統(tǒng)門神。年少時以打鐵為業(yè),隋煬帝大業(yè)末,尉遲敬德從軍于高陽,李世民與劉武周對戰(zhàn)時,曾降服尉遲恭,后尉遲恭被諸將排擠,李世民看出來后,跟他說:“愿意,就留下來;不愿意,我可以放你走。”尉遲恭求去,于是李世民給他一筆錢;后來,李世民在戰(zhàn)場上身陷危險,尉遲恭突然殺出,解救李世民一命,從此成為左右手。)
武德三年(620年),世民征劉武周,劉武周令尉遲敬德與宋金剛在介休抵御。太宗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前往勸降。尉遲敬德與尋相舉城投降。世民大悅,賜以曲宴,引為右一府統(tǒng)軍。
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恭事前事后出力甚多,尤以為救世民本人而射殺世民三弟元吉與入宮上船為唐高祖守衛(wèi)并請立世民為太子等為最,后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詳細(xì)過程請見:玄武門之變)敬德所得財,必散之士卒。頗以功自負(fù),與朝廷宰相不和,后出為襄州都督,遷同州刺史。
史載:嘗侍宴慶善宮,有班其上者,敬德曰:“爾何功,坐我上?”任城王道宗解喻之,敬德勃然大怒,一拳揮出,差點把道宗眼睛打瞎。太宗很不高興,罷,召讓曰:“朕觀漢史,嘗怪高祖(劉邦)時功臣少全者。今視卿所為,乃知韓、彭(韓信、彭越)夷戮,非高祖過。國之大事,惟賞與罰,橫恩不可數(shù)得,勉自修飭,悔可及乎!”敬德頓首謝。后改封鄂國,歷鄜、夏二州都督。敬德晚年謝賓客不與通,“穿筑池臺,崇飾羅綺,嘗奏清商樂以自奉養(yǎng)”。又餌云母粉,飛煉金石,為方士術(shù)延年,凡十六年。顯慶三年(658年)卒,唐高宗廢朝三日,詔京官五品以上及朝集使赴第臨吊,冊贈司徒、并州都督,謚曰忠武,陪葬昭陵。
延伸閱讀:
尉遲敬德一生戎馬倥傯,屢立戰(zhàn)功,因此以功自負(fù),不把大臣看在眼里,又與宰相不和,被貶為襄州總管,他曾侍宴慶善宮,有坐在其上者,尉遲敬德便憤然不平,任城王李道宗勸解,被尉遲敬德拳擊雙目。唐太宗對他的行為很不高興,宴罷之后,親自召見勸慰他,尉遲敬德從此醒悟,頓首相謝,以老辭官。
尉遲敬德晚年謝絕賓客,不與外通,唯飭觀沼,奏清商樂,奉養(yǎng)甚厚。又餌云母粉,求延年之術(shù)。尉遲敬德卒后,唐高宗詔京官五品以上及朝集使赴第臨吊,冊贈司徒、并州都督,謚曰忠武,陪葬昭陵。
尉遲敬德的一生,是戎馬生涯的一生,自隋末從軍至去世之前,南征北伐,出生入死,為唐代前期的強(qiáng)大和鞏固立下了汗馬之勞。武德時,他經(jīng)常從李世民鏟除地方割據(jù)勢力,在戰(zhàn)斗中,曾兩次冒險搶救李世民,使其轉(zhuǎn)危為安,保證了統(tǒng)一全國的戰(zhàn)爭順利進(jìn)行。邙山之役中,若不是他帶領(lǐng)軍隊沖出重圍,沖亂敵陣,是不會取得勝利的。在玄武門之變中,又是尉遲敬德左右了時局,阻止了兩軍殘殺,平息了動亂。在處理李建成余黨問題上為李世民當(dāng)權(quán)贏得了人心。至于他鎮(zhèn)壓竇建德農(nóng)民起義軍,是由時代局限性決定的,不能用現(xiàn)在的觀點去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