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愛國講話稿
我們作為一個愛國人,一起去祝福祖國祝福偉大的祖國朝著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闊步向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小學生愛國講話稿5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生愛國講話稿(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我愛祖國》。
在歷史長河中,有一條巨龍始終屹立在地球的東方,那就是我們深愛著的祖國——中國。滔滔長江水、滾滾黃河流、連綿不斷的群山、一望無垠的草原、美麗富饒的江南、波濤云卷的大海……這都屬于我們偉大的祖國。
“我愛祖國”,簡簡單單的四個字,道盡了多少中華兒女的心聲。粱啟超曾說過:“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則國屹立于世界!”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和期望。同學們,祖國在我們心中,和諧家園在我們心中,我們就就應為之而付諸努力。努力學習吧,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完美、富強。
祖國是東方的明珠,是亞洲騰飛的巨龍,是遠方地平線上初升的太陽。祖國在你心中,在我心中,在我們大家的心中!
謝謝大家!
小學生愛國講話稿(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來賓朋友:
大家下午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中國愛》!
首先我要講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真正的事例。
我所居住的小區有戶三口之家,一隊夫妻和他們的孩子。小倆口倆經營著一個水果攤,一家三口就靠水果攤生活。幾年前,小男孩檢查得了白血病,夫妻倆取出了所有的積蓄和向親朋好友借來的錢,然而不久便花光了。在這一家子束手無策的時候,居委會來了,社區的居民來了,還有佷多聞訊而來的陌生人。你五十,我一百,一疊帶著掌心溫度的救命錢被送到了小男孩手里。
其實在這片土地上,每天都會有這樣或者那樣感人的事例發生。
我只是截取了一件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而已。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事例越來越多。不知道大家意識沒有,其實在這背后一個巨大的事實是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幸福。有位作家說過:我們必須先讓自己衣食無憂才有余力去幫助他人。連自己溫飽都成問題,幫助別人是有心無力的。如今,我們幸福了。而這幸福生活的背后又是因為我們祖國日益強大。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
是的,祖國繁榮了,祖國昌盛了。我們的祖國在不久前迎來了她六十一歲的華誕,也迎來了她偉大的復興。
全世界的中華兒女都期待著這天。
我還記十多年前當一架國外飛回的飛機停在首都機場時,一位白花蒼蒼的老華僑是跑著下飛機的。他一邊跑一邊喃喃念著:“我回來了,我回來了……”老華僑眼里噙著淚花說他這一刻已經太久太久,等到滿頭青絲變成了華發。
這位老華僑就是我的舅爺爺。
我們在這片土地上出生,每天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以至于我們體會不到那份真實而深厚的幸福。只有當我們久居異國他鄉后雙腳踏上片土地時,我們才會體會到那種無比的激動,那種落葉歸根的情思。是的,我們的根在中國,我們血管里有著黃河,長江的脈動,我們的骨子里有著悠悠華夏五千年歷史。
我明白了,為什么我的同學出國留學時,他家里會讓他帶上一小瓶這黃土。因為這黃土就是我們的根,這黃土里蘊藏著我們的魂。
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我愛這片土地上的藍天碧水,我愛著土地上的一草一木,我愛著這片土地上每一位勤勞,勇敢,善良,樸實,真誠的人們。正如詩人艾青的一句詩: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愛,不是只靠說在嘴上的,而是應該用行動來表達。所以今年的十月一日,我一個最怕打針的女孩走進了獻血車。因為我不知道還有什么方式比這來得更直接。
再過三十年,我們再來相會。再過三十年,我們美麗的家鄉,我們偉大的祖國會呈現什么樣的變化?我堅信,祖國的明天,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祖國的明天更美好。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一起攜手努力!花開四季,花開不敗。
小學生愛國講話稿(篇3)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如果說那時的中國是一個生病的人,那么那時的日本便是條咬人的惡犬。在所謂“天皇圣戰”的理由下,他們沒有任何罪惡感(除白鼠外)。中國卻連半個字也不敢說,真是可悲啊!
先說南京大屠殺。日本在南京殺死了無數中國人民(日本還一邊不承認,一邊在歷史教材中篡改歷史,哎),尸骨堆成小山,慢慢地變質、腐爛。他們一連殺了一個星期,居然殺上了癮!他們把大批中國俘虜集中到一起,用刺刀亂捅,用機關槍掃射,挖坑把中國俘虜活埋,用汽油澆淋后焚燒……而那些喪心病狂、無可救藥的敵人不僅把打殺中國人作為娛樂,還把中國人當活靶子練習射擊!面對這慘不忍睹、傷天害理的事件,中國也沒有吭聲。
再說中國慰安婦。那一個個哭泣的臉龐,深深地嵌入這段凄慘的歷史。逃避是毫無意義的,這更能讓我們明白:軟弱就要挨打!
最后來看“黑太陽七三一”事件。日本把鼠疫、霍亂等大量病毒(得病的動物、跳蚤和帶有病毒的小米、破布)用飛機投下,各個地區死亡人數達上千萬人!日本人還把中國人抓去做各種實驗(具體是:手榴彈實驗;凍傷實驗;火焰噴射實驗;七三一石井細菌炸彈實驗;鼠疫實驗;無醫學專用拔牙;人與馬血液互換;胎兒畸形實驗;人與畜生雜交;人體四肢互換等等)。中國卻“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難道真理就在日本人手中嗎?不是的!
今天,我們過著安逸的生活,可不能忘記恥辱的歷史;我們有強大祖國的保護,可是不能忘記昔日國家的弱小。請不要忘記那段歷史,更不要花天酒地。我們的使命是“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小學生愛國講話稿(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
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生子當如孫仲謀。
——宋.辛棄疾之《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歷史的風雨盡管浩瀚洶涌,不能沖淡人們對英雄的敬仰;歲月的河流盡管綿長蜿蜒,無法流走人們對英雄的懷念。他們光輝的愛國形象,崇高的民族精神,氣吞山河的言辭,可歌可泣的壯舉……無不令我敬佩不已。
愛國是個崇高的字眼,顧名思義,愛國就是熱愛自己的祖國。在我國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了許許多多的愛國志士。屈原在郢都被攻破后,萬念俱灰,高吟《離騷》,憤然投江。范仲淹被貶后,發坐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長嘆。而林則徐在被流放后,寫下了"為利國家生死以,完固禍福趨之"的心聲……
"俱往矣,數愛國人物還看今朝。"也許我們的愛國熱情無法在殘血如火的戰場上表現,但我們可以用知識的武器來捍衛祖國,建設祖國!"愛國不在年高"當我們睜開雙眼遙望遠處點點露珠點綴下的山花時,可曾想過被掩蓋在五彩斑斕的的鮮花下的幼苗?那些躍躍欲試,時刻準備為這片花海作出絲絲貢獻的幼苗?我們也是如此,盡管我們弱小,但我們可以把這份弱小的微薄之力轉為學習的動力;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盡管我們國家現在還不發達,但請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后。"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正因為我們不發達,更要用這雙勤勞的雙手創造奇跡!
愛國是成才的動力,生命的航標,前進的風帆。也許途中驚濤駭浪持續不斷,但你不能退卻,只有頑強進取,才能摘取頂峰金燦燦的果實!你瞧,信念的桅桿已經樹起,希望的風帆已經揚起,讓我們想著理想的霞光啟航吧!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了!
小學生愛國講話稿(篇5)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花苞心態,才是真愛》。有人說:做不了偉大的事,就用偉大的愛,做平凡的事。
作為一名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老師,也許談論師德可能會顯得有些稚嫩,但絕不會失掉我的真誠,因為我和大家一樣,從事著一項光榮的職業---教師。
有太多關于孩子的比喻,在我眼里,學生都是待放的花朵,而我們有幸能伴花成長,傾聽最美的花開的聲音。
第一次登上講臺時我的激動與不安;一聲聲老師好背后的滿足與竊喜;學生取得進步時的欣慰與鼓舞。從那一刻起,我覺得自己來到這個舉目無親的地方,我選擇的,不僅是一個職業,更是一個值得我用一生去完成的事業。
在從教的這些年里,與學生的相處中,發生的故事可謂舉不勝舉。今天想要說的,是一個與放棄相關的故事。
這件事,是發生在去年的事。當時我剛帶大班數學,班里有幾個孩子因為種種原因,對課堂,他們麻木了,疲倦了,不為所動了,家長也不關心,我心里非常著急。上課的時候,盡我的能力去關心,鼓勵他們。為了他們,一節課上,提醒了近十次的注意和專心,平均每幾分鐘一次提醒,這是怎樣的課堂啊!其他的學生不耐煩了:老師,別費心了,他們是神仙!
聽到“神仙”這個詞的那一瞬間,心里像被刀割一般難受,我不甘心就這樣放棄!課堂上,一點一滴地教他們,課下,我也很耐心地幫助他們。可是,過了很長時間。我發現他們依然如故:上課不知道翻書,寫字不知拿筆,讀書不知張口,我付出了很長時間的辛勞,一點成效都沒有,他們仍在原地一動不動,在無奈中,我放棄了,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網上看到了南京行知小學的楊瑞清校長做的一場關于“學會賞識,愛滿天下”的報告。報告上他一邊講,一邊展示有關圖片。當大屏幕上出現那片迷人的荷花池時,大家不禁發出了嘖嘖的贊嘆。那個畫面中最顯眼的是一朵盛開的紅荷花,旁邊還有一枝含苞待放的花苞。楊校長說“人們總是把目光放在這朵鮮艷的花上,卻很少有人去關注這個花苞。其實,過幾天這個花苞也會開出鮮艷的花來的。這就像我們教學生一樣,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到學習好的學生身上,很少去關注后進生。即使關注,也是嫌它怎么還不開花——人家都開了,你怎么還不開?你再不開,我就把你給掰開!”他的幽默換來滿堂掌聲和笑聲。“如果硬把它給掰開,它不但開得不鮮艷,還會很快就枯萎。耐心地等待花開,這就是‘花苞心態’。”
好一個“花苞心態”!花不是不想開,而是時機未到啊,時機一到,它自然就會開放的。我們面對的學生不就是這樣嗎?有的孩子接受能力強,領悟速度快,就像那支早開的荷花一樣;而有的孩子接受能力弱,領悟速度慢,就像開得晚的花一樣。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卻總是希望每個學生都像第一名那樣聰明,只要老師一點撥,他們就都能心領神會,還會舉一反三。如果有的學生做不到這一點,我們就很難接受,甚至因此而忿忿不平,大動肝火,千方百計地想讓那些孩子快速向第一名靠攏。于是,我們整天生活在抱怨中,生活在抑郁中,生活在硝煙彌漫中。
培養自己的“花苞心態”吧,相信那些接受知識慢的孩子就是那枝還沒開放的“花苞”,它不是不開,而是在積蓄能量,是在等待時機。它一旦開放就會讓你大吃一驚。
抱定“花苞心態”,相信那些接受能力弱的孩子就是那個“花苞”,他們是大器晚成的。這樣一想,你還會整天心情抑郁嗎?想象著這些“花苞”一旦“開放”而滿池荷香的情景,恐怕樂都來不及呢。
“花朵花苞,哪一朵不好,生命如水,那一段不美”用如此心態去傾聽生命中花開的聲音,那么我們的孩子都會取得成功。讓我們拾起賞識教育,相信班級里的孩子都是能學會的,只是遲早問題,對于遲者要尤其關心愛護,不是責罵批評,他們的點滴進步要更加關注,這就是素質教育德靈魂,這樣作為老師的我們也不會那么“痛苦”了。
最后引用花苞心態的提出者周弘老師的一句話:“我們只要找回花苞心態,對孩子永遠用拉拉隊員的方式去愛,我們和孩子就能夠重新回到追蝴蝶般流連忘返的美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