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介紹
導讀:伊麗莎白一世于1559年利用議會通過 法令重立 英國國教,與 羅馬教廷決裂。并與爭奪其王位的 蘇格蘭女王 瑪麗·斯圖亞特進行長期斗爭。1587年 樞密院處死 瑪麗·斯圖亞特,從而打擊了內外 天主教勢力的顛覆活動,進一步鞏固 王權。
英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介紹
伊麗莎白一世(英文:Elizabeth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名叫伊麗莎白·都鐸,是都鐸王朝最后一位君主,英格蘭與愛爾蘭的女王(1558年11月17日-1603年3月24日在位),也是名義上的法國女王。她是英王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兒。1558年11月,伊麗莎白的同父異母姐姐瑪麗一世去世,伊麗莎白繼承王位。1559年1月15日,伊麗莎白正式加冕成為英格蘭的女王。伊麗莎白即位之初成功的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后,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峰,涌現出了諸如莎士比亞、弗朗西斯·培根這樣的著名人物。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也在此期間開始確立。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在英國歷史上在位時被稱為“黃金時代”。伊麗莎白一世于1603年3月24日在里士滿王宮去世,她終身未嫁,因此被稱為“童貞女王”。也被稱為“榮光女王”、“英明女王”。
伊麗莎白一世在位時的經濟
在經濟上伊麗莎白一世實行 重商主義政策,保護和發展本國毛紡織業和其他新興工場手工業。她特別鼓勵造船和航海業,鼓勵建立各類海外貿易公司,擴大英國呢絨等商品的海外市場。繼續鼓勵 圈地運動,頒布迫害失地農民的血腥立法、徒工法和濟貧法等。力圖用國家政權控制或干預社會經濟變革。
向南,英國與 北非、 西非國家發展商業往來。1585年,英國成立了“摩洛哥公司”。1588年,又成立了“幾內亞公司”。這些地區壟斷性的商業集團紛紛前往 非洲,從事不平等的貿易掠奪,乃至販運 黑奴。
向東,英國恢復了與地中海地區的貿易往來,打通了與印度等東方國家的貿易。1571年,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聯合艦隊戰勝了 奧斯曼土耳其海軍,為英國向 地中海地區擴張商業提供了有利條件。1580年,奧斯曼土耳其蘇丹穆拉德三世表示愿意與英國通商。于是,伊麗莎白女王于1581年正式向“ 利凡特公司”頒發貿易專利證書,允許該公司壟斷對奧斯曼土耳其的貿易,期限為7年。而且,女王本人也向該公司秘密投資4萬 英鎊,占了該公司全部資產的一半。英國通過“利凡特公司”每年向奧斯曼土耳其出口價值約15萬英鎊的 呢絨。英國的殖民貿易觸角開始伸向東方的 印度,1600年,倫敦商人在伊麗莎白女王的支持下成立了著名的“ 東印度公司”,該公司享有對 好望角以東的國家特別是印度進行貿易的壟斷權。
伊麗莎白一世在位時的政治
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是英國歷史上的重要矛盾轉折期:君主專權開始向 議會主權轉化;在封建經濟形態中已萌生出 資本主義的幼芽;打敗 西班牙無敵艦隊使英國開始走向建立海上霸權的時代。
即位之初,伊麗莎白在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支持下,推行一系列有利于國家富強和資本原始積累的政策。在政治上強化專制王權,重用柏利 勛爵塞西爾等大臣,逐漸把議會變成專制統治的工具。
伊麗莎白一世于1559年利用議會通過 法令重立 英國國教,與 羅馬教廷決裂。并與爭奪其王位的 蘇格蘭女王 瑪麗·斯圖亞特進行長期斗爭。1587年 樞密院處死 瑪麗·斯圖亞特,從而打擊了內外 天主教勢力的顛覆活動,進一步鞏固 王權。
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晚期,英國國內矛盾日益突出。長期戰爭使國家財政陷入新的危機。城鄉人民反抗不斷。 愛爾蘭局勢惡化。特別是專制王權與 資產階級的聯盟漸生裂痕。資產階級要求繼續深入 宗教改革,掀起 清教運動。伊麗莎白一世對 清教徒嚴加迫害,隨意把許多商品 專賣權賞給寵臣的作法不利于工商業的進一步發展,遭到議會的猛烈 抨擊。她不得不在1601年向議會許諾停止出售有害的專賣權。
伊麗莎白一世晚期,社會矛盾也反映在統治集團內部,1601年她不得不處死在 倫敦謀反的寵臣 埃塞克斯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