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勵志演講稿
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不忘初心勵志演講稿范文,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不忘初心勵志演講稿范文篇1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一路前行,誘惑密布,坎坷重重。而能使得我黨得以壯大、得以傳承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黨的不忘初心,時刻走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始終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早已形成了利由他人先享,苦由自己先吃的優良民族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是固步自封、自私自利的一條道路,而是改革開放、全人民共享勝利果實的一條道路。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我們都應當牢記我們是人民的公仆,不能圖一時之快、一時之利就將人民群眾的利益拋之腦后。道路是曲折而前進的,我們在看到問題時同時也應當看到我黨取得的成就,始終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走出一條屬于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我們的理想信念,提高黨性覺悟,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嚴守政治紀律,勇于擔當作為,永不叛黨,為建設共產主義奮斗終身。
不忘初心不僅要停留在思想層面,更要落實到實際行動上,在工作中,不推諉工作,不讓群眾吃閉門羹,想民之所想,利民之所利,面對群眾提出的問題要耐心解答,悉心分析,拿出自己的擔當作為,拿出自己為民服務的態度,積極解決群眾的困難。和群眾一起齊頭并進,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建成小康社會,最終實現共產主義。實現夢想的道路上必然會充滿誘惑和荊棘,但只要我們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始終不忘初心,做好自己,就能在最終實現我們的夢想!
不忘初心勵志演講稿范文篇2
7月1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紀念大會,、、張德江、俞正聲、劉云山、王岐山、張高麗出席大會。在會上做了一萬余字的長篇講話,內涵異常豐富。
這篇貫穿了歷史、現實的重要講話,以八個字統貫全文:“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不忘初心,是不忘記自己從何而來,為何而去。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成長一直伴隨著中華民族的救亡圖存,一種民族危亡的緊迫感深植于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基因中。這使得中國共產黨的所思所為一直圍繞著整個民族的復興。一開始是救亡,如今是富強。其核心無非是圍繞兩個字展開:人民。
95年來,這顆初心未黯,使得中國共產黨始終能在關鍵的歷史時刻,破除和超越利益固化的藩籬,把整個政黨的精神一遍遍拓寬,從而避免了這個擁有8800多萬黨員的政黨淪為某些人或者某些群體的“私產”。
扎根于人民,來源于人民,服務于人民,這是中國共產黨有別于其他西方政黨的鮮明特色,也將成為其長期執政的堅實基礎。
在昨天的講話中,習還提到了“中國方案”:“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
幾年前,很多學者廣泛討論“中國模式”,認為中國的崛起創造了一個有別于西方的發展模式,甚至超越了西方。但中國一直保持了謹慎,并沒有在正式場合引用“中國模式”一詞。從實踐看,中國的發展道路一直在探索和完善中,但也有一條主線一直堅持了下來:人民立場,從而形成了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
這次習提出了解決人類發展問題的“中國方案”,這個方案不是對現有西方制度的簡單復制,更是完善和超越,是更好的社會制度設計。但絕不是像西方某些國家一樣,對自身文化懷有盲目的優越,以普世自居,強加于人,而是一個可供選擇的,有中國的鮮明特色,也有一定的普遍規律的“中國方案”。
正像習所說的,歷史沒有終結,歷史也不會被終結。“中國方案”來源于我們對發展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自信。說,“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對道路、理論和制度的實踐也會慢慢內化為文化的基因,因此,文化自信是更深層次的民族品格。但中國的文化自信是自尊,能堅持自己的根本,絕不是“文明與野蠻”的盲目自傲。
這種平等、開放的文化觀,可以讓“中國方案”尋找到更多的知音。這也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推動新的國際秩序的一個根本心態。
不忘初心勵志演講稿范文篇3
“兩任村官,六載離家,總是和農民面對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廠和農田,對不住家中嬌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紅手印,改變鄉村的命運;如今,他們再次伸出手指,鮮紅手印,顆顆都是他的碑文。”——這是2009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踐行信念好村官”安徽小崗村原黨委書記沈浩的頒獎辭。2004年,沈浩初入小崗,村民都認為沈浩是來鍍金的,對他不以為然,然而沈浩在小崗任職的三年里,先后為小崗修了公路,為散居的村民集中蓋了住宅樓,并在村里成立了大包干紀念館。2006年底,沈浩在小崗村任職三年屆滿,但是此時蓄勢待發的小崗村已經離不開他,村民用鮮紅的手印將沈浩留在了小崗,沈浩用實際行動闡釋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調整心態是第一步。獵豹是動物世界中的短跑之王,它追逐獵物的時速可高達120公里。但是,獵豹追逐獵物的時候,一般會在30秒的時間內,也就是在800米距離內將獵物追捕到手,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和距離,它就會放棄,等待下一次機會。年輕如我們,對這個社會大學堂充滿了幻想,可以大展宏圖,一施抱負,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然而事實卻告訴我們,登高望遠,需腳踏實地,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常常要捫心自問“我要為農村干什么”、“我為農村干了什么”、“我在農村學到了什么”,避免出現“尾巴主義”、隨波逐流。剛剛走出校園門的我們,急需的是實踐中的磨練,沉淀中的學習,只有一步一步走,才能方得始終。
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轉換身份是第二步。焦裕祿在面對蘭考正遭受的內澇、風沙、鹽堿三害時沒有退卻,用他的雙手同全縣干部和群眾一起,與自然災害做斗爭,團結蘭考民心,一起攜手改變蘭考面貌。他臨終前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后“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堆上。”驕縱如我們,作為父母眼中的掌上明珠,從來沒有干過體力活,讀書便是以前的全部生活,然而到了工作崗位,任性便成了絆腳石,客客氣氣的把自己擺在客人的位置肯定是無法開展工作的,群眾會離棄你,忽視你,甚至不再相信你,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必須要走入田間,一起插秧種稻,與群眾坐同一條板凳,才能更快的融入他們,在工作崗位中要強化主人翁意識,了解工作對象的愛恨情仇,所思所想,勇于、甘于為群眾服務。
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敢于擔當是第三步。林肯說:“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如此,你才能磨煉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識而進入更高的境界。”大事難事看擔當,順境逆境看胸懷。果敢如我們,年輕氣盛,總能逞著一口氣拍著胸脯說“沒問題”,然而事后畏縮怯懦,不敢人前言。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當中,天天跟老百姓打交道,這就要求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犯過錯誤后主動去承認,去承擔。在工作中邊干邊學,細心觀察,多想多問,虛心求教,積累經驗,打牢自己的基礎,為下一步工作奠定強有力的群眾基礎。
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勇于實踐是第四步。學習沈浩同志,就是要學習他的艱苦創業,勇于實踐、爭做群眾致富帶頭人。我縣正啟動鄉鎮電商服務站,為群眾提供網絡創業咨詢、淘寶代購、火車票代購等便民服務,借用網絡等新興媒體給群眾帶來更多的福利。但是,要想落實此項工作,不僅需要熟知相關政策法規,而且要做到上情下達,讓群眾知曉度達到100%,避免富民過程中出現漏洞。基層工作者是一個有知識、有活力的集體,要時刻提醒自己擔負著服務“三農”,致富群眾的重任,要切實做到學習學習再學習,實踐實踐再實踐。
走好人生的四步曲,才能演奏出美妙的人生篇章。習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講到:“青年人要扣好第一粒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那么接下來的扣子也會扣錯。”這個比喻恰如其分,內涵豐富,不僅展現了對中國青年未來的殷切期盼,也對青年人走向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寄予厚望,希望青年從“扣好第一粒扣子”開始,努力在自己的領域中創造自己的工作初心,自覺完善工作旅程中的轉變,真正做到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