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節日風俗
關于中秋節的節日風俗有哪些?中秋節習俗有賞桂花、賞月、吃月餅、祭月、燃燈等。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中秋節的節日風俗,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
秋節的節日風俗1、賞桂花:在中秋時剛好是桂花飄香的時候,桂花在古代也一直是和月亮相關聯,也衍生出了很多神話故事。而桂花作為一種名貴的品種,它也有著喜慶、吉祥的象征。在中秋這一天賞桂花,聞著沁人心脾的香味,感受不一樣的味道,從而表達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2、賞月:中秋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是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古時很多的詩人、文豪也會在這時邀友賞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
3、吃月餅: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寓意家人團圓,寄托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4、祭月:中秋夜,要拜祭月神,設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對著月亮依次拜祭,再有家中主婦按照家里的人口切好月餅,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5、燃燈: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懸于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于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桿,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于元宵燈節。
中秋節是什么季節
中秋節其實是在秋天,根據農歷來算,中秋節正好是在秋季的第二個月份,也被大家叫做“仲秋”,所以,中秋節也就被大家叫作“仲秋節”。另外,中秋節,還被稱為月夕、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等。中秋節是傳統節日,最早出現這個詞是在《周禮》一書中,一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的盛行是在宋朝,到了明清時期的時候已經跟元旦齊名了。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一直到現在還保留著很多習俗。一般中秋節是一個團圓節,主要是用來表達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這個節日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的歷史
中秋節也可以被叫作“秋收節”,在古代的時候,人們會在這個節日清濁豐收,也會有祭月的習俗,從周代開始,每到中秋節就要舉行很多活動,到了魏晉之時,民間便開始有了中秋賞月之舉,但尚未形成習俗。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后來一直到唐代初年,中秋節才正式被定為節日。
中秋節是紀念誰的
有個說法是紀念嫦娥,也有的人覺得是為了紀念后裔,傳說當時天空有10個月亮,后裔射下了9個,這才讓中華大地溫度適宜,也有人說中秋節并不是為了紀念某個人,而是為了慶祝豐收。每年中秋節都是大豐收的時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而有了中秋節,中秋節即每年農歷八月十五。關于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中秋節是法定假日嗎
中秋節是法定節假日,一般都是放三天,但是具體的安排每一年可能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