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后為什么要殺韓信
呂后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時呂雉也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被司馬遷列入記錄皇帝政事的本紀,后來班固作漢書仍然沿用。她開漢代外戚專權的先河。那么呂后為什么要殺韓信?
說起漢代風云人物,不能不說到韓信,因為韓信在西漢初年至少有兩個“第一”。第一個“第一”,韓信是西漢第一功臣,第二個“第一”,韓信是西漢第一個被殺的功臣。韓信之死,是西漢第一大案,也是一個名案和疑案,它被看做是開國皇帝誅殺功臣的典型,究竟呂后殺死韓信是何動機呢?
呂后為什么要殺韓信?是因為韓信居功自傲,而且功高震主?是韓信結黨謀逆,而且又是個軍事天才,所以威脅太大?是因為韓信與呂后之間本來就不透氣?種種都有可能為韓信招來殺身之禍。如果是這樣,最想殺韓信的是漢高祖劉邦?為什么劉邦不下手,呂后下起手來卻是又快又狠?史書上都說是高祖仁慈,呂后狠毒。其實呂后殺韓信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原因:情殺!這是一起情殺案。這恐怕連高祖劉邦也不知道。他還在那高興,我這老婆英明賢惠,自己做惡人,讓我做好人。他哪里知道自己風流快活的同時,他老婆卻在給他戴綠帽子。我的證人是唐代大詩人李白。
在《容齋隨筆》中記載,李白寫了一首《雪讒詩》,內容是講婦人淫亂敗壞國政的事情。你想李白知道這些事,改朝換代不知多少遍了,也就是說歷朝歷代不知有多少人知道這些事。內容是這樣的:“彼婦人之猖狂,不如鵲之強強。彼婦人之淫昏,不如鶉之奔奔。坦蕩君子,無悅簧言。”接著是關鍵的一段:“妲己滅紂,褒女惑周。漢祖呂氏,食其在傍。秦皇太后,毐亦淫荒(毐,拼音:ǎi)。螮蝀作昏(螮蝀,拼音:dì dōng),遂掩太陽。萬乘尚爾,匹夫何傷!詞殫意窮,心切理直。如或妄談,昊天是殛(殛,拼音:jí)。”破案的關鍵就在“漢祖呂氏,食其在傍”八個字。注意“食其”二字不念“shí qí”,而是念“yì jī”。李白的詩分明在指正呂后和酈食其是奸夫淫婦,酈食其根本就是呂后的情夫,而酈食其恰恰是韓信害死的。
說起高陽酒徒酈食其可是一個響當當的人物,他憑三寸不爛之舌說降了陳留縣縣令和守縣的秦將,使得劉邦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陳留。從此,酈食其深得劉邦喜愛,當然更得劉邦老婆呂雉的喜愛。后來,劉邦當了漢王,要統一天下。他又主動請纓,再次憑三寸不爛之舌去說降齊國,還真不能小看這個酒色之徒酈食其,他還真地把齊王給說服了。但是,當時已是天下兵馬大元帥的韓信卻認為這時候是進攻齊國的最佳時機,四個字“攻其不備”,于是毫不猶豫地兵伐齊國。齊王氣得七竅生煙,大罵劉老三(劉邦)言而無信,酈食其是個大騙子,就把酈食其給烹殺了。也就是活活給煮死。從維護世界和平的角度上看,酈食其利用外交的做法是正確的,也值得后世贊揚。但是,韓信的做法也不無道理,一舉殲滅好處是以后齊國想反沒機會了,為大漢除了后顧之憂。從此,就可以專心對付項羽這個最大的敵人。
在兵伐齊國導致酈食其慘死,韓信確有“公報私仇”“借刀殺人”的嫌疑。韓信為什么要除掉酈食其?殺人的動機是什么?酈食其的死,要怪就怪他自己那張嘴上,他常常在劉邦和呂雉面前搬弄是非,說了不少韓信的壞話。漢王呂后對韓信起了疑心,導致君臣失和,酈食其有逃避不了的罪責。這樣看來,酈食其的三寸不爛之舌,要打打折扣。他自己的性命不就是讓這“不爛之舌”給“爛”了的嗎?可是韓信萬萬沒想到,酈食其有一位位高權重的老情人呂后會為他報仇,用的也是“公報私仇”這樣的計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