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歷史地位簡介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帝國。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元朝的歷史地位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元朝的歷史地位介紹
加速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元朝統治者實施的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使古代中國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和發展出現了很多新的氣象。蒙古族文字產生于這一時期,并沿用至今;北方游牧民族歷史上第一部用本民族文字撰寫的歷史著作《蒙古秘史》誕生;在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元朝政府官員的民族成份最為復雜;元朝也是中國統一王朝史上第一個多民族文字并用的王朝;《遼史》、《宋史》和《金史》,是廿四史中僅有的、由多民族史家共同編修的史籍,也在中國史學史上首開一朝官修三朝歷史之先河,為后世保存了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中原文化在邊疆民族地區得到廣泛傳播,儒家經典著作被翻譯成蒙古文出版,漠北、云南等偏遠地區首次出現了傳授儒家文化的學校;中國首次出現了由中央政府批準成立的、全國性的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教育機構——蒙古國子學和回回國子學,蒙古、契丹、女真和色目人中間涌現出一大批漢文著述家;西域各民族文化進一步向中原社會流傳,藏傳佛教在中原得以傳播,海南黎族的木棉種植和紡織技術推動了中國棉紡業的發展;在寬松的政治文化氛圍下,各民族間的交融也進入又一個高潮期,契丹、女真、黨項等民族悄然融入到蒙古族、漢族和周邊其他民族之中,而一個全新的民族——回回族在中華大地上誕生。對于元朝各種文化和諧并存的局面,中世紀歐洲“四大旅行家”之一的鄂多利克,曾感慨地稱之為“世界上最大的奇跡”。
由此可見,元朝的建立,打破了此前歷史上出現過的人為的文化屏蔽現象,中華文化多樣性的現實得到普遍認可,“四海為家”、“天下一家”的觀念深入人心,多元一體格局在統一的環境里變為事實。
兼容務實的文化政策推進了中國封建文化的發展
與大多數中國封建王朝相比較,蒙元時期思想文化觀念有兩個特點是十分顯著的:其一是兼容,其二是“不尚虛文”。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元朝的文化環境表現出兼容務實的特征。
蒙元王朝的文化兼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它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唯一沒有從官方角度提出“避諱”制度的王朝;它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思想文化禁錮制度最少的王朝之一,目前尚未發現元代人士因言論遭受不幸的實例。據統計,元代的文化禁令僅是明清兩朝的幾十分之一;它還是中國封建歷史上唯一明確提出宗教信仰自由的王朝,當時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宗教在中國都有活動場所和信徒,這在當時的整個歐亞大陸恐怕是絕無僅有的文化現象。
兼容的文化氛圍為中國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中國“戲劇史和文學史上的重大事件”——元曲(散曲和雜劇)就是在此環境下形成的。今人把元曲與唐詩、宋詞并列,視之為中國文化的瑰寶。一些學者認為元曲之所以在元代誕生并繁榮,主要得益于元代北方少數民族倫理道德的影響和文化政策的寬松,“使得社會思想能夠較多地擺脫傳統規范的束縛”自由創作。
儒家文化的社會地位進一步提高。孔子在元代被封為“大成至圣文宣王”,使其美譽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孟子等歷代名儒也獲得了崇高的封號;元朝在中國歷史上首次專門設立“儒戶”階層,保護知識分子,“愿充生徒者,與免一身雜役”。元代的民眾普及教育超過了前代,書院達到400余所,州縣學校的數量最高時達到24400余所。對元代儒家文化的發展,陳垣先生是這樣評價的:“以論元朝,為時不過百年。……若由漢高、唐太論起,而截至漢唐得國之百年,以及由清世祖論起,而截至乾隆二十年以前,而不計乾隆二十年以后,則漢、唐、清學術之盛,豈過元時!”
元朝的歷史簡介
元朝歷史從至元八年(1271年)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開始,到洪武元年(1368年)秋明太祖朱元璋北伐攻陷大都為止,元朝在全國的統治結束。前后共計98年。
元朝的前身為大蒙古國。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漠北諸部,建立大蒙古國。蒙古先后攻打西夏與金朝,并于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8月攻滅西夏,元太宗六年(1234年)3月攻滅金朝,完全領有華北。在西方,蒙古先后發動三次西征,使蒙古帝國稱霸歐亞大陸。
元世祖到元武宗期間是元朝的鼎盛時期,軍事上平定西北,但在征伐日本、東南亞諸國卻屢次失利,其中在元日戰爭戰敗。元朝中期皇位頻繁更迭,政治始終沒有上軌道。元順帝晚期,由于怠于政事、濫發紙幣導致通貨膨脹、為了治理泛濫的黃河又加重徭役,最后導致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發元末民變。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派徐達北伐攻陷大都。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建文四年(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國韃靼,北元亡。
看了元朝的歷史地位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