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女詩人魚玄機
魚玄機,女,晚唐詩人,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初名魚幼微,字蕙蘭。咸通(唐懿宗年號,860—874)中為補闕李億妾,以李妻不能容,進長安咸宜觀出家為女道士。下面是晚唐女詩人魚玄機簡介。
人物資料
魚玄機生平不見正史。盡管魚玄機名傳千古,但因其非官宦顯要,正史官文終不能留下片紙只字,其生平傳記資料散見于晚唐皇甫枚《三水小牘》、宋初孫光憲《北夢瑣言》、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等書。另外《太平廣記》、《南部新書》、《直齋書錄解題》和《全唐詩》等書中還存留有相關(guān)的斷章短句。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志對魚玄機之記載資料均甚少,故于其之研究多在其詩。其作品有《魚玄機集》一卷,詩作現(xiàn)存有五十首之多,《全唐詩》有收錄。
晚唐皇甫枚《三水小牘》說魚玄機,字“幼薇”;宋孫光憲《北夢瑣言》說魚玄機,字“蕙蘭”。后人不知誰是誰非,不能取舍。然而古人名與字都有某種程度上的關(guān)聯(lián),“玄機”意為深奧玄妙,“幼薇”同幽微,二者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故較可信。
根據(jù)《唐才子傳》,李億因為夫人對魚玄機的受寵“妒不能容”,遂為李億遣至咸宜觀入道。晚唐道觀因獨立于法外,政治力量無力支配,魚玄機并不是真正在道觀里研習道教教理。當時某些道士、女冠、和尚、比丘尼,并非純?yōu)樾扌兄耍烙^、寺廟甚至成為規(guī)避法網(wǎng)及逮捕的場所、暫時棲身之處。魚玄機居于咸宜觀時,多與名士交流,往來酬唱,后因情感糾葛,笞殺女婢綠翹,因而下獄伏法,《三水小牘》就曾記載此事。魚玄機的生平,是女性文學與社會的研究重要題目之一。
生平年譜
一歲。唐會昌四年(844)出生于鄠杜,起名魚幼微。約五歲。約唐宣宗大中三年(849)遷下邽就學。約十歲。約唐宣宗大中八年(854)返回鄠杜,與溫庭筠相識。魚幼微作《賣殘牡丹》,溫庭筠作《題鄠杜郊居》、《春盡與友人入裴氏林探漁竿》。
約十一歲。約宣宗大中九年(855)據(jù)《因話錄》載“大中九年沈詢侍郎以中書舍人知舉”。唐趙璘撰《因話錄》卷六《云溪友議》卷八載:“潞州沈尚書詢,宣宗九載主春闈。”知沈詢在這年主持科考。又據(jù)《唐摭言》卷十三:“北山沈侍郎(詢)主文年,特召溫飛卿于簾前試之。”溫庭筠落第上千言出任方山尉。魚幼微作《早秋》,溫庭筠作《早秋山居》相和。
十四歲。大中十二年春(858)李億狀元及第,崇真觀題詩,與李億相識,并嫁之。[3]
十四歲。大中十二年(冬)溫庭筠作《晚坐寄友人》,魚幼微作《冬夜寄溫飛卿》相和。
十四歲。大中十三年秋,魚幼微作《感懷寄人》,庭筠以《鄠郊別墅寄所知》相和。幼微再作《聞李端公垂釣回寄贈》、《贈鄰女》相贈。
十四歲。十三年冬(859),前往江陵。在路上作《春情寄子安》
十六歲。咸通元年春(860)尋親江陵,作《光、威、裒姊妹三人少孤而始妍乃有是作…因次其韻》。該年秋作《江陵愁望寄子安》、《隔漢江寄子安》、《次韻西鄰新居兼乞酒》、《寄子安》、《酬李學士寄簟》。又作《寄飛卿》求助,溫庭筠寄《初秋寄友人》,魚幼微作《和友人次韻》相和。九月九日重陽日在荊州,等侯溫庭筠作《重陽阻雨》、《期友人阻雨不至》。
十七歲。咸通二年春(861)作《賦得江邊柳(一作臨江樹)》、《情書(一作書情寄李子安)》、《暮春有感寄友人》。
十七歲。咸通二年(861)年秋,幼微決定東游。溫庭筠作《送人東游》,幼微作《送別》相和。船行長江作《江行》、《過鄂州(今武昌)》。在武昌上岸作《遣懷》、《夏日山居》、《題隱霧亭》、《寄國香》。溫庭筠作《寄山中友人》,魚幼微作《和人次韻》相和,溫庭筠作《寄山中人》再和。尋親不成,幼微入道作《訪趙煉師不遇》、《寄題煉師》、《題任處士創(chuàng)資福寺》。
十八歲。咸通三年(862)春,幼微返回長安,作《暮春即事》。此時先后收到溫庭筠所寄《渚宮晚春寄秦地友人》,《西江貽釣叟騫生(一作西江寄友人騫生)》。遂作《和友人次韻》。
十九歲。咸通四年(863)在昭義節(jié)度府任職。
二十三歲。咸通八年(867)辭職回長安作《酬李郢夏日釣魚回見示》。秋天,適逢李億來長安,作《左名場自澤州至京,使人傳語》、《迎李近仁員外》。
二十四歲。咸通九年(868)春,委托溫庭筠送李億回府,溫作《送李億東歸》。在咸宜觀中作《和新及第悼亡詩二首》,溫庭筠作《和友人悼亡(一作喪歌姬)》相和。又作《代人悼亡》,溫庭筠作《和友人傷歌姬》相和。隨后因“詩文候教”被改名魚玄機,繼而因妒殺女婢綠翹被捕入獄作《獄中作》。獲救出獄后,改名虞有賢或魚又玄。
二十五歲。咸通十年(869)初春,魚玄機作《送臥云道士》,從此隱居虢州(今河南省靈寶市地區(qū))苦讀詩書。
注:
[1}魚幼微《三用韻》“瀟湘期釣侶,鄠杜別家林。”韋莊(魚玄機)《鄠杜舊居二首》“阮咸貧去田園盡,向秀歸來父老稀。”
[2]魚幼微《下邽感舊》“昔為童稚不知愁,竹馬閑乘繞縣游。曾為看花偷出郭,也因逃學暫登樓。”
[3]魚幼微《游崇真觀南樓,睹新及第題名處》后相識。待嫁作《寓言》,相繼作《打球作》懼棄《折楊柳》。
[4]魚幼微《寄劉尚書》、《愁思》。
歷史評價
研究評價
至二十世紀,魚玄機引起許多學者關(guān)注,對其進行專門研究。
研究文章有許袆之《女詩人魚玄機》、譚正璧之《中國女性的文學生活·魚玄機》、盧楚娉之《女冠詩人魚玄機》等,及至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更有繆軍之《試論晚唐女詩人魚玄機及其詩作》、曾志援之《試評唐代女詩人魚玄機的詩》、王中華之《敢于亂禮法的女性——談魚玄機的詩》、艾芹之《魚玄機的女性意識及其愛情》、張乘健之《感懷魚玄機》、蘇者聰之《論唐代女詩人魚玄機》、曲文軍之《女詩人魚玄機考證三題》等,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還出版了彭志憲等編著的《唐代詩人魚玄機詩編年譯注》。
通俗文化中,魚玄機也是一個比較熱門的題材。有頗多出版或未出版的網(wǎng)絡(luò)小說以魚玄機故事為藍本,比如向哲著《新魚玄機傳奇》,薇在旦夕著《我與你說魚玄機》,夏雨rain著《覺今是而昨非》,玻璃
魚玄機唇著《愛如鮮血流千年》,吳蔚著《魚玄機》,蓮香小荷著《煙姿柳:才女魚玄機》,王小波著《尋找無雙》等等。還有一些以魚玄機故事為題材的影視作品,比如方令正執(zhí)導的電影《唐朝豪放女》等。
關(guān)于魚玄機的罪案,溫州大學張乘健教授認為,《三水小牘》關(guān)于魚玄機“妒殺”綠翹的故事有編造的痕跡。理由有二:一、綠翹已死,她死前和魚玄機說的話來源不可靠;二、綠翹作為魚玄機的女僮,年齡頂多不過十幾歲,而說的話義正詞嚴,全然不像天真爛漫的稚齡女孩子的口氣。這些話未見得是皇甫枚所編造,很可能就出自京兆府刀筆吏對魚玄機罪案的陳述;而綠翹斥魚玄機“淫佚”,簡直就是京兆府尹對魚玄機嚴正的判詞。張乘健認為,綠翹事件必定有復雜的背景,里面隱藏著隱秘的委曲和細節(jié);所謂魚玄機“妒殺”案是亙古之謎,也是千古奇冤。
關(guān)于對魚玄機的評價,明代文學家鐘惺在《名媛詩歸》稱“絕句如此奧思,非真正有才情人,未能刻劃得出,即刻劃得出,而音響不能爽亮……此其道在淺深隱顯之間,尤須帶有秀氣耳。”現(xiàn)代作家施蟄存說:魚玄機詩一卷,四十九首,還有一個南宋刻本……她的詩以五、七言律詩為多,功力在薛濤之上與李冶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