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癥狀提示體內有濕氣
身體內的濕氣重是指體內多余的水分沒有及時排出體外。濕氣重會對身體健康影響比較大,,導致抵抗力下降,甚至是引發一些疾病。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5個癥狀提示體內有濕氣,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5個癥狀提示體內有濕氣
通常情況下,可以通過舌苔、大便形狀、食欲、精神、皮膚狀況這5個特征來判斷是否有濕氣,具體分析如下:
1、舌苔:健康人群舌苔比較薄,一般呈粉色。如果舌苔很厚膩,或者舌體胖大,舌頭邊緣有明顯齒痕,一般提示存在濕氣。
2、大便形狀:正常的大便是軟硬適中的條形,如果大便的外形軟爛、黏膩,不成形,一般提示存在濕氣。
3、食欲:如果存在食欲較差,進食時存在惡心感覺,也提示存在濕氣。
4、精神:如果經常出現困倦、記憶力減退、頭暈等癥狀,也可能提示有濕氣。
5、皮膚狀況:容易皮膚表面的油脂分泌過多,也是有濕氣的一種表現。
如果存在體內有濕氣,可以采取針灸、拔罐等方式祛除濕氣,也可以遵醫囑使用參苓白術丸、附子理中丸等藥物進行治療。
濕氣重怎么排濕最有效
1、調整飲食:可適量食用薏米、芹菜等有助于健脾利尿的食物,促進胃腸道蠕動和身體新陳代謝,幫助排出體內濕氣,同時還要避免進食辣椒、洋蔥等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影響脾胃正常功能,不利于排出濕氣。
2、合理運動:平時可適當進行散步、騎自行車、游泳等有氧運動,增強身體代謝功能,提高免疫力,促進體內濕氣和代謝廢物排出。
3、服用中藥:如果體內濕氣過重,伴有疲勞、汗多、四肢乏力等癥狀,還可以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中藥進行調理,常用藥物有黃芪、白術等,健脾健胃、利水滲濕,促進體內濕氣排出。
此外,還可以通過拔罐、刮痧、艾灸等中醫理療疏通經絡,去除體內濕氣。建議到正規醫院中醫科就診,由專業醫生進行相應治療,以免延誤治療,影響身體健康。
濕氣重的人有哪些癥狀
濕氣重在中醫中分為外濕和內濕,外濕的癥狀有頭重、胸悶等,內濕的癥狀有胸悶、食欲不佳等,癥狀大致相同。
1、外濕:外濕主要是指外感濕邪,病因多與氣候潮濕、淋雨涉水、居住潮濕等因素有關。患者主要癥狀有頭重、胸悶、腰酸、肢倦、關節疼痛等等。
2、內濕:內濕主要是由脾腎陽虛、運化水液功能障礙引起的體內水濕停滯之證。病因多是運動量過少,暴飲暴食、精神壓力大、熬夜等原因引起,患者主要表現為胸悶、食欲不佳、大便不成形、胃脘、小便不利、舌淡苔潤或舌苔白膩等癥狀。
對于濕氣重的患者,日常需要注意飲食,可以吃利濕的食物,如薏米粥、淮山煲湯等。同時還可以配合適當運動,有助于血液循環,如跑步、健走、騎自行車等,也可以緩解濕氣重的情況。
濕氣重吃什么排濕最快
一、食物:
1、紅豆:紅豆可以補血,也可以除濕。從中醫角度來講,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利水、清熱除濕、消腫解毒的功效。用紅豆煮水喝可以很好的排出體內的濕氣,還可以做豆漿、甜品等;
2、苦瓜:苦瓜味苦、性寒,入心、肝、脾、肺經,具有清熱祛濕、明目解毒、利尿涼血的功效。由于苦瓜中含有奎寧,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止癢之功。可用于治療熱毒、癤瘡、痱子、濕疹等病癥;
3、薏米: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疏經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
4、山藥:山藥并沒有直接祛濕的功效,但是山藥可以補脾,間接的可以讓體內的濕氣排出。
二、藥物:
1、香砂養胃丸:具有健脾胃、祛濕的功效,不但可以直接除濕氣,還能通過健脾胃,增強運化水液的功能,預防濕氣的產生,是預防和治療濕氣的良藥;
2、防己黃芪湯:治療風水、風濕的常用方劑,配合白術可以去濕氣,宜加茯苓以利水消腫;
3、赤小豆:赤小豆味甘性涼,能利水祛濕、清熱消腫,導引體內的水濕從小便排出,味甘還能補益身體;
4、薏苡仁:薏苡仁味甘、性涼,具有很強的利濕功效,炒后的薏苡仁不但利水濕,還具有益氣健脾的功效。